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們村子里,有一大家人,他們家六個兒子和我爸爸一個輩份,又和我們家一個姓,所以我們稱呼他們,按排行來,順序后面加上一個“爸”字。至于為什么這么稱呼,我也沒有深究過。我家屋后住著排行老五的的叔叔,所以我們叫他五爸。五爸家三個兒子,最小的兒子和我差不多大。因為生了三個兒子,想要女兒,他們家見我爸媽生了三個女兒想要兒子,就提議說交換一下,把我和他家小兒子換來養。幸好我爸爸當時腦子很清晰,說孩子交換雖然有了兒子,可畢竟是他家的種,這不就是為別人養兒子以后還要把我家的家產繼承過去了嗎?好險,估計我媽當時差點答應,因為除了我姐,我前面還有一個姐姐,據說叫白玉,名字都取好了,已經養了一段時間了,結果白玉沒養成。后來我媽就又生了我。三個都是女兒,讓我爸媽很不好受,畢竟在那個年代,沒有兒子會被人恥笑的,一旦和別人家起了矛盾,有兒子的那個就會罵沒兒子的那個斷子絕孫。這在那個年代,斷子絕孫就是最惡毒的吵架語言了,沒有之一。當然后來我媽又高齡生了我弟弟,終于有兒子了。
二
我每當聽到當年五爸想把我換去他家的故事,我就心生慶幸,還好我爸腦子好使,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反正我應該是逃過生命中最大的一劫了,因為他們家,喜歡偷偷摸摸。要是我去了他家,我不就是小偷的女兒了嗎?天吶!
三
以前農村里的人,全都是自給自足,種地、養豬、養雞、養鴨,每一種勞動換來的東西都極其珍貴,我媽是個比較勤快的人,手腳麻利、能干但是脾氣火爆,喜歡養很多雞,平時我們吃的雞蛋都是靠她養的雞下。逢年過節或者一些重要的特大事件,就會殺雞來慶祝。物資缺乏的年代,一只雞對于一個農婦來說,真的是大把心血。有一回,我們全家要去姨媽家走親戚,我媽早早的把雞鴨圈起來,收拾好,關好門窗出發去姨媽家。那個時候每家也會養看家狗,這樣一來出門會放心點。可是等到下午我們回家時,我媽把她的雞放出來到院子里吃食,清點來清點去,發現少了兩只雞。我媽對她自己養的雞,如數家珍,每一只都記得清清楚楚,是公是母,長什么顏色,了如指掌。一看家里雞丟了,我媽很是光火,明明關在圈起來的雞圈里,卻少了兩只,何況還有看家狗在家看著呢。我媽匆匆地屋前屋后叫喚了一遍,沒有。又跑到菜園子里仔細找一圈,仍然沒有。屋后山上也沒有放過,卻最終沒有結果。把我媽心疼得要掉眼淚,這可是養了好幾個月的大公雞呀,兩只公雞,可以夠我們家吃好幾次大餐了。我媽失落地從屋后的山坡上下來,路過屋后的五爸家,突然聞到一股燙過雞的味道。那個時候只要自己家殺雞,都是自己去毛,就是雞殺好,用開水淋遍雞身,稍微泡一泡,就可以把雞毛拔下來了,我們叫燙雞。但是雞是家禽,有一股家禽的毛騷味,毛要是扔在那里,就有一股味道。我媽好奇地尋味過去,果然看到一堆雞毛,一看顏色,居然和她丟了兩只公雞顏色差不多。我媽一想不對,為什么她的雞剛上午丟了,結果就看到五爸家剛殺過雞,還有兩堆雞毛,顏色還很像她養的兩只公雞。我媽一下子反應過來,立馬沖到他家去拍他家的門,結果五爸老婆慌張地跑出來,我媽把她拉到她家屋后的雞毛堆旁,質問她是不是我家的雞。五爸老婆眼神躲閃,卻裝著無辜的樣子,一口咬定我媽冤枉她,說誰家都有雞,我媽沒有任何證據說明是我家的。我媽是個大嗓門的農婦,吵吵著說顏色一樣的,而且剛好是兩只,沒有這么巧的事。這個時候屋前屋后好幾個鄰居來了,五爸也跟著出來了,他一看這架勢,狠命地用眼睛瞪了一下他老婆,估計是在埋怨她為什么不把雞毛埋掉給他們家惹麻煩了。大家七嘴八舌,那時候又沒有監控,雞也已經殺掉了,死掉的雞毛也裝不回去了,死無對證。怎么辦呢,我媽氣得雙眼通紅,可是我爸爸是個個性很溫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一看也沒有辦法證明,就想拉著我媽回家,我媽氣不過,看著在那里裝無辜的五爸老婆,就推了她一把。結果她裝腔作勢一個踉蹌,一下掉進路邊溝下面種的桑樹上,被桑樹卡住了。這下可好,她趁機嚎哭起來喊天喊地地說我媽打人了。其他鄰居其實都知道他家的為人,也大多被他家偷摸過東西。所以都沒人去拉她,只是過來勸我媽算了就當雞被狗吃了。他兩口子一看沒人幫忙,也做了虧心事,自己灰溜溜地跑回去關起門來不做聲了。
這件事過了很多年,我媽都會給我們提起來,一說到她一把把五爸老婆推到桑樹上卡住,就忍不住笑起來,覺得雖然丟了兩只雞,但是也算解氣。我們也覺得當年那個畫面的確有點好笑。
四
因為我和五爸家小兒子一樣大,所以小學是一個班,那個時候絕大多數孩子,都不想上學,我記得有一個小女孩,每天哭著不要上學覺得關在教室里很難受。五爸家的小兒子也是,每天都是被他爸媽生拉硬拽拖去上學,可是還沒放學他就偷偷跑回家了,說為什么家里只有他一個人去上學關在教室里受罪,而家里別的人都不用去。他們家三個兒子,都沒有小學畢業就輟學了。隨著他家三個兒子越長越大,越發變得囂張,幾個兒子就成了村里偷摸的一把好手,鄰里關系緊張得很,每家人只要出門,都必須盡最大努力把家里鎖得嚴嚴實實的,有時候非必須,就一定要留個人在家。那幾年社會上也很亂,他兒子長得再大點,就出去打工去了。因為沒有文化,就在工地去打工。五爸老兩口就成了留守老人,結果他脾氣很暴躁,他老婆做什么不對,他就打他老婆。那個時候農村里沒有“家暴”一詞,打老婆好像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因為我小時候沒看到打老婆的現象,所以我媽當時給我說,五爸把他老婆推倒在屋檐下,然后騎在她身上,拼命的扇她耳光,扇得她滿嘴是血,呼天喊地地哭,我是很震驚的,很難想象那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結果因為別人懶得管他家的事,所以也沒有人出現制止,我媽也只敢從后門縫里偷偷地看。
五
雖然他家“聲名在外”,兒子也都沒有小學畢業,但是畢竟是干過“大事”的人,所以膽子都很大,大兒子在工地干活,不甘只做小工太辛苦,由于膽子大,所以就去銀行貸款,開始做包工頭。結果正趕上那幾年房地產的興盛時候,小包工頭慢慢越做越大,居然開始做起了建筑,他家的樓房越修越高,三棟樓高高的立在我家后面。然后事業還在越做越大,大兒子把兩個弟弟也帶著一起發財,把我們村子里的后山,用來放他家建筑工地上要用的塔吊和各種機器了。為了防止別人偷,還專門請了一個親戚來看守這些固定資產。工作后我有幾年沒有回村里,后面再回去,屋后完全變了樣,他們家把后山嚴嚴實實地圍住,高高的塔吊立在里面,一有人經過那個地方,里面就有惡狗開始吠叫,儼然一個軍事基地一樣生人勿近。看那些威武的機器就知道他家生意興隆財源廣進了,據說在城里也買了豪宅,孫子也上了大學,五爸和他老婆,也住進了養老院。
六
日子一天天一年年流水般的逝去了,老一輩都老了,好些人都已經不在了,我們很多人也都遠離了家鄉,早就被忙碌的工作焦慮的生活狀態塞滿了。年紀大的或許也記不得多少往事了。當我有機會回到小山村,看著被改變了的道路,被修高了的房屋,回憶起一些沖淡了的故事,感慨萬千:人生就是一場不可知的旅程,誰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會要怎樣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