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珍有個好友,她叫雪莉。明珍和雪莉是從初中到高中的同學。雪莉在初中、高中時給大家是健談的,是BMIT里的E人。不過大學畢業后,雪梨常跟明珍分享她的日常。明珍和雪莉自從出來工作后,相聚時間減少。明珍約雪莉出門玩,雪莉以有事要忙,或昨晚喝酒,累了不想出門。后來,雪莉對明珍說,她最近酗酒,暴飲暴食后催吐,不知道怎么解決,明珍知道后也曾想幫助她,但明珍知道自己沒有專業能力幫助雪莉解決,明珍建議雪莉找醫生幫助,需要訴說可以找明珍,明珍隨時都在。雪莉告訴明珍,她被確診為重度抑郁癥。
其實明珍并不知道雪莉患有重度抑郁癥的原因是什么。可能跟家庭成員關系有關。雪莉是女生,她有個哥哥,但家里有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父母常對哥哥好而忽略了雪莉。雪莉跟明珍說過,她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不知道怎么愛自己。
之前大學畢業到雪莉家吃飯,雪莉做了一桌飯菜,其中炒青菜,她父親吃了后覺得炒得太老,當著大家說雪莉做得不好,便重新炒了一盤菜。明珍知道她父親這樣做,是考慮到有客人來了,想把好吃的菜招待給客人吃。只是他的做法傷害到了雪莉的心。
雪莉與明珍的關系有時候讓明珍覺得很奇怪,雪莉就像禪,經歷一段時間她就會出現在明珍的世界里,約明珍去喝喝小酒敘舊,講起她最近發生的事情,她現在在家附近工作,談戀愛。雪莉沒有聯系明珍時,明珍通過雪莉社交軟件發布動態得知她最近的心情如何。
雪莉會跟明珍說覺得自己做不好的事,比如酗酒,工作,感情問題等等,其實明珍知道這些事情無法幫雪莉去解決,明珍和阿于交往時,明珍跟阿于談論過,明珍有段時間,覺得自己幫助不了雪莉,有很深的內疚感。明珍覺得自己是雪莉的最后一根稻草,那種恐懼感,她的意識認為雪莉若死亡將是她造成的,但事實并不是如此的。阿于安慰明珍,雪莉對她人生事情做出的選擇,需要她自己去解決,你給予傾聽,必須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把問題交給醫生和雪莉去解決。
明珍現在慢慢地把自己抽離出來,把雪莉的問題還給她自己,給自己與雪莉彼此有合適的距離。
青少年的明珍對同學,朋友的相處模式,都有討好他人,完全不在乎自己的感受如何,那時候明珍覺得只要順從他們,他們就會和明珍一起玩,明珍不能不配合他們,這樣他們就不會和明珍親近。
后來明珍也清楚,一味地討好,不在乎自己,過得并不自在,她決定,改變自己,對家人,朋友都不再討好,在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前提下,友好地相處。
友誼并不是把自己變成她想要的模樣,討好對方,真正的友誼是,朋友想要的你給不了沒關系,只要你陪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