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畢業季,空氣中彌漫著熾熱與離別的復雜氣息。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期待的季節,一段特別的緣分悄然降臨。
夏天的夜晚,繁星點點,微風輕拂。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躺在宿舍的床上,聽著舍友天南海北的暢想,我拿起耳機,準備享受片刻的寧靜。就在這時,手機屏幕亮起,一條微信好友申請打破了這份平靜。
我隨手點開,看到申請理由寫著“你好呀,徐老師,多多幫帶”。心中略微疑惑,畢竟我與對方素未謀面,且她所在的學校與我不同。但出于對新聞寫作的熱愛(她是女生),我還是通過了申請。
剛通過,她的消息就迅速發了過來:“您好,我是肖璐,很冒昧這么晚打擾您,聽老張說,您對新媒體這塊比較熟悉,我對這次新聞寫作特別感興趣,希望能向您請教。”
我抬起頭看向老張,發現他在和女友唧唧我我,回復道:“你好,談不上請教,咱們互相交流學習。”
簡短的開場白后,我們的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新媒體新聞寫作。“我覺得學校的生活還挺有意思的。有太多值得寫的點了,比如畢業生們的離別感言,還有校園里那些充滿回憶的角落。”她充滿熱情地說道。
“沒錯,不愧是你啊,璐老師!但也要注意挖掘一些獨特的視角,比如工作以后,學生怎么看待學校生活呢?”我分享著自己的想法。
最初的交流,我們都保持著禮貌和拘謹。所談的話題大多數還是圍繞著工作開展。
隨著交流的深入,我發現她雖然還未畢業,但思維活躍,想法新穎。“我在學校里參加過一些采訪活動,可總覺得自己的文筆還不夠好,不知道怎樣才能把情感表達得更細膩。”她略帶苦惱地說道。
就在我們聊得火熱的時候,不知怎的話題轉到了家鄉。她無意中提到自己來自山東,我一聽,頓時來了精神,因為我也是土生土長的山東人。
“真沒想到,咱們居然是老鄉!”我驚喜地說道。
“哎呀,這可太巧了!”她也興奮起來。
“你是山東哪兒的?”我迫不及待地問。
“我是青島的。”
“那咱倆離得還挺近,我是濟南的。”
瞬間,親切感油然而生,我們開始聊起家鄉的美食、風俗和那些熟悉的街道。
“咱們那兒的煎餅卷大蔥,那叫一個香!”她笑著說。
“還有豆橛子,哈哈哈。”我也跟著回憶起來。
我們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窗外的月色更濃了,微風透過窗戶吹進來,帶來一絲涼爽。
隨著對話的推進,我們不再僅僅局限于新聞寫作的討論。她跟我分享校園里的趣事,比如最近的一場社團活動,大家都玩得很盡興。我則給她講述工作中的一些見聞。
那個夜晚,就在這樣充滿期待與希望的氛圍中結束。我放下手機,心中對這個未曾謀面卻充滿熱情的女孩充滿了好奇,也對未來的交流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