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綠的油田內,種植著各式各樣的小藤蘿,藤蘿上會開花結果,長出一根根長長的藤瓜。
花田內,是正在辛勤耕作的爺爺,爺爺得有七十歲的高齡,面對著自己的親孫女阿嬌,他自是十分疼愛,除了沒有送她去城鎮里讀書,和供她上大學,其它的,對她都是百般溺愛。
而小野雖然不是這里本土的孩童,他金色的頭發,濃眉大眼,高鼻梁,還有一口不太順暢的家鄉方言,讓人很難不覺得,他是不是沒捋直舌頭,認真說法。
在這個古老也有些破舊的村落,雖然有著惡霸張三的欺凌,更多的是來自一些花草田園的自然香氣。有翩翩起舞的蝴蝶,有展翅高飛的雄鷹,還有躍出水面的鯉魚,更有數之不清的油菜花朵,金晃晃的一片,就像金色的光芒,在眼前閃爍。
“爺爺,我抓到了一條大鱸魚,今天晚上,可以改善晚餐了。”
她捧著這條辛辛苦苦在清涼的水溪里抓出的魚,小心翼翼地放進紅色的塑料桶里,給它灌上一些渾濁不清的水,摻雜著土壤一些撒落,但求魚兒能夠活著。
欣慰的笑容感染了爺爺,他在田地里耕作,也不忘回過頭來,看著自己的孫女,無盡歡笑。
傍晚時分,阿嬌也去菜地里,把那一根根像叢林衛士一樣挺起脊梁的藤瓜們,一個接一個地讓他們離開原有的家鄉,換上新的衣裝,前往新的地方。
六點時分,村子里有篝火升起,冉冉的炊煙,仿佛在昭示著村里還有人煙,雖然大部分富裕的年輕人都已經進了城子。
九十年代就是如此,沒有在城里面呆過,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城里人,但爺爺一家三口卻從來也沒有到過,有的時候需要辦事的時候,還是委托村里的葛三叔,去縣城里辦好(葛三叔其實是爺爺在這個里患難與共的兄弟,他們情同手足,只是年齡相差了十歲,也可謂是忘年之交)。
“爺爺,阿嬌,你們看我帶什么回來了。”
還在做飯起火的阿嬌聽見熟悉的聲音,這聲音清柔,透亮,在人海中很有辨析度,就跟有磁性一般。看著豐碩無比的野兔子,他們內心說不出來的喜悅。
但今天晚上的主食,仍是以阿嬌抓到的鱸魚為主,不善處理魚的她,把這個事情交給了小自己三歲,卻略顯成熟的小野。
他眼疾手快,菜刀落地,還沒有看清刀工的機會,魚兒就已經被他收拾得一根魚鱗都不剩,只有滿心疲憊,也不敢停下的他們。
爺爺擔著清涼的兩桶泉水,從山的另一邊走過來,他把清涼的泉水舀了兩勺,順著喉嚨一飲而盡,無限的清涼在這一刻得到釋放,饑渴也暫得結束。
“你們快出來,孩子們,我打到清涼的泉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