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的小跑:
要知道,也許將來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里,轉變將成為我們的一個關鍵詞。
我工作會轉變,在工作和家庭的時間分配上會有轉變,媽媽在家庭中的職能也會有相應的轉變,小跑也會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轉變,種種的轉變,最重要的會是心態上和習慣上的轉變。
或者這幾個月來,小跑已經習慣了爸爸的接送,各種課外班也一樣,周末的時候都一直在想去哪里玩。當然,爸爸也很享受和小跑一齊度過的時間。只是生活很多時候都是需要向前走的,停滯不前只會讓后面的我們無法自己掌控將來,與其等待著生活的壓力,倒不如我們自己主動去轉變。離開舒適區可能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但也會讓我們更快的成長,我并不是要求你會比同齡人更成熟懂事,只是成長能讓我們在面對未知時能更從容冷靜,成長能讓我們在遭遇轉變時能更積極主動。而這些,爸爸現在也沒辦法很好的做到,我也不是那種自己做不到就希望下一代能幫自己實現的爸爸啊,而是希望能和你一齊進步,共同達到。
對了,和小跑分享一下最近的一些感悟。最近喜歡上了《奇葩說》這個節目,不知道你看到這封信的時候還能不能找到相關的節目視頻了。簡單說一下,是一個辯論的綜藝節目,里面有嬉笑的部分,也有很多發人深省的思考角度和方向。其中有一個面對沖突的思維方式是能觸動我的,也是想在這里和你分享的。
通常,遇到沖突的情況,我們一般都把沖突的對方作為一個產生爭端的對象。但這樣的想法只會讓沖突越來越激烈,這樣并不能解決問題,即使最終事情貌似完結了,也可能是一方被迫接受的,更多的結局可能是不歡而散。
那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造成沖突的究竟是對方,還是和對方所要發生的事情上呢。如果是后者,那我們要做的并不是和對方站在兩個對立面,而是將對方拉過來一齊站,而我們所面對的是造成沖突的事情上。那么我們將會在如何解決事情上討論,而不是如何解決對方上爭執,也許我們也會為這個事情互相做出讓步甚至犧牲,也許到最后也未必能完滿的解決問題,但至少這樣的過程是積極的,這樣的溝通都客觀友好的,我們提出來的建議都會針對事情上是建設性的,而不會是針對對方的破壞性的。
這些就是今天想和小跑分享的,其實很多時候,包括面對著小跑的時候,我也不能做到這樣的思考。最近確實在面對小跑時候沒有以前的耐心了,也經常容易發脾氣,我知道我就是一面鏡子,所以,我會努力的!
這封信,寫在從上海回廣州的飛機上。
你的爸爸:莫跑跑
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