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昭四年三月初六,寅時三刻
殘更將盡,天光未醒。衛宅東院的青磚地上凝著層薄霜,晨霧在回廊間游走,將朱漆欄桿洇成血色。衛媔推開雕花窗欞時,一片枯蘭葉飄落案頭——葉脈間竟凝著暗紅冰晶,宛如血絲。
“姑娘,披件衣裳罷。“
阿月捧著件荼白夾襖過來,袖口密密的青蓮紋已洗得發白。衛媔任由她系著衣帶,目光卻落在小丫鬟紅腫的手指上——那指節處幾道凍瘡,分明是徹夜跪在冷地里落下的。
“昨夜...有人來過?“
銅盆里的熱水突然晃了晃。阿月低頭絞著帕子:“四姑娘院里鬧了半宿,康夫人請了巫醫...“話音戛然而止,帕子“啪“地掉進水里,濺濕了案頭《神農本草經》的書角。
衛媔指尖撫過洇濕的紙頁,忽聽得遠處傳來木魚聲——這般時辰,祠堂竟已有人上香?
---
辰時,祠堂偏殿
香爐里積著寸厚的香灰,顯然已焚了整夜。衛嫻跪在蒲團上,素白衣裙幾乎與墻上謝夫人遺像融為一體。她手中念珠突然“咔“地斷線,檀木珠子滾落滿地。
“阿姊為四妹妹祈福?“
衛媔彎腰去拾,卻見衛嫻腕內側有道新鮮的燙痕——蜿蜒如蛇,與藥柜里布偶心口的銀針走向一模一樣。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衛嫻攏住衣袖,聲音輕得像香爐里逸出的青煙,“三妹妹覺得呢?“
窗外忽有雀鳥驚飛。衛媔望向供桌上謝夫人的牌位,發現漆面竟新得反常。指腹撫過牌位邊緣時,一粒碎玉碴刺入肌膚——正是青玉連環佩的質地!
---
巳時二刻,西跨院
衛妤的尖叫刺破晨霧。衛媔趕到時,只見康氏癱坐在地,手中捧著個裂開的荷包——正是衛朝終日不離身的那個。荷包里滾出半塊羊脂玉佩,雕著“芷若“二字,玉色卻比袁若那枚渾濁許多。
“這是...這是...“康氏指尖發抖,佛珠在腕間晃出虛影,“當年謝夫人給袁...“
“阿母慎言!“衛妤突然從榻上撲來,石榴紅寢衣掃翻藥碗。她赤足踩在碎瓷上竟渾然不覺,只死死攥住康氏衣襟:“您忘了嬤嬤怎么死的嗎?“
衛媔退后半步,蟾綠裙裾掃過門邊銅鏡——鏡中映出衛朝的身影。小少年靜靜立在廊柱后,手里把玩著另半塊玉佩,唇邊梨渦竟與衛媔如出一轍。
---
未時,藏書閣
霉味混著塵灰在光束中翻涌。衛媔翻開《潁川地方志》,建昭元年那頁有明顯撕痕。指尖突然觸到夾層,抽出來竟是半張婚書——“謝氏女配袁氏子“的字樣被朱砂劃去,旁注“永絕“二字墨色森然。
“原來在這里。“
袁若的聲音驚得書頁簌簌作響。她今日著了件雨過天青色的曲裾,腰間卻系著條艷紅的宮絳,像道未愈的傷口。
“當年他們燒了三天三夜。“她指尖撫過書架上焦痕,“可惜有些東西,灰燼里也能長出來。“
衛媔正要詢問,忽見袁若從袖中取出卷竹簡——竟是廷尉府密檔!展開處“巫蠱“二字猙獰如蛇,其下卻被人用指甲反復刮擦,只剩斑駁墨跡。
“三日后上巳節。“袁若突然掐滅燭火,“我帶你看真正的'芷若'。“
---
酉時,廢院
殘陽如血,將斷壁上的藤蔓染成紫黑。衛朔提著盞白紗燈籠站在枯井邊,靛藍深衣被風吹得獵獵作響。
“井生渫不食,為我心惻。“他踢了塊石子下井,許久才傳來悶響,“你猜這下面有多少秘密?“
衛媔攥緊袖中玉佩。井壁青苔間赫然嵌著半枚銅鏡——正是謝夫人妝奩里失蹤的那面!
“二兄好雅興。“她故意踩斷腳邊枯枝,“胡為乎中露,這般潮濕處...“
“潮濕才養得出好東西。“衛朔突然用燈籠照向井底。微光中,一叢紫莖澤蘭正攀著尸骨生長,蘭心兩點猩紅,宛如未干的血淚。
---
戌時三刻,紫藤苑
燭火搖曳,將三塊殘玉的影子投在墻上,拼湊出個殘缺的“謝“字。衛媔用銀簪撥弄燈芯,忽聽得瓦片輕響。
推開窗,一片木蘭花飄落案頭。花瓣背面用針刻著《招魂》的句子: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字跡旁附著個古怪的圖騰——正是玉佩上“謝“與“袁“字交錯的紋樣!
衛媔猛地起身,卻見窗外老槐樹上掛著條素白帕子。夜風吹拂間,帕角“芷若“二字若隱若現,針腳竟與衛嫻腕間燙痕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