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隆坡度過的這幾日,干爹絕口未提任何與葉凡退學以及回國相關的事宜,而是全心全意地帶著他去感受這座城市的交通脈絡。他們一起搭乘公交,也一同乘坐輕快鐵,要知道,輕快鐵其實就是我們平日里所說的輕軌。回想當初剛剛離開中國的時候,內海市似乎也開始規劃建設一條輕軌線路,只可惜葉凡還沒來得及去親身體驗一番,便匆忙踏上了出國的旅程。
葉凡在吉隆坡停留了大約一個星期之久。在這段時間里,每天清晨,他都會緊緊跟隨著干爹一同出門,兩人的身影如影隨形,看上去簡直就是形影不離。或許,這種親密無間、朝夕相伴的相處模式,正應了那句俗語——這就叫做真正地融入他的生活。
在那整整七天的時光里,葉凡首先在干爹家中承擔起了不少家務。他賣力地擦拭窗戶,每一寸玻璃都被他擦得锃光瓦亮;他認真地拖地,連地板的縫隙都清理得一塵不染。此外,他還虛心地跟干爹學習如何制作三峇辣椒醬。這種辣椒醬的味道十分獨特,甜與辣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奇妙的味覺平衡,而其中蝦的味道更是濃郁到了極致,仿佛每一口都能品嘗到大海的鮮美。
在國內的時候,每隔上一段時間,媽媽就會將滿滿一塑料飯盒的辣椒醬帶回家。葉凡至今都清晰地記得,當他第一次品嘗到這種辣椒醬的瞬間,那獨特的味道就如同魔法一般緊緊抓住了他的味蕾,讓他一下子就上了癮。直到如今,他才恍然知曉,那些曾經令他心心念念的美味辣椒醬,原來都是干爹不辭辛勞從馬來西亞千里迢迢帶過來的。這一份份辣椒醬,承載的不僅僅是濃郁的味道,更是干爹對家人那份深沉而又細膩的關愛與牽掛。
衣服臟了之后,通常都會被放進洗衣機里進行清洗,而干爹卻有著獨特的巧思。他還會在漂洗的時候,精心地往里面放入一些花瓣。這些花瓣或是嬌艷的玫瑰,或是素雅的茉莉,又或是清新的百合。當衣服晾曬好之后,便會奇妙地散發出一些花的淡淡清香來。那香氣若有似無,縈繞在鼻尖,仿佛能讓人的心靈都得到片刻的撫慰和安寧。
這點點滴滴的小細節,皆是在內海難以感受到的生活情趣。在內海,人們每日都如同上緊了發條的時鐘,不停地忙碌奔波,疲于奔命地掙錢。生活的重壓讓他們喘不過氣來,腳步匆匆,心思全在如何賺取更多的財富,以應對生活的種種需求和挑戰。誰又會有那份閑暇的心思,去想起這些充滿詩意和浪漫的閑情逸致呢?他們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忙碌的工作、繁瑣的事務和無盡的壓力,而像干爹這般用心營造生活中的小美好,對于內海人來說,簡直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
除了盡心盡力地帶著葉凡融入他自己的生活之外,干爹還不辭辛勞地帶著他見了不少形形色色的人。其中,有像是在餐館里專門負責開椰子的阿寬。阿寬是一個從遙遠的東北來到吉隆坡打工的樸實漢子。他身材魁梧,臉上總是洋溢著憨厚的笑容,手上因常年開椰子而布滿了老繭。
干爹本來的用意,是想要借此委婉地告訴葉凡,如果不幸中斷了學業,也不妨可以在馬來西亞嘗試著打個工之類的。然而,當時的葉凡卻完全沉浸在眼前的美好之中,只顧著盡情品嘗那香甜白皙的泰國椰汁。那椰汁清涼可口,甘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開來,讓他陶醉其中,以至于根本沒有領會到干爹話語背后的深意,思維也并未與干爹的想法有所關聯。他的心思全然被那美味的椰汁所占據,對于干爹的暗示和期許,暫時拋到了九霄云外。
他帶葉凡去見的眾多人當中,有兩個顯得尤為重要。其中一個叫做來興。他邀請葉凡和干爹吃飯所選的地方極為特殊,那是位于半山芭的一個別具一格的大排檔。這個大排檔有頂卻無墻,視野開闊,微風能夠自由地穿梭其中。令人驚奇的是,在門口的廣告招牌上,竟然掛著一張干爹翹著腳吃飯的照片。照片中的干爹神態自若,顯得格外放松。在這張照片的旁邊,用碩大醒目的紅字寫著“檳榔嶼美食城”幾個大字,而這位來興,正是這座美食城當之無愧的“城主”。
來興看上去精明能干,眼神中透露出自信和熱情。他對美食城的經營管理有著獨特的見解和策略,使得這里的生意一直紅紅火火。從絡繹不絕的食客,到忙碌而有序的服務員,都能感受到這座美食城的蓬勃生機。而那張干爹的照片,仿佛也成為了這里的一個獨特標志,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勾起他們的好奇心和食欲。
來興與葉凡爸爸的年齡相仿,然而相比葉凡的干爹,來興大概要小上個二十來歲。確切來講,他們二人之間的關系稱得上是忘年交。
那一年,來興在生意場上可謂是春風得意,順風順水,賺得盆滿缽滿,口袋里的錢那是相當充裕。正因如此,葉凡所經歷的這頓“肉骨茶”盛宴,堪稱他有生以來最為豐盛的一次。
肉骨茶這種特色美食,如今在國內的諸多餐館里確實也能尋覓到其身影。但在當時那個階段,對于葉凡而言,這還真是個充滿新奇感的陌生名詞。一直以來,眾人皆傳巴生的肉骨茶乃是全馬來西亞最為正宗地道的。可在上學時期,葉凡有限的財力僅僅只允許他品嘗上一小碗,碗里不過寥寥兩三塊排骨罷了。
而到了來興這里,情況則截然不同,葉凡可算是沾了光。吉隆坡的肉骨茶相較而言更為講究,只見那一張圓桌上,琳瑯滿目的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配料,有精心調制的醬料,有新鮮脆嫩的蔬菜,還有特色的香料等等,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不得不稱贊一聲講究!
干爹帶著葉凡來到這兒,其主要目的大概是想要給他引薦這位年少時便從檳城奔赴吉隆坡奮力打拼的來興。或許干爹心里想著,讓葉凡能在這座繁華熱鬧的美食城里謀得一份工作。
就如同早上一同去喝椰汁時的情形那般,他們僅僅只是盡情欣賞了肉骨茶的誘人美味。然而,至于葉凡心里一直惦記著的那些事,卻是沒有絲毫的改變。比起眼前這香氣撲鼻的肉骨茶,在此時此刻,他內心更為渴望的,是能夠盡快回國,早日品嘗到漣漪家餃子館里的三鮮餡肉餃子。
要知道,那可是漣漪媽媽親手精心包制出來的美味餃子。那餃子,每一個都皮薄餡大,三鮮餡料調配得恰到好處,蝦仁的鮮美、豬肉的香醇、蔬菜的清新完美融合,光是想一想,都能讓葉凡感到無比的開心和滿足。可是,究竟何時才能如愿以償地吃上這心心念念的餃子呢?他自己也全然不知,內心滿是迷茫與期待交織的復雜情緒。
告別了來興所在的那座充滿魅力的檳榔嶼美食城,葉凡和干爹匆匆忙忙又搭乘上了一輛大巴車,一路顛簸,前往了八打靈再也。八打靈再也,其馬來語寫作“PetalingJaya”。
起初,葉凡聽到干爹跟司機反復嘟囔著“八打靈、八打靈”的時候,他的腦海中瞬間浮現出的竟是BJ的那個八達嶺。葉凡滿心疑惑,可卻不敢輕易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也不敢貿然詢問干爹,生怕自己的誤解會鬧出笑話。沒辦法,他只能默默跟著走,心里卻不停地犯嘀咕:這應該不會這么快就回BJ吧?
葉凡一邊隨著干爹前行,一邊在腦海中反復思索著。他回憶起八達嶺那雄偉壯觀的長城,蜿蜒曲折地矗立在山巒之間。再對比此刻身處的陌生之地,心中的忐忑愈發強烈。他望著車窗外不斷掠過的陌生景象,心中的迷茫如同那飄忽不定的云彩,久久無法消散。
如今,上網愈發便利的葉凡,偶爾仍會在閑暇之時,通過網絡仔細地查查這個“八打靈再也”。要知道,八打靈再也可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城市,早在1952年的時候,它就已然矗立在那片土地之上了。
據說,當初籌建這座城市的初衷,是為了有效解決吉隆坡日益嚴重的人口過剩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它逐漸發展壯大。葉凡回想起自己2001年剛到馬來西亞的時候,那時候的八打靈再也還只是個隸屬于市議會管理下的城市。
在那段歲月里,它的發展雖然也在穩步推進,但相較于如今,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而到了2006年,八打靈再也迎來了重要的轉變,成功升級成為了市政廳,并且憑借著自身的不斷努力和發展,一躍成為雪蘭莪州的第二大城市。
這期間,它在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城市的街道越來越寬敞整潔,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商業活動日益活躍,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葉凡見證了它從一個相對普通的城市逐漸蛻變成為一個充滿活力和魅力的重要城市,心中不禁感慨萬千。
當然,上述的這所有信息,都是葉凡在22年之后的今天,通過在互聯網上進行詳細的搜索和查閱才得以知曉的。
回想起那一年,他對于八打靈再也的了解,僅僅局限于“八打靈”這簡簡單單的三個字。那時候的他,初來乍到,對這個陌生的地方充滿了迷茫與懵懂。他只知道耳邊不斷響起“八打靈”這個稱呼,卻對其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歷史、文化以及發展歷程一無所知。
在那個時候,葉凡沒有途徑去深入探究這個地方,也缺乏足夠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它的重要性和獨特之處。他就像一個在迷霧中摸索的行者,只能憑借著極其有限的信息和直觀的感受去認識這個名字。或許在當時,“八打靈”于他而言,只是一個陌生的詞匯,一個模糊的符號,而絕非如今這般清晰、豐富且充滿魅力的城市形象。
與“八打靈”緊密相關的,是一間造型獨特的獨立別墅。從遠處眺望,便能清晰地看見屋墻上鑲嵌著醒目的金屬字“亨成建筑”。起初,葉凡也滿心以為那是一間公司,懷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走進了院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里竟然是一戶人家。
此時,院子里正有一位在用塑料管沖洗汽車的男士,這位正是葉凡的二姑丈。那一年,二姑丈大概應該是55歲的年紀。他動作嫻熟,神情專注,水流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比他稍年輕一點的女士,戴著一副茶色眼鏡,氣質溫婉,這位便是他的二姑媽。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這些所謂的親屬關系,其實都是干親。二姑媽乃是干爹的妹妹,他們之間的親情雖然并非源自血緣,卻也充滿了溫暖與關懷。葉凡初到此地,面對這陌生卻又親切的場景,心中既有著幾分拘謹,又隱隱感受到了一種別樣的溫馨。
二姑丈見到葉凡的那一刻,臉上立刻綻放出了和藹可親的笑容,然而卻并沒有說太多的話語。他那笑意盈盈的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一種熟悉的光芒,仿佛早就認識葉凡一般。
緊接著,二姑媽也邁著匆匆的步伐過來迎接。她的嘴里親切地叫著葉凡的名字,那聲音充滿了熱情與關切。葉凡站在原地,心里不禁暗自思忖,應該是在他來這里之前,干爹曾經向他們講述過自己的一些情況吧?或許干爹詳細地描述了葉凡的性格特點、成長經歷,又或者是提及了他此次前來的目的和期望。也正因如此,二姑丈和二姑媽才會在見到葉凡的瞬間,就展現出這般親切熟稔的態度,讓葉凡在這陌生的環境中,感受到了一絲溫暖和安心。
這個二姑媽著實有些奇怪。起初,葉凡滿心以為是自己聽不懂她的發音,可仔細聽著聽著,卻覺得她的口音并非像常見的潮汕口音,反倒隱隱帶著些許江浙一帶的韻味。只不過,或許是因為二姑媽嗓子不太好的緣故,聽起來總是有些不大清楚,讓人難以完全捕捉到其中的細微差別。
二姑媽十分親切地招呼著葉凡進屋。剛一進屋,最引人注目的陳設便是那一臺古箏,它靜靜地擺放在那里,仿佛在訴說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緊接著,一個大概三、四歲的孩子出現在眼前,在地上歡快地翻著跟頭,嘴里還不停地叫嚷著。葉凡看著這一幕,心里不禁琢磨,這孩子的動作跟自己小時候應該差不多吧?
葉凡回憶起小時候,爺爺管他在地上滾著玩兒這種事叫“就地十八滾”。這個詞用在此處,簡直是對這套動作最完美的解釋。那時候的葉凡,就像眼前這個孩子一樣,充滿了天真無邪和無盡的活力,在地上盡情地翻滾嬉戲,留下了童年里最無憂無慮的時光。而如今,看到眼前的這個孩子,那些遙遠而又美好的回憶瞬間涌上葉凡的心頭,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感慨與溫暖。
“葉凡,你要Kopi還是茶?”二姑媽熱情地招呼著葉凡,同時示意讓他去沙發坐下。
“嗯?”葉凡微微皺了皺眉,淡淡地放出一聲疑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疑惑,似乎對二姑媽口中的“Kopi”這個陌生的詞匯感到有些不解。
“哦,咖啡還是茶?”二姑媽很快意識到葉凡的困惑,連忙又問了一遍,臉上依舊掛著親切的笑容。她的目光中飽含著關切,耐心地等待著葉凡的回答。此時的房間里,氣氛顯得有些微妙,葉凡的這聲疑問仿佛讓時間在這一刻稍稍停滯,而二姑媽緊接著的再次詢問,又像是打破了這短暫的寧靜,讓一切重新流動起來。
此時的葉凡恍然頓悟,原來那個Kopi指的就是咖啡。他不禁在心里暗自嘀咕,那馬來語的這個單詞發音也太難聽了,簡直很像華語中的“Goubi”。不行!不行!這樣的發音實在是說不出口。葉凡暗自慶幸,還好這里是馬來西亞,語言的差異和獨特性在這里是被包容和理解的。
至于咖啡和茶這個選擇的事情,其實葉凡根本不用糾結和抉擇的。或許每一個來過馬來西亞的人都不會拒絕白咖啡的。那種獨特的濃郁香氣和醇厚口感,仿佛有著一種無法抗拒的魔力。
就在葉凡提出想要一杯白咖啡的要求幾分鐘后,一位菲傭動作輕柔地端上來一個精致的馬克杯。打開杯蓋,那股香醇的氣息瞬間彌漫開來,令人陶醉,而那期待已久的美味咖啡,正靜靜地躺在杯子里面。葉凡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嘗這一杯充滿異域風情的飲品,感受其中獨特的魅力。
葉凡瞪大了眼睛,目光如炬地觀察著這一屋子的人。他的眼神緊緊跟隨著二姑媽,看著她在屋里忙碌地走來走去,不停地管著這兒管著那兒。然而,不得不說,這些場景都并非重點所在。
當桌上的茶和咖啡都被精心上好之后,那個令人矚目的“重點”出現了,竟然是那個正在歡快地“就地十八滾”的孩子。孩子的活力仿佛能感染整個房間,讓原本平靜的氛圍瞬間充滿了生機。
接著,那個慢吞吞的聲音再次響起,“葉凡啊!他才三、四歲,你聽他說話……”說話的人話音未落,干爹轉過頭去,用粵語隨意地問了一句,那孩子便立刻用流利的粵語回答。再換說一句閩南話,孩子也能迅速跟上一句閩南話。哪怕來一句馬來語,孩子自然也會跟上一句馬來語,毫無遲疑。這孩子就像是一個語言的小精靈,在各種語言之間自由穿梭,應對自如,令人驚嘆不已。葉凡被眼前這一幕深深吸引,心中滿是對孩子語言天賦的贊嘆和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