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之的這些年的陪伴,這些年看著鄭幼娘一步步成為了那個大家閨秀,心中卻是心疼。
因為他見過那張最真誠的笑顏,并非眼下這個乖巧識禮的幼娘。
“云之,陛下三日前為我定了婚事。”鄭幼娘沉聲說道,“是永王李澤。”
“永王?”
“這是陛下的旨意,我也無法違抗。”
“你說是陛下為你定的,還是說是你自己想要的?”陳云之的眼中是冷漠,“你與李輔國之間應是做了什么交易吧?關于殿下謀逆的言論也是你們傳出去的?”
鄭幼娘的眼眸停滯了片刻,微微松了口氣:“正不知如何告訴你,既然你已經猜到了,那我也不必隱瞞。是,我是李輔國安插在你們身邊的棋子?!?/p>
“從何時開始的?”
鄭幼娘聲音微微發顫:“到靈武之后?!?/p>
“你為何要如此!”陳云之緊緊抓住她的胳膊,語氣中是質疑與憤怒,“我與殿下對你那么好,為何偏偏是你背叛我們???”
“好?”鄭幼娘笑道,“你可知這些年我如何度過,我阿耶是陳玄禮麾下的副將,只因犯了點小錯誤就被流放百里?!?/p>
“那是因為你阿耶不聽指令,險些害得全軍覆沒?!?/p>
“是!多少次,我也如此勸服我自己,可我阿娘指責我無用,我放下了刀槍又如何?成了那眾人眼中的大家閨秀又如何?”鄭幼娘苦笑道,“還不是落得眾人唾棄,無人疼愛?!?/p>
“幼娘!你知道,我根本不在意……”
“我知道!”鄭幼娘說道,“你說你鐘情于我,可你沒有救我的阿耶,但凡你與你阿耶求情,他便不會死在流放的路上!我阿娘也不會恨我……”
“我不知,你阿耶竟會……”陳云之竟不知道她心中對他竟是埋怨至此,眼中竟是淚花卻不愿意有再多的眷戀。
“云之,我們終究不是良配?!编嵱啄锖瑴I莞爾,“你想要我的真心,可我卻想要能給我家族榮光,能讓我真正安穩下來的生活。”
“可這些,我都可以努力的!”
鄭幼娘搖頭道:“云之,權當是我對不住你,此番一別,我們此生不相見?!?/p>
“幼娘,你別走……”陳云之拉扯著她,無助,可眼下她已經成了永王妃,再無回轉的余地。
“幼娘!你別離開!”
而青梅竹馬的情誼,多年以來的相濡以沫,卻成了眼下她飛黃騰達的絆腳石。
“云之?”李倓見狀趕來,早就不見了鄭幼娘,他猜到了大概,“可是幼娘將消息傳到李輔國耳中?”
陳云之抬眸似是已經失魂落魄:“殿下比我聰慧,自然也想得到?!?/p>
“李輔國與淑妃本就是一路,如梅說幼娘的阿娘在他的手里,想必是被人要挾?!?/p>
“是我錯了,她想要的本就不是我。成為永王妃,得到權勢,是她的目的?!标愒浦嘈χ鴾I從眼角滑落,“甚至在東宮,她曾想要的也是成為建寧王妃。”
這一點竟是眾人都不曾想到的,鄭幼娘當日被送入宮中,便是受他阿耶的命令接近李倓??晌丛脒^,李倓從未在意過她。
再加上陳云之與她朝夕相處,李倓更是成人之美,她便更不敢有這心思了。
而這些,其實陳云之都知道。
他也知道,鄭副將是個怎樣的人。
“云之,既然如此,那便放手吧?!?/p>
陳云之冷哼一聲道:“我以為我捂熱的是一塊冰,總有一日會化;卻不知那是匕首,從來傷人傷己?!?/p>
陳云之總歸要長大,而所有成長的代價若是沒有眼淚與痛心,那又怎么會刻骨銘心。
第二日,他仿佛沒事人一般出現在軍營,這是此刻的陳云之不再那般活潑。
“殿下,眼下流寇被擊退,百姓算是能平安過上日子了。”
李倓注意著他的神色,也不敢多說,只是說道:“是啊,戰亂以來,大唐遍地生靈涂炭,我們此行也算做了件好事?!?/p>
阿難背著手望著外頭:“好像有很多百姓圍在外頭?”
“我們出去瞧瞧?!?/p>
那些百姓跪在地上,手里捧著干糧與蔬菜皆是自發要來感謝建寧王殿下的。
“多謝殿下救助我等,多謝殿下!”
“建寧王殿下乃是大唐之榮!”
“建寧王殿下乃是大唐之榮!”
……
他們大喊著與那日他們初入此地不同,他們拋下了世俗的偏見。盡管坊間流傳著那樣的言論,但此時此刻他們所相信的是帶給他們光亮的建寧王。
見到此景,李倓拉著阿難的手:“見到此景,總覺得我們做得一切開始有意義起來?!?/p>
“他們只知眼前的一切,卻不知殿下為了大唐曾用血肉筑起的城墻?!卑㈦y也抱著他的手臂道,“不過,能見此景,卻是值得很多?!?/p>
他低下頭小聲說道:“眼下,我的冤屈得以昭雪,該澄清你的了。”
“什么?”
“多謝諸位!”李倓站上抬,眾人肅靜,他特意抬高了嗓音講道,“能為大唐造福是我夫妻二人力所能及之事!”
夫妻二人?
眾人相互看著,想起前些日子傳的那個來自沙洲的姬妾,本是疑慮不解。
可此時此刻,人群之中不知何人先喊了一句:“多謝建寧王妃!”
眾人也跟著叩首:“多謝建寧王妃!”
阿難望著他,他從未讓她受過任何委屈,似乎小心翼翼地呵護著。
“殿下就不怕,他們說你什么?”
“那便讓他們說去,你嫁于我,是我的榮光,又怎得舍得你為我承受那些流言蜚語?”
二人相擁,也許阿難是重新認識了這個人一般,他仍舊是那個溫和的少年,卻也是能夠為他遮風擋雨的夫君。
可好景不長,李輔國的野心暴露,而至于李倓的危機也接踵而至。
他們所作所為并非為了李俶,而是為了淑妃的兒子李召。
陳云之匆匆趕來道:“殿下,前面就是靈武了,陛下已經派人來迎接。”
“如此快?”他看著身后的阿難,溫柔說道,“怕是要讓夫人在此處稍等數日了,我還要與阿耶商議一些事。”
“會很久嗎?”阿難有些擔心。
李倓卻笑道:“我家夫人竟然開始關心我了,你放心三日之后我一定歸來?!?/p>
可阿難卻不知,此次一別,竟是永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