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雪辭職一個多月了。
辭職,是她自己主動的選擇。
選擇,主動選擇與被動選擇,對未來行為模式的內驅力和行動力是不一樣的。
辭職后的一個多月里,依雪幾乎每天睡到自然醒。
她隨心所愿地去影城看她喜歡的電影。
在商場美食城閑逛。吃喜歡的美食。
她愛吃造型可愛的冰淇淋。
這一個多月,她還特別喜歡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商場書吧。
在書吧里,依雪認識了來這里看書的大四學生玉迪。
玉迪和依雪聊起她在學校的專業(yè)和學習。
“我自己選的專業(yè),學習起來特別開心”,玉迪告訴依雪。
玉迪將一本最新上架的新書遞給了依雪,她要回學校上課,看了一會書走了。
依雪坐在椅子上慢慢地讀著手上的書。
“辭職了,有大把大把時間,讀自己想讀的書,好幸福啊”,依雪在心里對自己說。
“讀書,要不要再去校園讀書?”,依雪這么一想。
“去校園再讀書!”依雪腦海里突然強烈地閃現了這個念頭。
依雪在書吧看了大半天的書,她走出了書吧。
她慢慢地在路上,走著,望著眼前的人海車流,她沒有急于去上地鐵,她在道路上慢慢地朝前走著。
當今天在書吧讀書時,“去讀書”的念頭在依雪頭腦里閃現后,這個念頭一直縈繞著她。
“再去考研嗎?”,依雪很快否定了這個想法。
從大學畢業(yè)已經工作過五年的依雪,考研復習應該不是輕松的事。
當然,在職期間,她以玩強的堅持和毅力,邊工作邊上網絡班學習,參加司法考試并取得了司考職業(yè)資格證書。
畢業(yè)于雙一流名校的依雪,在學習考試上應該還是有自己的方法和優(yōu)勢。
她雖然取得了司考資格合格證書,但其實并打算去律所實習后,取得律師資格證書,未來選擇律師做為自己的職業(yè)。
當時參加司考,是因為見非法律專業(yè)的同事,參加司考過了,受此激勵,依雪在次年參加了考試并合格,取得證書。
“畢竟多一個認證職業(yè)資格證書,在未來要選擇職業(yè)時,會多一份選擇和機遇”,依雪曾經給依雪媽媽談起自己參加司考的原由。
“你不從事律師職業(yè),卻努過努力考過了司考。這是多么難考的考試。如果你用這份考試勁頭,去學習、復習考藝術類研究生,你肯定行”,依雪媽媽不止一次對依雪這樣說過。
依雪媽媽知道依雪喜歡設計,知道依雪身上具有更多的是藝術思維和天性。
每每看到依雪辭職工作很不開心,心很累。依雪媽媽很是心痛依雪。
依雪媽媽心痛之余,心里一直在為當初高考填志愿依雪爸爸“包辦”,不尊重依雪自己選擇,而自己在知道依雪有自己報考想法時,礙于依雪爸爸的家長作風而沒有與依雪爸爸作為家庭平等的家長和成人,去為依雪大力溝通的妥協(xié)面有些自責。
在家庭中未成年人家長,如果一方強勢,在家庭中事事自己說了算,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家庭事務。另一方的妥協(xié),也許會換來家庭的表面和諧,但從長遠來看,也許這種以妥協(xié)換來的和諧并不會相應也是長遠的。因為人會隨著時間而成長改變、提升自我的認知的。
認知改變,對事物的選擇和行動力往往也會伴生改變。
依雪媽媽一直就知道依雪在成長中,依雪一直因為依雪爸爸大事小事在家庭中說了算,家長作風和包辦,而使依雪在成長中有一份血脈壓制。
雖然,依雪爸爸是為了依雪好,他根據他自己的意愿對依雪好。
天下父母,誰不會為兒女成長的好而心付一切呢!
然而,父母如果不尊重兒女在成長中的自我的想法、意愿,不去發(fā)現、發(fā)掘孩子天性所長,只按自己的意愿去代替孩子在成長中的選擇,去做主孩子本屬于孩子自己的人生,這種好,或許站在家長的角度是好,站在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的角度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好。
家長對孩子好,定義一定不是家長作風下的成長“包辦”。
依雪媽媽似乎預料到依雪有一天,會對依雪爸爸“逆反”一次,這是生命成長對自我自覺后,必然會根據自我意愿選擇自我成長行為方式的規(guī)律性使然。
依雪媽媽,在日常開支用度中,開始默默地存一些錢。
潛意中,她以為有一天,自己手上有些富裕的錢,一定會幫到依雪。
這一天最終如依雪媽媽所料,到來了。
那天,依雪告訴媽媽她在工作中,很累,很不開心,每天都做著她不喜歡的工作,感覺人都快抑郁了。因此她準備辭職。
聽到依雪想要辭職,聽到因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都快抑郁之說,依雪媽媽知道當孩子說出“抑郁”二字時,其實是在求救,其實并沒有抑郁。
從醫(yī)學、心理學角度而言,一個人自己說自己有病時,其實還沒有到病的程度,只是心理上在本能的求救了。
什么比健康更重要,什么比快樂更重要。健康是建立在快樂的基礎上的。
一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不喜歡,不快樂,不一定馬上會顯象出什么醫(yī)學病癥。但長期下去,一定會影響身心健康。
當然,工作是生存的基礎,而生存,如果一個人有相應的知識,或有相應的技能,生存的職業(yè)選擇應該不是單一的,更不是唯一的。
職業(yè)從某種角度而言,無所謂好壞、尊卑,在就業(yè)選擇、職業(yè)崗位多元化,自主擇業(yè)可選擇的時代,職業(yè)選擇與自我興趣愛好、與自我技能結合的選擇,應該說不失為一種生存與發(fā)展兼顧的選擇。
話說依雪告訴媽媽告訴她想要辭職時,依雪媽媽在傾聽了依雪的想法后,即刻表達了自己支持的態(tài)度。
“你自己想好,只要是自己想好的選擇,你就勇敢地面對你的選擇,無論未來你會經歷什么,媽媽相信你!”,依雪媽媽對依雪說。
依雪媽媽沒有和依雪討論依雪對未來的打算,依雪媽媽知道眼前坐在沙發(fā)上告訴她自己要辭職的依雪,當下最想做的事就是辭職。
未來是從當下出發(fā)的。
活好當下,是未來的開始。
依雪媽媽,聽到依雪結合現實,經過思考將要作出自己的選擇時,她認為她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尊重依地的選擇。
尊重選擇,這是一種愛。
尊重,是生命的平等體現和表達。
家長對孩子的尊重,是一種對孩子的愛的表達。
“親愛的雪寶,無論你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媽媽在未來都全力去支持你”,依雪媽媽堅定地對依雪說。
依雪媽媽已經不是依雪高中時、依雪報考高考志愿時,依雪成長中的大事聽由依雪爸爸“包辦”時的依雪媽媽了。
依雪媽媽也在歲月中成熟。
家長,有時也是伴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熟的。
依雪辭職事前、事后至今都沒有告訴依雪爸爸,作為成人,她有權決定自己的人生。
話說依雪想再去校園讀書的念頭產生,并就此進行思考后,她把這一想法告訴了媽媽。
依雪和媽媽討論了關于是否再到學校讀書的話題。
依雪媽媽和依雪一致認為再去考研究生沒有太大必要。
依雪聽從媽媽建議,選擇大學成人教育學院舉辦的培訓班去學習。
他們在網上查相關招生信息。查了好幾個小時。
依雪選擇了藝術學院招生的攝影班,同時選擇了在藝考中有一定知名度的畫室,她準備在專業(yè)老師指導下,去畫室學一段素描。
藝術學院的結業(yè)學習班和畫室的費用不低,依雪看見學費,心里打著退堂鼓。
她現在辭職沒有上班,雖然辭職前存了好幾萬塊錢,她本來打算調整一段時間、休息兩個月就再找工作。
現在交學費再去學習,是在當初辭職時預算之外的。
計劃從來趕不上變化,歲月走著走著就走到了似乎是偶然,或許也是人生必然的那一步。
熱愛藝術,并有一定的藝術天份,選擇去專業(yè)結業(yè)學習班學習,不為考試而學習,為技能而學習,其實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
關于學費,依雪媽媽早想到了,她告訴依雪,學費媽媽為她交。
工與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依雪媽媽說,自己在依雪工作后,盡量存了些錢,這些錢就是為有一天依雪用得上而存的。現在用來交學費,真的是好鋼用在刀刃上了。
錢,可以掙。學習的時間可不是什么時候都會有。
依雪勇敢地做出了辭職選擇,她在短暫的休閑調整后,開始了她再次進入校園學習的時光。
現在大專院校成人教育學院舉辦的非學歷教育結業(yè)學習班很多,學習專業(yè)技術、技能針對性強,真不失為一種學習提升的途徑。
當然,在網絡教育發(fā)達的現今,其實學習也不一定要再進校園。這根據個人情況因人而異。
網絡學習,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選擇。
考研、讀博考試競爭大,時間成本大,畢業(yè)后依然將面對擇業(yè)、職業(yè)選擇問題。
職業(yè)之路,有多條,并非獨木橋。
選擇職業(yè)時,多一些技能,職業(yè)的道路相應選擇余地更大。
未來比昨天更有吸引力。
學習,在人生的路上,永遠都是必須。
學習,伴隨人生歲月的一種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