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提到的GhostingDancing,到底是一種什么舞蹈,我們可以考證一下。如果說印第安人是商朝過去的,時間是前1600至1046年,這些謙恭的史前人類嘴里念著“殷地安陽”被流放到寒冷的凍土,最后穿越白令海峽過加拿大,直到成為修建了許許多多印第安部落和“安居樂業”之后,在哥倫布還沒有發現美洲大陸的(哥倫布大約是1500年)的三千多年里,他們都安靜地做了些什么事?
眾所周知,阿拉斯加是美國從俄羅斯買的。1867年3月30日,美國以720萬美元從俄國手中購得阿拉斯加。
1856年,隨著俄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戰敗,俄國開始擔心阿拉斯加殖民地會被英屬北美奪走,便提議將阿拉斯加賣給當時的友好國家美國。
1867年3月30日,美俄雙方同意以720萬美元成交。這筆土地交易成為世界土地交易史上面積最大的一筆交易,以平均單價每平方千米4.74美元的價格收購了152萬平方千米的土地。
這塊土地賣的便宜,從此之后,美國和俄國再也沒有關系這么好過。每英畝只有2美分,買了這么大一片地,真是非常的開心。
俄羅斯依然認為削弱英國實力的最好辦法,是讓美國領土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包圍起來。1865年,聯邦在美國內戰中取得勝利后,沙皇指示重啟與美國國務卿蘇厄德的賣地談判。為說服國會,蘇厄德構想3個理由:購買有助于轉移人們對國內問題的注意力;阿拉斯加有農牧業;亞洲將成為美國產品的重要市場,阿拉斯加是全球貿易和向太平洋延伸的基地。
后來阿拉斯加州成了美國人的滑雪場,這按下不表。美國人買地當然開心,但是1865年,沙皇為啥要賣地呢?這是個歷史遺留問題,關于這個邊界的爭議,最早是沙俄與英國之間的。
沙俄在北美太平洋海岸地區的殖民,甚至比英國還要稍早,在1820年代,沙俄已在北美太平洋海岸沿線建立了15個居民點,而英國人在太平洋西北海岸地區建立的第一個居民點是在1843年,位置在現在溫哥華島上的維多利亞。但那個時候英國還是遠比沙俄強大,俄英雙方在阿拉斯加以東、哥倫比亞河以北地區的殖民競爭結果就是:英國雖然動手晚,但他們動作更大,拿下了南半段海岸地區以及整個內陸。沙俄動手早,但只占了北半段海岸地區。
俄英雙方關于尾巴邊界一直存在爭議。1867年美國從沙俄手里買下阿拉斯加,也就繼承了俄英雙方關于尾巴邊界的爭議。同年加拿大聯邦成立,1871年英國的不列顛哥倫比亞殖民地加入加拿大聯邦,成為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簡稱BC省)。所以美英之間的邊界爭議就變成了美加之間的邊界爭議。
那個時候的加拿大沒有外交權,他們的意見只能通過英國表達出來,所以從法律層面說,爭議還是美英之間的。1898年克朗代克淘金熱出現后,爭議地區的人口迅速增加,經濟價值也越來越高,爭議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于是在1903年,雙方各派三人,組成了一個六人的特別法庭,仲裁這個邊界爭議。
那個六人法庭中,三個美國人、兩個加拿大肯定都是站在各自立場上為本方爭取利益,所以英國人的態度就很關鍵了。按說英國代表應該為加拿大說話才對。可是,那個英國人卻倒向了美方。這件事讓加拿大人產生了仇英情緒,也由此加快了加拿大爭取獨立外交權的進度。無論如何,1903年的這次裁決解決了美加之間關于阿拉斯加邊界的爭議問題。
阿拉斯加首府朱諾。奇恰戈夫島上的胡納市,該島以俄羅斯探險家奇恰戈夫命名。朱諾市內的俄羅斯東正教堂,現在是當地的歷史保護遺跡。從美國阿拉斯加進入加拿大BC省,從加拿大BC省進入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BC省北部、靠近阿拉斯加邊境地區的自然風光。從地圖上看,最終裁定的邊界是介于美國主張的邊界(藍線)與加拿大主張的邊界(紅線)之間的,確實是加拿大吃虧更多。克朗代克公路上,美加邊界處的標志牌。
從1865年到1900年,中國一直處于晚清,和周圍人一樣,感受到帝國主義的破滅和社會主義在搖擺中的建立。一批革命者涌現了。但是,由于冷兵器的弱小,中國沒有守住自己的邊界。
丟蒙古的時間大概是1920年代。在筆者的其他作品例如《巴南寶貝》中,安徽人徐樹錚與此事有關。但總之,從1860-1920年,是一個軍閥不斷混戰,所有帝國主義(甚至包括大清帝國)也搖搖欲墜的年份。用美國人的話說,叫做Revolutionary.雖然volution的實際意思是渦旋,是的,那是一個人們互相扭打在一起的時間。
荷蘭人輸入了鴉片。林則徐燒掉了一部分鴉片。清政府搖搖欲墜,許多政府在和外國人做生意。例如沙皇俄國。可惜生意又沒做好,或者十分不公,或者有悖常理,雙方不滿意,又打了起來。
筆者的其他作品《山石夢筆談》提到了四川軍閥夏之時和他的堂子里買來的后來成為江浙滬商業大鱷妻子董竹君。他們奔走,去香港,等等。這正是一個世界人民都斡旋的時期。這是一個邊界被打破又重新確立的時代,人與人的博弈和爭斗,對底線的試探和撕扯,無論在像夏之時董竹君這樣的婚姻關系中,還是在沙俄以極其便宜的價格賣阿拉斯加這樣的歷史性事件中,都令人印象深刻。
只有也許還活在商代的印第安人,木訥而點起篝火,不會說漢語,也不會說英語,他們的語言演化成了各種奇形怪狀卻和漢字高度類似的存在,他們如部落狀一樣地生活著,不斷讓美國人注意到了他們的存在。
如果你去過休斯敦自然歷史博物館,你就知道這些印第安人采用的文字和漢字有多么類似。那不是韓語,就是相當相似的漢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