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沉浸在小家的溫暖中,但他深知作為皇帝天下是他的大家,更是他的責任。
他打算和月瑤一起創建一個開元盛世,他也深知宋朝初建,國家剛剛從戰亂的陰霾中走出,還很脆弱,百廢待興。
新政的建立,元朗面臨的首要難題便是如何削弱藩鎮勢力,加強中央集權,以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朝堂之上,元朗提出這一想法時,立刻引發了激烈的爭論。眾多大臣擔憂此舉會引發地方的不滿和反抗,導致局勢動蕩……改革的阻力非常大。
月瑤深知元朗的顧慮,但也清楚改革勢在必行,于是說道:“陛下,藩鎮割據已久,勢力盤根錯節。若不加以整治,遲早會成為國家的心腹大患。漢之七國之亂、唐之安史之亂,皆因地方權力過大所致。如今我朝初建,當以前史為鑒,采取措施,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元朗聽后也覺得很有道理。
最終,在月瑤和元朗共同努力下逐步推行了一系列削弱藩鎮的政策。
首先,他派遣親信官員到地方任職,加強中央對地方政務的控制和監督;收回藩鎮的兵權,將其收歸中央統一調配;設立轉運使,負責將地方的財賦運往中央,削弱地方的經濟實力。
其次,減輕百姓的賦稅負擔,鼓勵利用先進的種植技術發展農耕經濟。開墾了大片荒地,讓民眾耕者有其田,糧食產量逐年增加。
同時,商業發展對于國家經濟是十分重要的。放寬對商業的限制,鼓勵商人開展貿易活動。在城市中,規劃專門的商業區,設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一時間,各地的商隊往來頻繁,城市里店鋪林立,商品琳瑯滿目,經濟逐漸繁榮起來。
最后,為了選拔優秀的人才為新政服務,元朗和月瑤推行了科舉制,不在規定只有士大夫的子弟可以考試入朝為官而是指憑借真才實學為國家所用考察內容除了儒家經典,還考察詩詞歌賦、策論等,以選拔出具有創新思維和實際能力的人才。比如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現世和運用。
當然,他們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才能,倡導學以致用。這一系類政策的推行使宋朝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涌現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為大宋的文化繁榮奠定了基礎。
宋朝在元朗治理下,逐漸呈現出繁榮昌盛的景象。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秩序穩定,經濟蓬勃發展,文化繁榮興盛。
當新政初見成效,百姓的生活漸漸好起來了,田野里重現豐收的景象,市場上恢復了以往的繁榮。
元朗和月瑤站在皇城上,望著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相視而笑。
“月瑤,若沒有你,朕不知這新政之路該如何走下去?!痹收f道。
月瑤微微低下頭,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陛下,能與您一同為百姓謀福利,是月瑤之幸?!?/p>
隨著新政的不斷推進,他們共同經歷的困難和挑戰化作了深厚的情感紐帶。
元朗對月瑤的依賴不再僅僅是出于志同道合的戰友情,更多的是源自內心深處的愛。而月瑤對元朗的敬仰,也漸漸升華為刻骨銘心的眷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