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諸國的王宮令人贊嘆,而游覽門檻并不嚴格,性價比之高令人印象極為深刻。先從舉世矚目的吳哥窟說起。盡管柬埔寨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吳哥窟卻在19世紀被人發現。在和我國元朝的周達觀相隔了七八百年之后,法國生物學家亨利·慕奧重又發現,被《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上必去的五十處之一。吳哥窟日出、高棉的微笑,古老、神秘、震撼而直擊人心。八百米精美的浮雕回廊,像時光隧道一樣將你帶進另一個世界。人們從通王城后側手腳并用才能爬上,沙礫、神殿,令人心驚而感到壯美。日出幾乎無法用語言形容。早起時候四點多鐘天還黑著,導游們分發一些蛋白棒,然后組隊爬上,高聳的山石后面,粉色的熹微在黑暗中漸漸吐露優雅的新氣息。
漸漸地,隨著太陽的露頭,那片粉色的云霞逐漸變成藍色紫色,從黑暗中變換著流轉出不同的光暈。這片粉色藍色紫色糾結了一會,從厚厚的云層中終于決定不再低調,浮現出久久的白光,太陽就這樣在熱帶雨林和深赭石色的城墻中,在無盡曲線許多人像、神像、佛像、女神像的靜謐和千變萬化中緩緩升起,照亮了東方大地。這緩緩的瞬間每天都有一次,當太陽升起的那一剎那,一切黑暗化為烏有。通王城前面那片小小的水域醒來了,小商小販、票務人員、警衛、保潔都一并起來在吳哥窟的主建筑的對稱兩側開始活動。
這一點在照片上見過多次,被柬埔寨國印在國旗上的實景就這樣毫無征兆但震撼人心地展現在游客眼簾。和這一靜謐勝景成為對照,人們開始說話私語,水果商販開始活動。這一天就這樣開始了。
這一天都可以在吳哥窟的小圈之內活動。小圈內的宮殿包括吳哥窟、南門、通王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宮殿、戰象臺、癩王臺、勝利門、托瑪儂神廟、周薩神廟、察膠寺、塔布隆寺、巴肯山日落等等。
日本人石澤良昭的作品《吳哥王朝興亡史》是由我國云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和中國東南亞研究會理事畢世鴻作序推薦的。在序中,他寫道:“吳哥遺跡將王朝易主但文明長存這種難以言喻的精神特質傳遞到了每一個人心里,在如今的世界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收整群雄割據的年輕國王?耶跋摩三世,到營造吳哥王朝的炯眼之王,到耶輸陀羅補羅,到蘇利耶跋摩二世,再到后人考古歷程,280座佛像的發掘重寫了歷史。光女神蒂娃坦(devata)就有一千三百多座。諸神的事跡例如“攪拌乳海”、“神源戰斗”、“克里希那的生涯”等各個話題都呈現在通俗易懂的圖像浮雕內容。
在這小圈范圍內,1860年的法國人亨利慕奧考察了吳哥窟后向世人做出介紹。江戶時代的日本人以為這就是印度的“衹園精舍”。吳哥窟的疊澀拱能將石造堆積到65米,盡管內部不圓,卻也是當時的建筑奇跡。據說巴戎寺和巴方寺始建于1060年。1296年,溫州永嘉人周達觀訪問了這座寺院,稱“有銅塔一座,比金塔更高,望之郁然”。巴方寺在王宮和巴戎寺之間的通路上,形成了二百多米華美的參拜道路。其中央祠堂的裝飾取材于印度史詩《羅摩耶拿》。在龍蟠寺中,神馬巴拉哈就是觀世音菩薩,她救苦救難,總是救出遇難船只里的旅人。
在塔遜寺的四面佛西塔門入口,四面佛被熱帶雨林植物纏繞,展現了遺跡的妙趣。
從蘇利耶跋摩開始,國都、國寺和印度教主神毗濕奴(Vishnu)的供奉三者合一,展現了國王與神明之間關系的柬埔寨宇宙觀。擁有濃重的宗教政治色彩。
從8世紀到14世紀,吳哥王朝經歷了26位國王,但只有六名建立起了新三建筑。每一個組合工程工期都長達20-30年。在六百年之間的歷史中,吳哥窟遺址在不斷被燒毀和建造的過程中,留存了大量的印度教和佛教的廟宇,塔堂、壁像和浮雕。呈現了其以佛教教義安撫人心的古老神政合一的思想。
小圈是密集的建筑群結合許許多多的宗教政治考據,如果認真考據,內容極為詳實豐富。尤其是印度佛教和藏漢佛教通用的佛教神靈系統和人名以及供養人信息,和我國各類石窟的藏經洞類似,但又多有神權和王權的結合。由于這種神權王權結合的意思,人們才非常虔誠善意,卻總被國際資本掠奪。接下來是大圈和外圈,先將小圈、大圈和外圈主要景點羅列一遍,以方便讀者查找。
小圈主要景點:吳哥寺AngkorWat、通王城AngkorThom、巴戎寺BayonTemple、巴方寺BaphuonTemple、皇宮RoyalPalace、斗象臺TerraceoftheElephants、籟王臺TerraceoftheLeperKing、十二生肖塔PrasatSuorPrat、空中宮殿Phimeanakas、周薩神廟ChauSayTevoda、塔高寺Takeo、塔布隆寺TaProhmTemple。
大圈主要景點:圣劍寺PreahKhan、涅槃宮/龍蟠水池NeakPean、達松將軍廟塔遜寺TaSomTemple、東美蓬寺EastMebon、變身塔(比粒寺)PreRup、皇家浴池SrahSrang、斑黛喀蒂寺BanteayKdei、豆蔻寺/喀拉凡寺PrasatKravan、巴肯山PhnomBakheng。
外圈主要景點:女王宮BanteaySrei、崩密列BengMealea、高布斯濱/林迦別墅KbalSpean、荔枝山(八角山)PhnomKulen、羅洛寺遺址群RoluosGroup、洞里薩湖TonelSapLake。
除了洞里薩湖水域,從吳哥窟小圈到大圈到外圈,你會發現樹木逐漸從點綴變成了主角。人類文明退場后,森林重新接管大地。從小吳哥花樣年華中的秘密樹洞到塔布隆寺著名而震撼的塔樹共生,再到崩密列,吳哥的遺址淹沒在神秘的叢林中,像蟒蛇一樣盤踞在自己的地盤,重新接管大地。粗看細看總有收獲,看到的越豐富,越能體會到不同時期和不同的國王有什么樣的審美變化,在隨處的雕刻中,辨認出其形象和描述的故事,印度教和佛教如何交替混合,城門上的四面國王頭像為什么都面帶微笑,在護城河的兩側,善惡之神如何在攪動乳海時候創造平衡,等等。
這個國家綠色的是樹林,城墻是微微的培恩灰加赭石色。來自全世界的旅行者將活動地區填充得非常熱鬧。而面對收入很低的本地人時候,如果你也是帶著真正的善意和尊重,與他們對視頷首雙手合十打招呼,尤其是如果他們也真誠地希望了解你的時候,他們也無比愿意和你真誠地分享他們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的。他們喜歡用全景模式幫你拍自己和游客的大頭超級游客同框照,也會問你的家鄉是不是四個季節,如果種水稻,每年輪作二季還是三季這樣的問題。突突車的司機甚至會教你開車,將每一個按鈕的操作耐心展示給你。
巴肯山的日出日落,禪意而魅力,吳哥寺被建成了理想中的須彌山的樣子。人們在和兩千年前一樣的時光里輕輕地行走。即使天黑了,路邊是漆黑的,卻也不會覺得害怕,晚上的蛐蛐吱吱叫著,只要不進小巷,大路上的燈光、蒲扇、突突車、當地人穿著涼鞋閑聊,蝴蝶和螢火蟲飛舞,你擦一擦眼睛,或許會看到阿普薩拉apsara仙女,她們成為浪花的化身,賦予著天生喜悅、輕盈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