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依看出了她的心不在焉,篤定地問:“是不是心情不好啊?”
沈清昭聽聞,微微低垂眼簾,細聲“嗯”了一聲作為回應。
卓依目光中滿含關懷,輕柔地詢問:“是因為那件事進展得不順利,于是遭遇挫折了?”
面對好友如此真摯熱切的眼神,沈清昭沒有選擇用語言回應,而是緩緩地搖了搖頭。
卓依見狀,關切地追問:“那是為什么?”
沈清昭抬起了頭,恰好與卓依那雙滿溢憂慮的眼眸對上,她深深地感受到了卓依那份沉甸甸的友情,于是將林曉月文章被盜用的整個過程簡單講述了一遍。
卓依聽聞此事,秀眉緊鎖,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換作是我的設計作品被人擅自竊取挪用,我絕不可能讓盜用者逍遙法外。對于創作者來說,作品就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寶貴,需要我們用心去呵護。而且對這種不齒行為,也不能一味縱容,否則會敗壞整個社會的風氣。”
沈清昭面色沉重地回道:“現在我也沒有辦法了,林曉月自己選擇了妥協。”她的話語中透露出無盡的惋惜。
卓依聞此,不禁輕聲嘆息道:“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犧牲原則,容易淪落為金錢的奴隸。”
聽言,沈清昭并沒有因此改變自己的看法,她堅持表示:“我覺得她不是這樣的人。“
小心地打量了她一眼,卓依妥協道:“行,你說什么就是什么,不過這種事情,關鍵還在于她自身的堅持與決心,否則,無論你怎么努力,作用也不會太大。作為旁觀者,我們只能盡到告知、引導的義務,而不能代替她去面對和做出決定。”
沈清昭的眼眸閃爍著光芒,決定道:“我打算找個合適的時機約她面對面再談一談。”
卓依贊同地點頭道:“這個主意不錯,電話溝通縱然便捷,但終究無法捕捉到對方最真實的面部表情,聲音雖能傳遞信息,卻能偽裝情緒。
不過,從這件事可以看出,你們部門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至少還可以得出一個事實,李唐并非他人眼中的良善之人,畢竟為了利益,她可以無視基本的職業底線和原則。
雖然身為領導者,她需要站在部門或公司的整體利益上做出權衡,但最起碼的職業操守還是必須要有的。今天她能為這件事妥協,誰能保證她在過去或者未來不會因為其他誘惑而喪失良知呢?”
隨后她認真地提醒道,“有些人天生善于偽裝,你在她底下做事,平時要多小心一點,最好與她保持適當的距離。””
沈清昭聽后微微一笑,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清醒:“別擔心!我長了眼睛和心。”
卓依伸手輕輕捏了捏沈清昭飽滿光滑的臉龐,眼含親昵與戲謔,她笑盈盈地打趣道:“確實,你可比狐貍還狡猾得多。”
沈清昭果斷地拍掉卓依的手,接著狠狠咬了一口手中的鴨肉,反駁道:“‘狡猾’這個詞,可不是褒義詞。”
卓依并未因此收斂,反而嘴角的笑意加深了幾許,悠哉道:“放在你身上就是褒揚,畢竟你主意多、知變通。”
沈清昭聞言,眼波流轉,狐疑地瞥了卓依一眼道:“我怎么感覺你是在說我詭計多端,狡猾陰險善變?”
卓依感受到沈清昭的質疑,頓時有些心虛地撓了撓自己的耳朵,試圖為自己辯解道:“我沒有這個意思,你就是想得太多,總是喜歡曲解我的好意。”
看見卓依言不由衷的模樣,沈清昭還有什么不明白的了,于是她狠瞪了卓依一眼,冷聲道:“卓依,你可以閉嘴了。”
不過,經卓依這么一鬧,沈清昭的心情明顯轉好了許多,餐桌上的氣氛也由壓抑變得輕松起來。
周一上班,當沈清昭步入公司大門的那一刻,她立刻感知到林曉月撤訴一事已在公司內部傳開了,顯然是有人刻意而為,目的無非是想挫挫她的銳氣。
編輯部內的同事們對沈清昭的情緒變化極為敏感,在第一時間便捕捉到了她的低氣壓。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避免靠近她,小心翼翼地繞道而行,與她盡量保持一定的距離,畢竟在公司,她的戰斗力是公認的強。
沈清昭想要壓制住內心的憤怒,于是她選擇投身于工作中,用專注和細致來麻痹自己,試圖將自己從煩擾的漩渦中抽離出來。
一時間,編輯部辦公區內的一切活動看似都井然有序地進行著,只剩下敲擊鍵盤的聲音在平靜的空間內回蕩。
然而,不久,許良的身影卻出現在了大門口,他邁著穩健的步伐緩緩步入辦公區,引來眾人的一片驚訝目光。畢竟,這位素來嚴厲的許總編鮮少踏足這片辦公區域,他的到來無疑給原本安靜的環境增添了幾分緊張氣氛。
許良的臉色一如既往的嚴肅冷峻,仿佛時刻都在提醒著大家,他對工作的高標準、嚴要求絕不是空談。
他的眼神犀利如刀,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使得那些曾被他嚴厲批評過的員工們不寒而栗,都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并開始在腦中默默審視近期的工作是否存在疏漏之處。但大部分編輯們都心知肚明,這次許良顯然是來者不善。
當眾人的心緒如潮水般涌動,各自揣摩他的心思時,許良竟一反常態地洋溢出熱情的問候:“大家好,最近真的是辛苦各位了!”這突如其來的親和力仿佛打破了一個無形的屏障,讓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眾人的反應并非即刻的熱烈回應,而是一片短暫的靜默,隨后紛紛用一種仿佛看見鬼魅般的驚訝眼神凝視著他,但他們從他臉上卻讀出了真誠,這份真誠如同夏日暖陽穿透烏云,直射他們的心底。
大多數編輯們的心頭對他都交織著畏懼、激動與崇敬的情緒,于是鼓足勇氣向他問好。
剎那間,他們似乎覺得只要能得到許良的一絲認可,無論付出多少辛勞,都變得如此值得。在某種程度上,許良是他們的精神支柱。
盛世華文集團的期刊出版部在公司八大業務板塊中顯得并不起眼,可以說是業績墊底的存在,但這主要源于其業務屬性的獨特性。一旦與同行相較,盛世華文旗下的期刊卻是業界公認的銷量霸主。而作為總編的許良,無疑是這其中能力超群、才華橫溢的存在。
然而,在這一片對他贊美和恭維的氛圍中,沈清昭冷眼旁觀著許良小人得志的模樣,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不屑。在她眼中,許良不過是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