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元三十六年,初冬的一場政變讓整個國家的百姓無不心驚膽戰(zhàn)。
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太子遇刺,皇后懸梁于重華宮。寧王趙景沉帶著兵馬以護駕為由包圍了皇宮,皇帝身染重疾,傳位于寧王。
寧王登基后第一件事便是鏟除異己,清剿叛軍。先皇后的母家張家首當其沖,內(nèi)閣首輔張世倫全家百十余口人全部被判斬立決。太子太傅陳明懿上書為張家求情,文武百官也紛紛跟隨上書。新皇以結(jié)黨營私為由對太傅和其他上書者同判抄家并處斬立決,一時間朝野上下無不嘩然。
“還有誰要為反賊張世倫求情?”新皇的一聲質(zhì)問回蕩在大殿之中,坐下的文武百官霎時間鴉雀無聲。新皇登基剛開始就如此大興詔獄,無非是為了平息朝野的非議,讓他這皇位好做的名正言順。坐下百官無人不知,卻也再無人敢言。
劊子手手起刀落便是一條生命的終結(jié),政權(quán)的更迭讓午門的血跡直到臨近臘月都未曾消散。小寒這天,自立冬以來未曾下雪的京城終于下了一場鵝毛大雪,許多暗指新皇殺戮引起天怒的流言和血跡也漸漸被這場大雪所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