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把這個題目寫出來后,就發(fā)現(xiàn)自己犯了錯誤。
怎么就憑一件事,一句話,一次不成功的交談,就一竿子打死?就瞬間得出一個不努力上進(jìn),學(xué)習(xí)不知道是為了自己學(xué)的孩子標(biāo)簽,進(jìn)而再升級為一個毫無斗志的孩子的結(jié)論。難怪人家不爽咯。
不爽就不想聽你交待咯。
然后你就視作威脅。
哇塞,這完美的溝通模式。
“媽媽,給我限額打開,我要去買零食吃。”
“畫畫課時間到了,趕緊去上課。”
“那你能不能把我限額打開?”
“不能。”
“啊?為什么?”
沒有耐心了。
“什么為什么?”
“趕緊去上課,遲到了。”
“那你不把我限額打開,我就不上課。”
“你是給我上的課嗎?”
“那你能不能把我限額打開?”
“你去不去上課?”
“你給我限額打開,我就去上課。”
“不開,你趕緊去上課。”
“我不干。”
“我不想上課。”
“那我把你畫畫課都退掉吧,你愛上不上,課是給我上的?”
“好啊!”
冒煙吧。
冒煙了。
生氣憤怒的點在于,啊,要遲到了,又叫不動了。事情又不在我能控制的范圍了,失控了。所以無法交談,必須下命令,只能命令。
命令好使嗎?
就是因為知道不好使,所以更急。
氣人哪!
何況旁邊還有個幫腔的他姐。
“不把余額打開,就別去。”
真真是壞啊,懷疑就是故意的,到了要上課的點,拿零食作為要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