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的火車上我也一直在想后面的日子應該怎么過,突然間的失業(yè)還是讓自己挺迷茫的。
這些年我的大部分時間基本上都是被工作填滿的,我也很少休假,工作可能就是我現(xiàn)在獨立生活的全部,占有我時間的同時給到我精神和經濟上的支撐。也都是按照上海最高社保標準上限進行社保的繳納,沒有特意像別人那樣少繳,雖然平時自己承擔多點,但是在退休的時候哪怕綜合平均掉了還能有相對可觀的收入。我相對其他人畢竟沒有任何依靠,也不想給到孩子有任何的負擔。等我死的時候就讓我妹把骨灰撒在祖屋門口的那棵桂花樹下就好了。
一直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好像除了現(xiàn)在從事的行業(yè),對于其他都不了解。也因為工作去過了太多城市,一二線、三四線城市基本趨同性也越來越高,除了有些歷史文化部分無法復制,總的來說也沒有特別覺得感興趣的,好像到哪里都沒有歸屬感。出差都會及時訂好返程的票,一秒也不允許多耽擱。
當然對于我而言上海也何嘗不是自己臨時打工的場地。前兩年很想去買個臨湖或者靠海別墅,像很多視頻博主一樣,周末的時候能夠躺平曬太陽。后面想想如果周末去的話肯定得在江浙一帶啊,不然像我同學搞得那么遠什么云南版納玉林別墅,還是算了,打個飛地都夠住五星酒店了。所以有個階段關注了很多的湖景別墅,蘇州居多,想著退休后就把父母接到有湖的別墅,當時想著這個起碼也得十年以后,或者到時候就不會這么想了,會不會就考慮在SH市中心離開醫(yī)院近的地方居住呢。反正每個階段的想法都不同,自從和朋友沖動地看了熱帶玉林別墅后到現(xiàn)在我再沒有那種想法了,也算是一種運氣吧
后面的二十年怎么走?到底什么是自己喜歡的?擅長的呢?
有個階段我很喜歡爬山,除了團建會搞徒步外,自己也參加戶外團隊走了很多線路,感覺自己的身體也還不錯,抗壓性也很好,很多次都走在隊伍最后進行收尾。有能夠做個戶外領隊的潛質。朋友圈也有個五十出頭的退休女生,身體素質好,體型也好,完全沒有退休阿姨的大媽感,還帶著我們去走了尼泊爾的小環(huán)線。現(xiàn)在自己開了公司做戶外的定制活動。她會不會是我可以考慮的方向。但也停留在想的階段,差不多相隔有五年時間左右,因為工作比較忙,我沒有再參加過戶外的活動,所以沒有實際執(zhí)行也無法判斷這個是不是我會喜歡的。或者因為只是單純地喜歡和作為謀生的手段也是有差別的,想要不要參與她組織的行程,再了解下如果自己從事這行有什么可以借鑒。
有個階段我也對于自己的工作迷茫過,感覺上班壓力很大,同時對于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加上負責我保單的代理人推薦,我也去了保險公司面試,雖然知道這個面試很水,無非是知道你朋友圈的情況和可以自由支配的資金。但是我還是禮貌地支撐到面試結束,因為后續(xù)自己的狀態(tài)調整后我就拒絕了,所以這個也不是我喜歡的,畢竟內向的我并不能做到“只要自己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可能在很多主流觀念上,人的觀念未必都改觀過來,包括我在內,知道保險做得好的也大有人在,包括也有很多各個行業(yè)的精英人士。但是大部分還是覺得進入的門檻偏低,會被別人屏蔽掉,但換句話說就是不屏蔽你,實際你的價值也基本上沒有的,人就是在每時每刻顧慮很多。活在別人的看法里,實際上很多在朋友圈里的人跟你輩子都沒有關系。所以對于銷售行業(yè)保險應該是屬于頂端的,起碼得從普通的銷售干起。
還是需要好好想想,自己后面應該再關注些什么,從某種程度上看還是要對于自己的優(yōu)勢進行梳理,跨行業(yè)從頭再來已經不是很現(xiàn)實了,即使在停頓的這種時候浪費精力去弄新鮮的,而是要把原來花過錢報名的課程都復習出來。
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每天上午復習微觀經濟學,下午研究生英文。至少要把碩士畢業(yè)證書拿到吧。同步聯(lián)系了班主任老師看一下有些因為出差沒有參加的考試是否能夠安排補考。班主任也很親切的,意思還是要好好復習的,后面可以跟著其他班級一起考試,爭取努力通過校考和國考。被老師期許后好像有點動力了。
糾結了一個月吧,還是聯(lián)系了認識的獵頭約了一起吃頓飯了,這種行情下自己找工作還是挺難的,加上現(xiàn)在下半年崗位確實不多。有時候人是不得不去低頭拜托別人的。這個之前我做得還是可以的,人到中年現(xiàn)在好像有點做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