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三年,秋,潁川衛宅
暮鼓初歇,檐角銅鈴在漸起的夜風中叮咚作響。衛媔穿過重重院落,青礬綠的深衣下擺拂過石階上零落的槐葉,發出極輕的簌簌聲。她抬手撫了撫鬢角——那里別著一支白玉雕成的細簪,簪頭是半開的蓮苞,在廊下昏黃的燈籠光里泛著溫潤的色澤。
書房外守著兩個陌生的侍衛,見她走近,其中一人上前半步,抱拳道:“三姑娘,家主吩咐……“
“我知道。“衛媔打斷他,聲音輕得像一陣風,“父親不喜等人。“
她徑直推門而入。
書房里燃著沉水香,青煙裊裊,將端坐在案后的衛公面容籠得模糊。他手中握著一卷竹簡,聽見動靜并未抬頭,只淡淡道:“回來了?“
“是。“衛媔跪坐在蒲團上,腰背挺得筆直,“女兒見過父親。“
案上的燈花“啪“地爆開。衛公終于抬眼,目光在她臉上停留片刻:“山中學藝五年,可有所得?“
“略通經史,粗曉劍術。“她答得謙遜,嘴角梨渦卻顯出一分篤定,“師父說,女兒已可出師。“
衛公輕哼一聲,將竹簡重重擱在案上:“你師父倒是會推脫。“他忽然話鋒一轉,“聽說你回府就先見了嫻兒?“
衛媔指尖在袖中微微收緊。她早知府中處處是眼線,卻不想連這點小事都會報到父親耳中。
“女兒與阿姊五年未見,“她抬起眼,眸光清凌凌的,“自然想念得緊。“
“想念?“衛公冷笑,“你離府時不過十四,能記得什么?“
“記得阿姊教我繡的第一朵海棠,“衛媔聲音輕柔,“記得母親臨終前握著我的手說,要我護著阿姊。“
室內驟然寂靜。
衛公的臉色陰沉下來。他盯著衛媔看了許久,忽然道:“你可知為何急召你回府?“
“女兒愚鈍。“
“潁川太守空缺,“衛公從案下取出一封漆了金印的文書,“三日后,你以衛朔之名入太守府為幕僚。“
衛媔瞳孔微縮。女扮男裝入仕,這是要她做衛氏在官場的暗棋。她不動聲色地接過文書,指尖觸到那方鮮紅的印章時,忽然輕聲道:“父親不怕女兒辦砸了?“
“你師父既然敢放你下山,“衛公重新拿起竹簡,語氣漠然,“想必是覺得你能活著回來。“
衛媔垂眸,嘴角梨渦深了深。
離開書房時,夜已深了。她沿著回廊慢慢走著,忽然聽見假山后傳來細碎的說話聲。
“……大姑娘今日又咳血了,康夫人卻說請醫者太貴……“
“噓!你不要命了?三姑娘剛回府……“
衛媔的腳步頓了頓。她轉身走向衛嫻的院子,卻在月門處撞見一個意想不到的人——衛朔正倚在墻邊,手里把玩著一枚青銅令牌。
“三妹妹這是要去哪兒?“他笑得意味深長,“夜深露重,小心著涼。“
衛媔的目光在他腰間的令牌上一掠而過——那上面刻著“潁川郡尉“四個小字。她微微一笑:“二兄不也沒睡?“
“我在等一個消息。“衛朔忽然湊近,壓低聲音,“聽說三妹妹在山上學的是縱橫術?正好,為兄有樁生意想與你談談。“
夜風卷著落葉從兩人之間穿過。衛媔聞到了他衣領上沾染的龍涎香——那是當朝太尉最愛的熏香。
“二兄說笑了,“她后退半步,梨渦淺淺,“女兒家懂什么縱橫之術?“
衛朔大笑:“好一個女兒家!“他忽然將令牌拋給她,“三日后太守府見,我的'好弟弟'。“
衛媔接住令牌,看著他揚長而去的背影,眸色漸深。
回到自己的小院,她推開塵封五年的閨房門。屋內陳設如舊,唯有案上那尊白瓷觀音像被人擦拭得一塵不染。觀音低眉含笑,手中凈瓶里插著一枝干枯的梅枝。
衛媔從袖中取出青銅令牌,輕輕擱在觀音像前。
“第一盞燈,“她掀眉掃過觀音慈悲的面容,輕聲道,“該為誰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