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會,帶著滿滿的稚嫩以及農村人的質樸,三姐妹都陸陸續續來到了離家較近的同一個城市工作。
家里的老大可能從小得到的愛更多些,長大后默認的也總是要承擔更多。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可能說的就是老大,有了大姐的踏出的先例,二姐三妹相繼在某市開始介入了成年人的社會,開始了人生另一個階段。
大姐當時學的是計算機,在80年代可能只是學習打字、各種文檔軟件使用,從一開的流行的打字員到后面慢慢被淘汰,勉強做一些人力相關的工作,沒有一技之長以及學歷傍身,其中的心酸也只能自己體會。
二姐學的也是計算機,但趕上了互聯網時代的最后一波紅利,也算是運氣比較好,畢業后開始加班加點進入碼農的行列,雖然苦點累點,但好在收入也相對可觀。
三妹學的是會計,畢業后從事財務相關的工作,但從畢業后也一直沒閑著,不是考這個證就是那個證,一直在學習的路上。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酸自己的快樂,心酸與快樂都會在一個加【陳老三家的三個女兒】的群里分享,父親母親也會在群里說說家里的事兒。父親依舊在外務工,母親依舊在家種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