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園區距離地鐵站大約15分鐘不到,早上從地鐵出口出來,周邊全是共享單車,留出一兩條走道供人流進出。出口的地方總是混亂不堪,自行車,電動車,行人,來來往往,穿梭不停。旁邊似乎還有個停車場,機動車也在人流中艱難的進出。
也許每個郊區的地鐵出口都是這樣的吧,沒人看管指揮,車水馬龍,上下班的高峰,充斥著形形色色來來往往急急匆匆疲于奔命為了生活的人們。
又是周一的早晨,9月的初秋,馬路兩邊樹丫子還沒長出多少,太陽依舊追著曬,我壓了壓帽檐,走進S便利店買了份早餐標配,包子雞蛋外加大杯熱拿鐵,開始了打工人的一天。
周一的早晨頭暈乎乎。
坐在位子上頭頂上的風扇呼啦呼啦,覺得聲音特別刺耳。自從搬到了K園區,辦公室小了,活動空間也縮水了,連空調都是噪音。心情不免有些憋屈。
說行業環境不好,大裁員還在繼續。跳槽平薪的降薪的多,能給你漲薪就是很不錯了。還有更夸張的是有的人被裁員了還賴著不走的,生活中的奇葩事真是大跌眼鏡。
可是日子還要繼續,要么改變生活,要么改變自己??上胍淖兩?,歸根結底還是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走出限制自己的舒適圈,才能有更多可能。
生活總是處于一種動態的平衡,似乎這兩年錢是掙的多了些,可同時我可能也為之付出了更多其他的東西,比如時間,身體,生活本身。
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齡,是否真的修煉到了不惑的能力?
K園區中午吃飯是個問題,就那么3,4家店,面店味道差強人意,似乎很多都是預制的,外賣生意卻異常好,吃飯的人也經常需要等位。其他中式快餐就更加夸張,從11點半開始幾乎就要排長隊,前后兩個門,排隊的人互相纏繞,左一圈右一圈,填滿了座位以外的空間。每天的菜系大同小異,沒有太多花樣,對于僅有的幾家吃飯的店,味道算是可圈點的了。去了僅有的幾次,但還是果斷放棄排隊,選擇了頂著9月的大太陽每天出園區覓食。
中午園區外又是另一番景象。
可能S市的郊區都是這樣的景象吧,就像剛出地鐵口,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午的園區外也是一群群結隊的打工人和覓食者。在辦公室面對電腦的一天,可能中午除了吃飯也是個放松的好時機。
馬路兩邊的樹丫還沒有長成蔭,中午太陽正大,我戴著帽子,秋天的太陽曬著胳臂也暗沉了一圈。從踩出的泥巴小路抄近道出園區,馬路對面是還在建的高聳如云的大樓,幾個大吊車,周邊有時還停著水泥攪拌車。左手邊的道路都是封閉的,因為施工路段,沒有車輛通行,只有園區和工地的打工人來來往往。因此共享單車似乎更受歡迎,一片片停了一路,倒也停得工整。此處的紅綠燈似乎也無太多人遵守,管他紅的綠的,經??吹絹硗娜藦街蓖ㄐ?。我還是習慣在路口,等待十幾秒的綠燈,即使路口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