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雨是公司里最準時下班的那類人。公司不是要求寫手日更上萬的流水線企業,主要受眾并不是被中文故事喂撐了的國內饕餮,而是腦子還未被爽文開發過的廣闊國外市場。所以公司收入可觀,囤積的實力雄厚,有能力把充裕的時間給到寫手,讓他們充電以產生創造力產出。
葉雨入職8年,還算磨礪到了沒有交稿壓力的半專業實力。在3年前領導就看中了葉雨是一個對寫作有天賦的人,既然她寫的東西又那么能出爆款,還不用花她很多時間,高層就想給她一個中層領導,能者多勞,公司也不希望她跳槽,也能帶帶新血液。
但葉雨并不是一個對升職和權利感興趣的人。即使升職確實可以加薪,確實也對加薪感興趣,但是要好好掂量這個加薪要付出的精力和時間成本,是不是自己覺得喜歡的。葉雨的想法就是,不劃算。
她喜歡一下班就把工作手機放一邊,換成一臺插入工作電話卡但不下載微信的iphoneX。她想如果有什么人一定非要找她不可,信息不回的時候,一定會打電話的。但還沒到打電話的地步的話,那些信息也不一定非得馬上要看。
她有時覺得自己對身邊人總是冷漠,她不會主動關心朋友的八卦,她有時在想這是不關心人不愛人的表現嗎?但心里面又覺得自己是很珍惜身邊的朋友的。并不是想對人不友好。但和朋友的聊天,又僅限于出門碰面面對面的對話,只有面對面才能感覺到葉雨是一個多么健談,多么風趣幽默的人。
I人在電子屏幕面前,可以盡情釋放E屬性。但身為ENFJ的葉雨,在互聯網上總是作為一名傾聽者。但是E人還是E人,她是完全可以主動與陌生人開啟話題,從而引導話題,讓別人說出自己的故事。人與人的差別沒有那么大,都是一樣的碳基生物,體內充斥著65%左右的水分,12對腦神經,人們的故事也大多數是千篇一律。很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兒女情長,到了現在,只是發生在蘋果樹下的情景,發生在了繁華都市里霓虹燈照耀下的一個濱江高級小區里一棟三層別墅二樓主臥套間的2.5米紫蠶絲被絨上。
葉雨看了看手表,19:20分,周五,小雨。今天居然加班了兩個小時。
晚飯還未有著落的她,在周五喜歡開車回到元澤縣城里,約上好友,吃一些從小吃到大的家鄉美食。十多年一直保存在味蕾上的味道,非常的能安撫一個漂流在世界的靈魂。就像故鄉的意思,就是熟悉。有一個熟悉的東西,就有家的感覺。
但今晚的小雨,在南方的春季里,下成了霧,周末前的下班晚高峰又總是十分的擁堵。
葉羽看了看社交軟件上的消息,有5個頭像在跳動著。“今晚說不定能聽到五個故事呢。”葉雨這樣想著。回家路上買上一斤千禧,再加上兩袋瓜子,回去點上一份外賣,也最適合這樣的天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