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僅個人觀點,不供作參考。
1.以前說什么不想聽說話了就直接走開,不要起爭執。現在不想聽說話直接走了又說不尊重人,沒禮貌。
2.點到自己的缺點了,就糊弄過去,實在行,惱了就直接打罵。看到我的缺點了,就直接點出了,一點情面都不留。如果說錯了,就說得顧及大人面子,不能直接點出來。若是說來,他們就又惱了,甚至有的時候直接開始說教,說小孩不能指責大人,大人說話就聽著,說對了照做,說錯了也不能指出,還得態度端正地認真聽。不是,我真不明白了,是封建時代的臭裹腳布忘了拆,還是清朝長辮子忘了剪,又或是家住大海邊,天天說話嘴咸。喝山西的醋喝過了頭,嘴里天天冒酸味。憑什么大人有錯不能說,小孩有錯隨便罵。大人的臉面比真理還金貴么,比事實還難得么。真是荒謬、笑。
3.你前腳說有老太太在買菜的時候說吃變綠的黃豆芽有毒,我立馬就去搜百度,結果剛到,你就把手機奪過去,還美其名曰,我讓你搜黃豆芽、你搜綠豆芽。抱歉,知識儲備欠缺,我以為市面上大家吃的都是黃豆發的黃豆芽、變綠的黃豆芽,沒想到還真有用綠豆發的綠豆芽。可是我前提不知道,怎么能誤會我說我幫倒忙呢。結果搜到你心滿意足的答案了,你開始說小時候天天去地里摘發了綠的黃豆芽,又時連帶著葉子的都吃。怎么,吃了幾十年都沒一點問題,結果老太太隨口一說,你開始自我懷疑。還有馬后炮,說人家老太太這一看就是打小就在城里長大,沒種過地,沒種過豆芽。哎,其實也不一定吧,也許就是因為以前吃發綠的黃豆芽身體不舒服了所以長記性了呢,誰也說不準。況且也不一定就沒種過地,鄭州在八九十年代那可基本還都是老土房呢,田地也有許多,怎么就成沒種過地了呢。最后我被這事擾得心煩,同時因為吃了雞肉,也不太想吃豆芽了。結果你意見就炸出來了,什么你是不是怕毒死啊,膽子真小。這就怕了。真沒出息。你不吃,我吃。你不想被毒死,那是不是想毒死我啊。炒都炒出來了,憑什么不吃......不是,我無奈。就不這個菜了,還硬強迫著吃,好像非吃不可一樣。
4.我穿拖鞋出門,又沒招誰惹誰。穿拖鞋難道不方便嗎?天天出門把自己收拾的跟個精致小生一樣。一來沒人看你,二來一共就沒走幾步路,憑什么不能下樓穿拖鞋。你又說穿拖鞋下樓,就有些人認為你是很隨便的人。我下樓出門又沒有礙著別人,為什么要看別人臉色,我自己覺得舒服,符合道德法律紀律規定不就行了,哪里來的那么多的規矩。再說了,他們認為我是我就是了?我心里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他們那群人總不能看著大街上那么多穿拖鞋出門的人都說他們是隨便的人吧。更何況我又沒有去什么正式場合,例如需要西裝革履盛裝出席的會議、酒宴,又何必那么在意他人的目光給自己添堵呢。我們生活中本身就有許多重要的事情,把那些事情拋擲腦后反而來管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我特別欣賞現在年輕人對這個社會的認識,你只要落落大方,你覺得沒有什么問題,又何必在意別人的目光。你是活給自己看看的,是讓自己出彩的,又不是要作為大眾的觀賞物品的。為什么要覺得自己就一定要恭敬的接受他人可能片面的評判呢?我認為,從他人的評價角度認識自己古人重要,但是人貴在要有自知之明這句話說的也不錯。你不去清晰的認識自己,反而在你為別人展示的濾鏡中希望別人能透過表象看到本質,看到那個最純真的你。這怎么說也算是有一點癡心妄想的成分存在。倒不如,在自我認識的基礎上添磚加瓦,這樣起碼地基是正的、根本是對的。
5.其實,就上述的第四個討論點,讓我想起了在深圳大學的那一次跑步。起初,我坐在體育場的觀眾席上,寫著數學題,但是還時不時地向操場上正在跑步的人投射去羨慕的目光。我覺得他們看上去都很正式,足蹬跑鞋、身穿運動短褲。反觀我,一身休閑服,還穿著寬松的闊腿休閑褲,不像要鍛煉的樣子。但是后來我下定決心,先用鍛煉的軟件幫助熱身,然后開始慢跑起來。直到我找到了節奏,跑了不知多少圈后,我才發現,我已經毫無違和感地融入了跑步的群體中,不論我穿的是什么,不論我是跑得快與慢。甚至說,我在這個操場中,有了一道專屬跑道——似乎大家都很有默契,我在這個操場上,從太陽還沒開始落山,到月亮升起后被云朵掩埋一直在跑,一直一直,就好像這已經成為了我的一部分一樣。所以,不要在意你現在是什么樣,想要做什么事,就勇敢去做,無論你以前是否接觸過,也不要去想你是否會被別人嘲笑。當你踏入這個領域時,你就有可能成為它的領頭人。所以,堅持我,等待云開霧散,守得月明,那時,你也許會驚奇地發現,那些人的目光無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