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知渺目瞪口呆地聽著這兩人的對話,她像阿婆兒子?風知渺很清楚她和阿婆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不相干。而且風知渺還發現表叔嘴上夸著她皮膚好什么的,實際上她現在的皮膚相比之前的不僅變黑變黃了,手上還有老繭。風知渺只能說阿婆不愧是正兒八經有編制的巫女,能一夜之間將風知渺改頭換面還讓她一點不舒服的地方都沒有,以至于表叔提到她才猛然發覺。
總之在阿婆和表叔的交談中,風知渺大概了解了阿婆給她扯了個什么身份。她現在是阿婆的“親孫女”,她的“父親”叫風知義,“母親”叫雨明心,這兩個人應是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在風家村且最終雙雙死在了他鄉。而在阿婆早在剛撿到她后兩三日便對村民說什么她兒子給她留了個孫女并偽造了一系列類似于親筆書信之類的東西。
在顛簸了不知道多久,一直到風知渺眼見著太陽從東山后升上了半邊天,牛車穿過盤曲蜿蜒的小路,終于豁然開朗,眼前一條寬闊的大路橫在前面。這時表叔拉停了牛車,讓風知渺和阿婆下了車。
風知渺甩了甩被顛得發昏的腦子,轉過頭沿著大路往前望,只見大路前遠處便是一座高大的類似于電視劇里寨子里的木墻,而墻上鑲著一扇奇異的有點像拱橋樣的大門,此時正大開著迎接往來的人車,大路后則一直延伸到遠處。表叔和阿婆道了別后便朝著原路返回,而阿婆則拉著風知渺往前走。
“阿婆,這是哪兒啊?”風知渺好奇地問道。
“這兒就是我們趕集的地方,我們管它叫落雀集,待會兒我帶你進去先吃點東西,然后去驛站坐車走,明天就能帶你到縣里辦事兒了。”阿婆回道。
風知渺和阿婆隨著人群往前走,一直走近了她才發現這拱橋樣的大門總共由五個門洞組成,最中間的門洞最高大最輝煌宏偉,邊上站著些士兵正一個個的排查進落雀集的馬車;而中門旁邊兩個門洞要矮一些和寬闊些,士兵排查也寬松得多;最外邊兩個門洞就是阿婆和風知渺走的最矮的也最寬的門洞,只有幾個士兵維持秩序。
阿婆看著風知渺一副沒見過世面的樣子,貼心的為她解釋了一番。阿婆說落雀集雖是集市也是驛站,因此不僅是采買的平民百姓,在這喧嚷的大街上來往的還有形形色色的如行商的商賈、出游的貴族、趕路的官員和歇腳的游人等。
集內總分八條“街”,以集市為中心以東西南北為方向向外延伸直至穿過大門與集市外的道路相通;當然每條大道也頗有講究,在這個沒有紅綠燈的時代為了保持秩序,一條道從外向內被分為中路、側路和邊路。
當然邊路就是她們所在的道,側路供一切馬車通行,中路則由騎兵、運糧車等需要快馬加鞭的或不容有失的行過,且中路是單行道。
一進大門她就如漁人誤入桃花源一樣被眼前人聲鼎沸的大集市驚住了。與風知渺對古代的刻板印象不同,這個市集實際上不僅面積大人流量多,而且各種現代有的店鋪旅館這里都一應俱全,甚至還有類似城管一類的士兵小吏維持秩序,儼然一副繁榮的城鎮模樣。
邊路分兩側與集市直接接壤并分流出條條通往深處的小街;而小街與小街之間交叉聯通著“巷”。筆直寬闊的八條大道將集市分成八片花瓣,而縱橫狹窄的小街小巷就像花瓣的脈絡,中心的驛站就像花心,故這類在九黎標配的集市又叫“花市”。
阿婆一邊牽著風知渺沿著南街往驛站走,一邊順帶問她想吃什么。風知渺此時正恨不得再多長出一雙眼睛好將這繁華的花市全都納進眼里,聞言隨便指了一家冒著熱氣的店鋪。
那家店鋪像極了現代的飯店,門口一塊大木板上寫了餐品和價格。風知渺這幾天字都還沒認全,許多菜名她都不太看得懂,但好在價格是清楚的,便只點了一碗粥兩樣小菜。
阿婆見風知渺就點了兩碟素菜,又添了葷菜點心和一小壺酒,又對著她說“你這孩子怎么就點這么點。”風知渺笑著回道:“我也不知道什么好吃,再說不是還有阿婆嘛。”接著便跟著阿婆隨便找了個位置坐下。
只是沒坐一會兒便有人過來和阿婆搭起了話。那是個約莫三四幾歲的婦人,還牽著一個和她差不多年紀的小姑娘。
只見那婦人一見到阿婆就一臉驚喜的走過來對著阿婆彎腰行了個禮,接著說道:“剛剛我便遠遠地望見了師婆,只是人多瞧得不仔細,沒想到竟這般有緣又與師婆在這處碰見。”說罷她又將身邊的那個小丫頭往阿婆身前推,“小雨,快叫師婆奶奶。”那小女孩怯怯地對著阿婆喊了聲“師婆奶奶好。”
緊接著便是兩位長輩之間經典的寒暄,在介紹完她這個新人并進行雙方家長的商業互夸后,便放她們小輩自己耍了。
而風知渺通過聽阿婆聊天和套小屁孩的話了解到這個小女孩和她應該是同村的同齡人,叫風曉雨;這位婦人是隔壁王家村嫁過來的,我們姑且叫她王姨。而她和王姨來著集市也是為了買一些她和她哥哥上學用的東西,這些東西除了這種大規模的花市和縣城,村里肯定是買不全的。
當然王姨在和阿婆的談話中也提到了還有什么時候上學什么的,阿婆說等安頓好了就送她去上學,這也多少讓風知渺松了口氣。
沒等阿婆聊多久,菜上來了,而王姨她們早已經吃完了,便先行一步離開了。阿婆和風知渺也很快填飽了肚子,然后繼續往落雀集的中心走。
當然在路上風知渺看到了不少沒見過的東西,跟著阿婆逛街也算開了眼界;阿婆則一邊逛一邊買,什么豬胰胡餅、香圓魚鮮提了一手,看到小孩子的東西還問風知渺想不想要,風知渺便也挑了個沒見過但瞧著有意思的玩具。這樣走了一路,原先看著目的地還是小小一點,一晃眼就近在咫尺了。
這驛站看著像一個“回”字形的建筑,正面有兩側階梯和中間一大門。中路的車馬直接從中間的大門騎行進去,側路的需要經士兵核驗才能走中間的大門,由于現在太陽偏西,很多側路的馬車會直接停在外面和旁路的人進驛站住宿什么的。
阿婆拉著她爬上去之后直接找小廝,交了身份證件之類的和銀錢之后,阿婆直接租賃了一輛馬車,另給了車夫些辛苦費后便坐上馬車出了落雀集,連夜朝著蒼鸞縣縣城趕去。
許是這個世界有著超凡力量存在的原因,不僅車夫身強體壯,連馬車的馬都比前世風知渺見過的更高大壯實,而當她在車廂內打開車窗往外看,也終于明白那句“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原來是寫實。
馬車飆得太快整個車身都在顫抖,但好在車窗結實車廂封閉車廂里沒什么風,又馬車走的官道,行車也尚算平穩。
風知渺在車窗里打量了一圈,發現實在沒什么東西可看的,于是吃完阿婆買的點心后很快就在阿婆懷里睡著了。一直到第二天一大早阿婆叫醒了她,等她們一下了馬車,便見著了縣城城門。
只見面前一道城墻高不見日寬不見邊,墻面遍布駭人的劃痕印跡,如同沙場上的鐵甲軍墻;城墻上士兵手持武器巡邏,城樓檐角飛翹鉤心斗角,延至天邊;城門寬大,印著的異獸符文緩緩流動,煞氣外顯。與風知渺在電視劇和書里所了解的城墻迥然不同,困困焉拔地而起,氣勢恢宏。
好家伙,這是給她干哪兒來了,這還是凡人界嗎?怎么只是一個縣城城墻就這么奇幻風起來了?風知渺一臉懵逼地被阿婆拉著進了城,此時還早來往的人不多,但城里的販夫走卒已經早早地就位了。
風知渺和阿婆沿著街道往前走,一直走到人頭攢動才看見前方一座明顯比別的宅子高大的建筑,頂上一塊燙金刻字“蒼鸞府署”的牌匾,兩旁站著身著藍底白邊制服的衙役,邊上還有個大大的鳴冤鼓,應該就是衙門所在了。
阿婆并沒有從正門進去,而拉著風知渺繞路從小門進去,然后直接找到官差證明身份,接著一通解釋把她往前一推,而官差先問了風知渺幾個什么幾歲了,父母系誰之類的問題,接著向阿婆核實,然后就大功告成了。
風知渺還以為給她一個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黑戶上戶阿婆免不了要扯皮好久,沒想到阿婆隨口搪塞一下官差再隨手往寫著風婆婆名字的那一頁上添一個“風知渺”和生辰八字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