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十五
有時候人還是要有自信的。
其實今天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情緒波動,只是想隨意寫點什么。我盡力在維護人際關系,自我發現之日到現在也有一周的時間了,不知結果怎樣,畢竟課少了與他們接觸也少了。
大學第一學期還有兩周,我又在矛盾著。
我在懷念高中生活的同時又在留戀大學生活。我懷念高中生活那些一天都可以在一起的同學,我留戀大學生活那些組織活動以及我喜歡的人和喜歡活的人。現在細想放假真的就很快樂嗎?反而覺得回家后變得無聊了,每個人基本都是獨生子女,那么假期還剩下什么?如果放假了,朋友們還能聚在一起玩,那才是假期。
還有放假后我見不到她了。
我又何嘗不是害怕呢?怕像上一次那樣被狠狠的甩開。她也在怕,但我就不知道誰怕得更徹底。我的朋友戲說本來以為大二才會有女朋友的,沒想到大一第一學期就有了。但我很慶幸也有顧慮,誰都不知道今后會發生什么,也許那一天來的時候看看現在的手筆,又會覺得可笑吧。(有點心酸又有些可笑,被迫的回憶總是不經意的讓人流漏出一絲苦楚)
現在我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大一的時間過得快嗎?其實不快也不慢。剛開學的不適應,讓我覺得大學很難熬。當習慣之后,組織活動多了起來日子一下子就快了。
現在回過頭看一看,我經歷了之前都不敢面對的事,因為我想變得更好。沒錯,我要變得更好,每一年每個學期都要有所改變。我在經歷,更多的是在學習。
突然發現自己變成了完美主義者,但我卻做不到事實完美。我喜歡聽表揚,我又不愿意聽到表揚,除了讓我膨脹之外一點用處也沒有。能讓我回顧的仿佛沒有多少東西,陳詞濫調不想重談,也不想表彰,也沒什么可表彰的。把自己放的普通點,該安靜時安靜,認真地看著別人展現自己,再默默的學點什么有用的。該拋頭露面時就去裝一下,畢竟你有這一份能力。
嫉妒心還是那么重,猜疑的心還和從前一樣,遇到事情大驚小怪表現夸張,我是不是應該再成熟一點或者更自在一些。該認真時認真該玩笑時玩笑。
感覺自己在做年終總結,也姑且當作總結吧。
普普通通,但又不甘于平凡,希望有一處落腳之地,想讓大家認可重視。但我并不自私,也不想自卑,自負。這只是一小步,你走得不夠遠,步伐不夠快,步子不夠大。有膽便去嘗試,一個男孩子怕什么?現在才發現,如果當初不咬咬牙逼自己一次,也許連她都遇不到。而且這學期還算圓滿,一波三折,不成功也不失敗,學會了等到了得到了,我也便知足了,希望她也一直都在。
其十六皈依
(我不記得當初寫這篇是什么心境了,總之很奇怪)
佛說:皈依,奈何凡人一生,卻不可避免七情六欲。
尚未看破紅塵,談何皈依。
自以清高,卻做不到四大皆空。
皈依為何,皈依何物,我仍有留念,為什么要皈依?皈依為了誰?或者皈依了誰?
也許這只是一種信仰,然而我卻不愿意去相信。
佛說,為什么都是佛說。那些教條又有何用?難道一世為善虔誠守己就能轉世成佛嗎?尚且留點貪念不好嗎?我有愛我的人和我愛的人難道有錯嗎?為什么要放棄自己現在所擁有的去追尋那些所謂的皈依。
難道那些人真的看破一切了嗎?佛經苦讀又能悟出何物?所謂修身養性?難道我們本不是一心向善嗎?
為何那么多的人皈依看起來就像是在逃避?那不是看破一切也不是四大皆空,心中有痛便是一種癡念,連這一份癡念都擔負不起談什么皈依。
皈依,我便皈依;信仰,我便信仰。可是有什么用?當我想起往事,當我想起那散落一地的紅塵,所有的經文在我面前不過只是一種掩飾心中苦澀的工具罷了。如果有一天我選擇的人不再選擇我,我會怎樣?
我也不會去談皈依,也不會去信仰,因為我所要皈依的事物也早就荒蕪了。
也許當那一天來到時,我也不會去說看破一切,畢竟我還保留那份癡念。那紅塵所映出的便是真實的結局。
到那時的我會聽佛說皈依,我皈依,皈依何物?有留念、有寄托,還有一絲希望,還有我所喜愛,卻不再擁有的,我要皈依這些?
希望這句皈依不會將那一天帶來。
佛說皈依,好,我皈依,皈依什么姑且由我自己決定。
我聽佛說,也望佛聽我說。
聽我說:皈依那一天不要到來;
皈依她還會在;
皈依這一切不會化塵而散;
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