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一大早,清河屯就熱鬧起來,原來今天是生產(chǎn)隊分家后第一個大集,同時也是年前最后一個大集,所以家家戶戶早早都吃過飯,然后調(diào)動各種交通工具,準備向公社進發(fā)。
“要說以前老百姓靠天吃飯,家家日子過得都是緊緊巴巴,再加上都是大鍋飯也沒資源參加趕集,所以也不覺得什么。
但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特別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貫徹實施以來,分產(chǎn)到戶使得大家都干勁十足,所以老百姓的腰包也富裕了,就漸漸地不再單純追求吃飽飯。
而春節(jié)更是中國人一年當中最為盛大的節(jié)日,所以在春節(jié)之前,農(nóng)村人還有一個必不可少的習慣,那就是逛大集、買年貨。
“韓大哥你快點,不然一會沒有車咱們就要走著去了。”
“好好,現(xiàn)在就走。”韓濤也是一大早就被怡彤和大辮子給拽了起來,因為明天就要帶著怡彤回城里了,所以大辮子也想見識見識這傳說中的趕大集。
“老叔你真懶,我都等了好半天了,你倒是利索點呀!”小怡彤氣哼哼的白了韓濤一眼。
“好家伙,知道是趕集,不知道的還以為去打狼。”等到了村口,映入眼簾的全都是人,有趕馬車的,有趕牛車的,還有趕驢車的,唯一相同的是車上都被人坐的滿滿登登。
“還有這多人,我這好像坐不下啊,要不,誰家再出一個馬車?”車老板子的馬車剛到村口就被大姑娘小媳婦的給圍了個滿滿當當,一看這架勢,他頓時感覺有點腦袋發(fā)暈。
“老板子,我坐你這車。”老祖奶跨個籃子也來到馬車邊上,身邊還站香菱嫂和秋香嫂子,敢情也要去趕集。
“老奶也要趕集,那您快往里邊做,中間穩(wěn)當。”車老板子不敢怠慢,對于這位老祖宗級別的人物,誰敢不拉著啊。
“對對對,老祖奶您先上車,快往里坐。”大伙七手八腳把老祖奶攙到車上,那些老娘們一看沒法擠了,就都嚷嚷著讓等在村口的張大舉把大爬犁回家換成板車。
就這樣,在一片熙熙攘攘中大家出發(fā)直奔通江公社,一個鐘頭后大家終于看到了大牌坊。遠遠的望著不遠處的集市,韓濤也忍不住驚嘆一聲:“還真是夠熱鬧,簡直就是人山人海啊!”
集市就在供銷社對面的大空場,比一個足球場還大,里面黑壓壓的全是人啊,瞧那架勢,肯定有三四千人。遠遠看去,火紅燈籠高高掛,五彩氣球隨風飄,攤點兒一個挨著一個,吆喝聲不絕于耳。
“這就是大集,確實名不虛傳呀!”大辮子拉著怡彤站在入口,不僅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而且年味中還能體現(xiàn)出當下農(nóng)村在改革開放帶領(lǐng)下的新風貌。
“老叔,我和萍萍老師先進去啦,咱們一會在供銷社門口集合。”怡彤一看見這熱鬧勁,拉著大辮子就走,很快就鉆進人叢。
“等等我——”韓濤順著人流擠進去,這場面他還真是第一次見識,原本寬敞的廣場,早已熙熙攘攘、人頭攢動,叫賣聲此起彼伏,好一派熱鬧景象。
慢慢深入,韓濤看到黑壓壓的人群密布在市場的各個角落,連馬路兩邊也被各類商販占領(lǐng),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衣服、褲子、棉襖、年畫、春聯(lián),干貨,布料、鞋帽應(yīng)有盡有。
趕集的人也是形形色色,有提著籃子的、推著小車的,偶爾過去一個推著自行車大家都忍不住駐足看一眼,這可是當下最受歡迎的東西,結(jié)婚三大件之首。
“知識的力量隨時隨地的在吸引人,誰說農(nóng)村人不注重文化的。”一路走來,韓濤發(fā)現(xiàn)集市上還有售賣各種農(nóng)具和圖書的攤位,而且攤位前還圍了不少人。
他和其中一位年輕人交流了一下,今天在集市上購買生產(chǎn)工具和農(nóng)科書籍,是為新的一年做好準備,讓“吃的喝的”讓位于新知識、新技術(shù)。
也正因為如此,所以一些出售農(nóng)業(yè)科普類書籍、新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的攤點便成了今年農(nóng)村大集的“新亮點”。
“這回連影子也看不見了。”見大辮子和怡彤徹底抓不到蹤影了,韓濤只能一個人向前慢慢溜達。走了一陣,他發(fā)現(xiàn)雖然這都是老百姓自發(fā)組織的市場,但是基本上也有一定規(guī)范,每一類都有各自的范圍。
雖然賣農(nóng)產(chǎn)品和衣服布料的最多,但日用品也不少,有裝在圓紙盒里面的胭粉,有小鐵盒裝的腮紅,最受歡迎的就是用貝殼裝的蛤蜊油,農(nóng)村人下地干活避免不了手裂手干,只要晚上洗完手把蛤蜊油一抹,捂一晚上第二天就能好一半。
差不多走了十幾分鐘,韓濤看到兩個30多歲的年輕人被一群孩子圍著,遠遠看去,只見他們低著頭,雙手不停地上下翻動,而他們旁邊,則不斷冒出一股股熱氣。熱氣飄出來,混合著米和棗的香氣。
“看著就有食欲,同志給我稱上五斤”鉆進人堆,韓濤才知道原來他們是賣年糕的,既然碰上好吃的,就順便買給怡彤和大辮子他們賣上一些。
“好嘞,稍等會同志。”其中一個青年接過韓濤遞過去的錢,一邊找零一邊問韓濤前面的人是不是要加糖。在那人表示需要之后,那個青年就開始忙活起來。
“謝謝了同志,勞駕各位讓我過去。”就這樣一直等了三五分鐘后,終于輪到韓濤。
拿著稱好的小棗黃米年糕,沒走多遠的韓濤突然看到前面也圍著一大圈人,里三層外三層,不知道這又是在搶購啥好東西,于是也就使勁擠進去一瞧,原來是老紀三叔和一位高高瘦瘦的青年在那賣豬肉。看樣子是已經(jīng)來了一會了,一頭豬沒剩下多少。
“給我把那個肘子裝上啊,我都等半天了同志。”
“小伙子,你身后的豬頭怎么賣的?”
“不好意思老哥,這豬頭是自己留的,所以不賣。”見有人在打量身后的豬頭,老紀三叔緊忙笑呵呵的說道。
“這豬頭還真不錯,不賣就沒法了,那你給我來半扇排骨吧。”旁邊一個老頭瞧著紀老三身后那個肥碩的豬頭,惋惜的吧嗒著嘴。
“三叔,生意不錯啊,我這一路過來咱們屯子來擺攤的人不少啊!。”韓濤見那老漢一臉不舍的拎著排骨走了,這才上前打起招呼。
“是小濤啊,今天是大集,人來的確實是不少,就連老祖奶也和秋香在前面農(nóng)機站門口賣雞蛋。”見韓濤過來,老紀三叔笑著拍了拍身邊的青年介紹道:“給你介紹一下,這是你三嬸家的二舅,。”
“二舅好。”韓濤熱情地招呼了一聲。
“是個好小伙,你三叔沒少夸你”高瘦青年看了看韓濤,笑了笑說道:“一會散了集去我那,二舅給你弄點好吃的。”
韓濤抓抓腦袋,然后嘿嘿一笑:“謝謝二舅,我還有伙伴一起來的,就不麻煩二舅了。”
老紀三叔當然知道他一定是帶著怡彤和大辮子一起來的,于是哈哈大笑:“小濤,你就別客氣了,你二舅正好有事求你幫忙。小娟和怡彤你不用惦記,一會我讓你三嬸去找她們。”
“咱這關(guān)系還說啥求不求的,有啥我能幫上忙的招呼一聲就行。”韓濤見三叔都這么說了也不好在推辭。
“這就對嘍,到二舅這就算到家了。”二舅舅哈哈一笑,一邊把那個大豬頭裝進袋子一邊說道:“正好那你再轉(zhuǎn)轉(zhuǎn),等你三叔把攤位收拾了一起過去,我先回去準備中午吃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