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片翠綠的松樹林旁,草地與石塊相互交纏,宛如自然界的巧手精心布置,編織出了一條條既自然又質樸的大道。
這些大道上,柔軟的草地與堅硬的石塊和諧共存,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韻律和美感。草地的綠意盎然,為大道鋪上了一層生機勃勃的底色;而石塊則以其沉穩的姿態,點綴其間,增添了幾分古樸與堅韌。
道路的一頭,通往林間和湖畔。而另一頭,則是一座座石制的樓房,陽光灑落,在冰冷的石面上跳躍,為這靜默的建筑群披上了一層溫暖的金輝。
建筑群錯落有致,有的高聳,如同守護大地的巨人;有的低矮,依偎在山腳或水畔,宛如羞澀的少女。這些建筑,或莊嚴雄偉,或精致細膩,各自展現著不同的風貌與韻味,卻又和諧地融為一體,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畫面。
在建筑群的外側,一塊巨大的扁石直直插上地上,石面上雕刻的圖騰與紋樣,雖已斑駁模糊,但仍能隱約感受到先民們的智慧與信仰。
而在建筑群的中心,則是一座巨大的城堡,城堡的外觀宏偉壯觀,石砌的城墻堅固厚重,高聳的塔樓筆直刺天。城堡的內部中央,有一對大石雕,牛面人身,頭生四角,各執一斧,怒目站立。這便是新亞特蘭蒂斯城的“牛頭堡”。
這座城堡不僅僅是城主的住所,更是文化與榮耀的匯聚之地。城堡內,設了各種研究所,這些智慧的殿堂匯聚了眾多學者與探索者,共同追尋知識的邊界。
城堡之中,歷史研究所里,阿勒忒婭坐在桌案前,認真的翻看著什么,奧倫教授則在一旁站著,一臉自豪。
奧倫教授一會看看阿勒忒婭,一會看看桌案上幾摞厚重的大本子,心里無比的滿足。一個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天才學生,一個則是耗時十年的巨作——新亞特蘭蒂斯城城史。
六十年前,偉大的斯蒂芬,受神的指引,在此地建立了新亞特蘭蒂斯城,無數的人聽說并看到神跡,從而遷移到這里生活,其中包括一名少年和大肚子的少女。而后不到兩個月,這里的第一位新生兒誕生了,激動的少年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奧倫”。
奧倫從小就對斯蒂芬城主特別的崇拜,覺得他這個人無所不能,簡直和神一樣,連大家說的“毒體”和“詛咒”,在斯蒂芬城主的領導下,也少了許多。
而斯蒂芬也很喜歡活潑的小奧倫,因此后來斯蒂芬的兒子泰達米爾和比自己大六歲的奧倫,便成了最好的玩伴,也是最親密無間的摯友。
兩人一起探險、一起學習,共同度過了無數歡樂的時光。而泰達米爾的弟弟,小奧拉夫的加入,更為這段友誼增添了活潑與趣味,三人如同一支小小的探險隊,勇敢地面對每一個未知的挑戰。
然而,真正讓奧倫成長的,是那次對斯蒂芬城主筆記的“探險”。奧拉夫偷拿的筆記里面,“天罰”、“黑雪”、“極冬”、“雙頭怪人”、“地獄惡魔的召喚”等等,那些充滿神秘與奇幻色彩的詞匯,如同一把把鑰匙,為他打開了通往知識寶庫的大門,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后來三人還是暴露了偷看筆記的事,被斯蒂芬關進小黑屋整整三天三夜。盡管因此受到了懲罰,但奧倫的心中卻燃起了更加熾熱的求知欲,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因為對筆記內容的執著,以及第二任城主泰達米爾的支持,奧倫開始廣泛涉獵各類書籍,他的足跡遍布新亞特蘭蒂斯城的每一個角落。從殘破的古書到最新的研究資料,他如饑似渴地吸收著一切與歷史、神跡、傳說相關的知識。歲月流轉,奧倫也逐漸成長為了城中知識最為淵博的歷史學家。
在奧倫五十歲時,便有了為斯蒂芬立傳,為新亞特蘭蒂斯城編史的想法。因此走訪各地,收集整個新亞特蘭蒂斯城的真實故事和民間傳說。整整十年,寫的稿子和資料堆滿了他整個屋子,后又整理刪減,直到今日,才編寫完成,幾摞厚書,便是新亞特蘭蒂斯城城史的初稿。唯一遺憾的是,因為斯蒂芬城主的城訓,“凡新亞特蘭蒂斯城居民不可出島”,所以他編寫的史書內容,也僅限于新亞特蘭蒂斯城以及整個島嶼。
而此時,阿勒忒婭拿起了另一本薄書翻看起來,似乎很有興趣,忍不住讀出聲來,也把奧倫的思緒也拉了過來。
阿勒忒婭輕聲細語,不緊不慢:
“斯蒂芬傳
簡介:在遙遠的過去,當世界仍被未知與恐懼籠罩之時,一位被神祇青睞的領袖——斯蒂芬,應天命而生,于荒蕪之地建立了新亞特蘭蒂斯城。這不僅是石與土的堆砌,更是夢想與希望的燈塔,照亮了無數迷途者的心靈。”
“天啟50年春天,天際劃過一道璀璨的流星,預示著非凡時代的到來。斯蒂芬,一位擁有超凡智慧與慈悲之心的旅者,于此時此地,感受到神的召喚。他,以無盡的勇氣與智慧,引領民眾,在這片未被開化的土地上,筑起了新亞特蘭蒂斯城的基石。附近的村民民們親眼目睹了神跡的降臨,紛紛追隨,共同建造新的家園。三天后,在偉大的斯蒂芬的講授下,民眾知道了世界的真諦,了解了神罰和神使,雕刻了壁畫,確定并樹立了新亞特蘭蒂斯城的圖騰與信仰。”
“天啟51年3月,牛頭神給斯蒂芬托夢,新亞特蘭蒂斯城建造圓石陣,通過觀測日影像的變化,能夠精準地算出夏季雨的到來,這一年,新亞特蘭蒂斯城確定了歷法。在斯蒂芬的親力親為下,新亞特蘭蒂斯城迅速崛起,成為一方樂土,吸引了眾多遠處慕名而來的人并加入其中。”
“天啟52年夏末,斯蒂芬被牛頭人神使所指引,帶領眾人挖掘人造湖泊以及多口水井,同時大量修繕渠溝用以灌溉很多農田。”
“天啟53年,新亞特蘭蒂斯城的木屋逐漸被石屋和石樓替代。”
“天啟54年冬季,牛頭神降下神跡,指引斯蒂芬,收集古遺跡材料,創造電和電器,新亞特蘭蒂斯城重新進入'電子時代'。”
“天啟55年一月,斯蒂芬日復一日的記錄下,整合比對,最終確定日歷,并且制造電子計時器,這一年,新亞特蘭蒂斯城擁有了精確的'時間'。”
“天啟57年9月11日,耗時兩年的城堡終于建成,斯蒂芬取名為'牛頭堡'。”
“天啟57年9月20日,斯蒂芬宣布,所有人收集各種古籍和資料,放置于牛頭堡,并當天成立多個研究所。”
“天啟59年,在斯蒂芬的英明領導下,昔日的“毒體”與“詛咒”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繁榮與和諧。”
“天啟…”阿勒忒婭突然停了下來,輕咳了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