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宅大房后院給王逍特地收拾的房間里,項老二與王逍還在秉燭夜談。
項老二問道:“王公子,你久住海外,不知公子可了解海外貿易市場?可是真如外面傳言中的‘風險巨大,獲利更甚。’?”
“這話倒也不假。”王逍聞言點了點頭,笑道:
“早年聽師傅講過一個故事,說是成化年間,蘇州一個叫文若虛的讀書人,隨朋友去海外經商,販賣‘洞庭紅’蜜橘到南洋,獲利達千倍。”
項老二立刻被這故事吸引住,忍不住身體前傾,一副認真聆聽模樣。
“在返途中,他撿到一個腹中藏有巨大珍珠的‘敗龜殼’,船到福建,‘敗龜殼’被波斯商人瑪寶哈高價買下,文若虛因此成了大戶人家。”
項老二兩眼放光,“這家伙可真是好運氣。”
王逍點頭道:“是啊,海外貿易,運氣不好的話一個風浪可能就葬身大海,運氣好的話一趟來回就發家致富了。”心里卻想,這和后世的股市也挺像的。
項老二聞言,點頭道:“確實如此。王公子,聽聞我大明茶葉在海外很受歡迎?”
“不錯。絲綢、茶葉、瓷器、漆器、茯苓、棉布、麝香、胭脂水粉、砂糖、珍珠等大明產物,在南洋、西洋、日本都非常受歡迎。”
王逍非常肯定回答,“就像胡椒、香料、檀香木、琥珀、珊瑚等,在大明受歡迎一樣,甚至是體現身份、地位的象征。”
王逍知道,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得到了明政府的同意,正式獲取了在澳門的居住權后,大明的這些產物也將漸漸傳到歐洲。
他記得幾個時間節點,大概是161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第一次將茶葉運回國;1618年,茶葉通過饋贈方式傳到俄國;1638年,飲茶習慣已經傳至波斯和印度;1657年,傳入英國,并逐漸成為英國的重要飲料。
茶葉剛開始傳入英國時,價格非常昂貴,是一種奢侈品。
茶葉最初在倫敦上市時,“每磅價格高達3英鎊10先令”。
后來,隨著進口量的增大,價格逐漸下降,一些咖啡店里開始出現了茶,但每磅依舊要賣到2英鎊。在整個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早期,茶葉在英國都屬于奢侈飲品。
當然,這些尚屬于未來發生的事,王逍倒也不好提前預告。
項老二點點頭,“是啊,想當初太祖皇爺頒布《茶馬法》,嚴禁茶葉走私。任何人不得私販茶葉,違令者,凌遲處死。”
王逍頓時來了興致,“聽說,太祖有個女婿,因為私販茶葉,被凌遲處死?”
項老二臉色凝重地道:“是的,是安慶公主的歐陽駙馬。”
王逍記得《明史》上有一段記載:“太祖時,茶法初行,駙馬歐陽倫以私販論死,而高皇后不能救。”
大約因為提到朱元璋以及想到老朱的酷刑,項老二停止了繼續交流。
項老二:“好了,就不打擾王公子休息了,告辭。”
二人彼此抱拳一禮,項老二遂離開。
“沒有手機、電腦,也沒有夜生活,真無聊啊。”
-----------------
項老二離開后,王逍搖著蒲扇感嘆,無事可做,這么早也睡不著,于是努力回憶以前看到的一些關于大明茶貿的資料。
明初,茶葉邊銷主要是由政府壟斷茶葉的生產、制作、運輸、銷售等環節,實現政府專賣。
《欽依禁茶榜文》中的一條律令:“本地茶園人家,除約量本家歲用外,其余盡數官為收買。若賣與人者,茶園入官。”
明朝的時候,官府明令禁止茶農私售茶葉。
茶農生產的茶葉上繳給政府的部分稱為“課茶”,自己留有少量自用的茶葉外,剩下的部分叫做“余茶”。
余茶只能由政府收買,一旦私下售賣,茶園就會被沒收為官家財產。
不過,到了后來,隨著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商人逐漸被允許參與官營的茶葉邊銷。茶葉邊銷由國家專營逐步走向茶商專賣,市場化趨勢明顯。
而隨著“以茶馭番”政策的推行,茶馬之間不合理的價格導致了私茶的產生。
官府間接壟斷,允許部分商人進入茶葉邊銷,這種方式被稱為“開中事例”。
明政府采取的間接壟斷政策主要有運茶支鹽法、納糧中茶法、招商中茶法、招商買茶法等措施。
但是這些措施都導致了私茶的盛行,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壟斷。
《續文獻通考》記載:“弘治三年,令陜西巡撫并布政司出榜招商報中,給引赴巡茶御史處掛號,于產茶地收買茶斤,運赴原定茶馬司,以十分為率,六分聽其貨賣,四分驗收入官。”
等到明朝中后期,商品經濟發展,茶葉邊銷方面也受到了沖擊,官府的壟斷地位進一步受到沖擊。
于是這一時期的茶葉邊銷政策已經轉向了茶商專賣。主要體現在:四川、西北地區茶葉邊銷市場化和湖茶流通合法化。
等到嘉靖十七年左右,在“以茶馭番”思想指導下,明政府將四川茶引分為了邊引、腹引兩類,推行了“腹多邊少”的政策。
但這一政策與四川的實際情況并不相適應,當時川省常常是腹地囤積過多而邊地缺少茶葉的情況。
這一不合時宜的政策導致四川邊茶價格高漲,私販更加盛行。官府只得再次調整政策,成“邊多腹少”的局面,四川的茶葉邊銷市場化就此形成。
-----------------
第二天一大早,項老二便去了永嘉場,留下了項哲,因為王逍今天會講課。
項家大房后院的陰涼處,王逍站著,項哲、項祺、項榮、項俊幾人端坐著。
旁聽的有項老爹、盧蕙蘭,項瑞在遠處縮頭縮腦,眼里又是不屑,又是好奇。
“我其實沒有什么好教你們的,就給你們講個海盜的故事吧。”
王逍第一次“授課”,心里還是有點小激動和小緊張的。
項祺/項榮/項俊:“好啊,好啊。”
項老爹:“閉嘴,聽先生講……講故事。”
王逍咳了一聲,朗聲道:
“太祖時期廣東潮州有個叫陳祖義的人,他家很窮,加上太祖的禁海令,迫于生計,只好到南洋謀生。”
見大家俱是認真傾聽,王逍漸入狀態。
“他覺得安分地過日子,很難發家致富。于是鋌而走險,當起了海盜,通過武裝搶劫,很快就獲得豐厚的財富。”
小子們都很興奮,項老爹微微皺眉,盧蕙蘭低眉沉思。
“很快他的勢力發展到萬余人,擁有一百多艘戰船,成為南洋最強大的海盜勢力。”
“接著他將觸角伸向了天竺、琉球、倭國、呂宋等地,劫掠商船無數,有50多座城池被他攻破。”
“不僅如此,陳祖義還當了三佛齊的渤林邦國的大將軍,并在國王去世后,成為國王。”
項祺、項榮、項俊,興奮的小臉通紅,眼里冒著小星星。
“黑白兩道通吃的陳祖義,很快成了南洋的霸主,有些小國在陳祖義的威懾下,紛紛向他稱臣納貢。之后太祖皇爺知道了,懸賞50萬兩白銀捉拿他。”
項老爹也開始思考,遠處原本不屑的項瑞也聽的入了神。
“后來太祖皇帝駕崩,接著靖難之役,后來永樂皇帝繼位,南洋各國紛紛遣使進貢。”
“陳祖義作為渤林邦國的君主,也在納貢的隊伍中。”
“可是他的船出發后,卻沒帶任何貢品,而是一路搶劫進入明朝的貢船,將所獲寶物作為貢品。”
項榮忍不住插嘴:“膽子這么大?”
王逍點點頭,“后來,被搶劫的外國使節紛紛向永樂皇帝告狀,因為他們不僅被搶了,還有不少使節被殺了,永樂皇帝勃然大怒,結果可想而知。”
“我知道。”盧蕙蘭脫口而出。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