李離會幫爺爺去山上拾柴火,會在爺爺制作麻繩的時候幫爺爺轉麻繩,會和爺爺一起拿柚子和月餅,搬個小凳子,把柚子和月餅放在上面敬月光。
但是李離還是不快樂。
她無數次思念爸爸媽媽,她想要爸爸媽媽的陪伴,所以她無數次在與父母打電話的時候哽咽。尤其是受了委屈的時候,李離在電話里哭到失聲,是真的失聲,話都沒法再說的那種。
爸爸媽媽好像也很無奈,所以他們告訴李離,你要好好學習,你要好好聽爺爺奶奶的話,放了暑假我們就接你過來玩,好嗎?
為什么爸爸媽媽永遠都只有這一句話?李離有時候心好累,但是她還是聽了爸爸媽媽的話,她選擇相信爸爸媽媽也是真的不容易。
在李離很小的時候,她還在讀小學,當她走在路上的時候,她會覺得自己的語文老師長得好像自己的爸爸呀。
但是她只是默默地看著。
連李離自己都不知道,她會覺得一個男老師像自己的爸爸,那是因為她幾乎都快要忘記爸爸長什么樣子了。
李離第一次聽到“留守兒童”這個詞語,是在九歲時,自己一個人坐火車去廣東的時候。
領座的阿姨看到小姑娘一個人坐火車,她和身邊的人說到,這個小姑娘一個人坐火車,膽子好大,不過她是留守兒童,好可憐。
原來我是留守兒童,小小的李離只敢在心里復述這句話。
作為一個留守兒童,李離曾經經歷過一次危險,雖然她跑了出去,但是那個陰影確實終身都沒有辦法擺脫的。
當她還很小的時候,鄰居家的老爺爺把她騙到家里去玩,他拿出笛子給李離把玩,出于好奇,李離就開始嘗試吹笛子。這個時候,老爺爺就悄悄靠近了過來,抱住了李離,還把手伸到李離的衣服里面去,這個時候的李離已經意識到了什么,才幾歲的李離終于意識到了這是危險,她扔下笛子就跑了出去,還心虛地看了看周圍,沒有人看見吧?
老爺爺沒有追出去,多年后李離想自己能逃過那一劫,沒有讓老爺爺得逞,也許是因為老爺爺家處于比較人來人往的位置。
可是這件事始終惡心著李離,也讓她更自卑,更內向。這件事就像一個噩夢一樣,始終籠罩在李離的心頭,但是她誰都不敢說,直到自己長大后,她和母親提過這件事情,母親很憤怒,咒罵那個老頭是個老不死的。
李離有點后悔說出來,但是也不去想太多了。
李離和爺爺奶奶在家的時候,那個老頭子還若無其事地跑來串過門,李離只覺得惡心,卻什么都不敢說。好在李離雖然年紀小,但是也不算傻,再也沒有去過那個老爺爺家里。
直到多年后,那個老爺爺去世,李離都不敢靠近那個老爺爺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