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在營業廳發呆喂貓后我接到了HR的電話,這時候的HR還只是本地工廠的HR,后續視頻面試時還有集團的HR。電話里簡單聊了下個人情況,工作經歷等。加了微信后我們約好了面試時間,發了具體的公司地址,并詢問我是否開車,開車的話可以把車號發他,他在系統錄入后方便入港。我沒有車,到了那天我是坐公交車到港口下車步行了十幾分鐘才到了公司。很大,很吵,這就是我對益海的第一印象,后來我在一本書上讀到,這種靠港而建的叫巨無霸工廠。公司門口人來人往,有來拉貨的司機,有開小三輪以便在場內通行的勞務工,還有保安亭里不茍言笑的保安,我上前對他說明我的來意后,他讓我先登記身份證再讓人下來帶我。
由于我在營業廳只是發呆和喂貓,摸魚期間看了不少電影,去面試前恰巧看了《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當我踏進辦公樓一樓時,電影和現實仿佛孿生兄弟,整個一樓除了邊角有一兩個單獨的辦公室和會議室,剩下的是一整個大開間,沒有隔板,沒有遮擋,沒戴眼鏡的我只能看到些人頭,黑壓壓的人頭,我之前是沒有上過什么正經班的,像這樣的寫字樓辦公樓只在影視作品里見過,由此給我帶來不小的觸動,但也只是一撇,在心里感嘆而已,我面試的地方還要再上一層樓,二樓。
二樓同一樓的布局一樣,只是不同的辦公桌分散的更開,我被帶到一個會議室等待,里面加上我共有五位面試者。面試我的是運營部的經理和人事經理,前一位后來是我的直屬領導。雖然面試前我也做了不少準備,但當時的我非常緊張,緊張到只能對方問什么我答什么。頂著七月份的太陽從港口走進來到走出去也只用了一小時不到,如果我有寫日記的習慣,一定能從日記里窺見我當時的心情,巨大的工廠,吵鬧的工廠,從一無所有一片荒蕪到拔地而起的工廠,這些通通只留存在回憶里,再從回憶里摘取點滴再寫到這里。
復試時認識了一位比我大三歲的非常健談的女孩,我沒有主動認識過別人,通常來說我都是被動的一方,后來我們變得親昵后她跟我說了實話,當時她認為我非常高冷。還沒有成為同事的我們就加了微信,后來為了復試我們中間打了許多的電話,她會問面試的人都跟我聊了什么,我都是怎么說的,可能從她的社會經驗來說了解的越多越好,按理說我應該冷處理,敷衍她,但出于她的熱情和外向,我也很喜歡跟她聊這些,還沒有成為同事就成為微信好友這讓我覺得很奇妙也很開心。后來我們真的成為同事后卻被分到不同的組,吃飯都很少有機會一起吃,更吊軌的是她在轉正前一天離職了,在益海是六個月的實習期,也就是說,她在益海拿了五個多月的實習工資眼看著要轉正加薪的時候卻走了,臨走交接完工作的時她搬個椅子坐在我旁邊,我又想起復試完,我和她結伴走出益海工廠的那個七月份的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