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初見社會
朋友們,你們的青春是哪里走丟的,是否匆匆一別,回頭張望,人到中年,才發現你的青春年華已隨著時間流走。
16歲的我,拿著我的臨時身份證,走上了社會工作的生涯,大巴車載著對未來的迷茫、開往未知的新世紀。那里有機遇、有挑戰、有無助、有社會層面的千層百種生活。每個人都以自己對社會的獨特社會生活著。
經歷了火車和大巴車等48小時的歷經,到了90年代末的打工聚集地,--東莞,我們到了當時最大的塑膠廠,主營做這種塑膠產品。由于我們同行的4個小伙伴們未滿18周歲,我們被安排到了老廠區。從未進入社會工作的我,對未來是迷茫的。第二天經歷了考試、體檢等一系列檢查,我們順利進了廠。隨后開啟了為期4天的各種規章制度培訓。最后分入各自的車間。由于我年齡小,分配到了無塵的車間。
未來是無知的,也是期盼的。開始了第一天的上班生活,穿著防塵車間的防塵服、防塵帽,鞋子開始了我的第一次工作生涯。
首先你面臨的挑戰就是;要站在一個50見方的木板上,一天12個小時是工作量的標準。對了一個正在生長發育的我,剛開始接手是無知無畏的,人總是在經歷過現實的打臉和成長以后,才會成長。第一天回去還是可以接受工作強度的,第二天下班回到宿舍以后,腳開始腫起來,第三天、第四天腳、小腿開始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腫起來。第二個面臨的挑戰是:對于人性的判斷,由于母親生病、父親常年在外的緣故,我幾乎是缺乏對人性善惡的判斷,以及察言觀色的能力。沒有工作經驗的我,也是自己工作能力的問題,經常是被線長、老員工懟的,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你這個鳥人。。。。。你到底能不能干了。。各種難聽的話,總是在我耳邊,那時候自己能做的莫過于不哭一場。人性總是喜歡慕強的,由于我的弱小,工作能力差,總是會被借到其他生產車間里去幫忙。也有其他生產車間的線長,看我年齡小,心生憐憫,安排最輕松的工作給我。那應該是我最幸福的時刻了!盡管同樣是12小時的工作,但是我可以偶爾偷偷懶,哪怕是10分鐘的時間,可能去從廁所的3分鐘,或者喝水的2分鐘,對我來說,都是最大的幸福。第三個面臨的挑戰是:宿舍環境的適應問題,7月份的東莞是炎熱的,宿舍里只有一個吊頂的搖頭風扇。由于是老廠區,你的鋪蓋下面經常爬滿各種蟑螂、蚊子。經常是工作的勞累,會使得你忘記生活的困苦。第四個面臨的問題是:脫離了家庭、學校、社會,以后工作的你是單獨的個人,是你自己要單獨上班、單獨面臨困惑、疑慮,你要自己去學會消化、處理這些,單對于一個缺乏家庭教育的你來說,面臨這些困惑,你是否有能力足夠給你時間去解決?當然工作的好處是,我可以一天2素一葷,這對于一年到頭來喝稀飯的我來說,是莫名的驚喜。
當我去看生產車間里,比我大的同事們,他們為了生存、為了家庭而去忍受一天至少12個小時的站班生活,他們的肩膀扛的是一袋又一袋生產物料,倒入機器中;她們是站在一個木板上,胳膊隨著機器的生產,不停的從傳送帶上拿著生產產品,隨著美工刀一下、二下、三下的削下去,一個個合格的產品放入PVC的盒子中。工作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你會看見同事們。有的因為晚上不小心,手指頭被生產機器壓斷的、有的因為美工刀使用不當,把自己身上、手上劃出口子,鮮血直流,簡單包扎后。返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他們來自于湘潭、長沙、鄭州、南陽、襄陽等五湖四海,我們因為共同的信念,為家人過得更好,而聚集在這個地方。他們是那些為了家中年邁的父母、為了正在讀書的孩子、兄弟姐妹們。當每月15號發工資時,站在銀行、ATM的轉賬機前排滿了人群,這是最熱鬧的時候,我們只為了家人可以生活的更好。
北方家庭的門口都有一個門檻,小時候總喜歡站在門檻上不走,喜歡站在上面。長大后,去寺廟拜佛,看見很多人都會邁過自己的門檻。人生遇見困難猶如站在門檻上,你一定要自信、果斷、勇敢邁過去。人生的門檻有很多很多,走到最后,恍然發現,原來,人生不過如此。愿我們可以健康平安、一生順遂!
朋友們,學習的苦只是單一的,如果你不能吃學習的苦,但是生活的苦可是多種多樣,十分豐富多彩的。
第二節王香林
二十多年前,東莞的一個廠里,我們在做早操,人群集合中,迎面走來一個散發著光芒的人。她就是我們廠區所有人知道的名字,王香林。這個名字聽著書香門第,她是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人。
那是陽光明媚的早上7點20分,7點30分要準時在廣場集合做早操。因為我們是生產車間,所以里面允許可以裙子或者褲子,裙子里套了穿一個肉絲的打底襪,是經常見到的。突然有一天,一個穿著黑絲打底襪,腳蹬高跟鞋,年紀大概在40歲左右,擦著白色的粉底下透漏著皮膚的黝黑,嘴唇上拖著紅紅的口紅,走路妖嬈,頗具有模特風格的人走在我們上班的人群中,她是如此的自信、如此的光芒萬丈、無懼于是俗。頓時人群的目光都停留在她身上。
這時,姚燕青在我們人群里帶著冷嘲熱諷鄙夷說,一個小姐改行做打工人,真是天大的可愛,人力倒是來著都不拒。誰都可以來的。
王香林用她像唐老鴨的嗓子說:“大家好,我是王香林,大家多多關照。”人群中,男的異常喝彩,女的帶著復雜的表情看著她。這時,線長帶頭說,歡迎新同事。
有一天,我和王香林分配到一臺機器上合作。我是打半自動,她是負責削產品的毛邊。她對工作是很嚴謹的,雖有些情緒的高漲,但是對工作是極其認真負責的。她突然用隨身帶的筆,寫了發奮圖強,那四個字就頗具有書法風范,四個字讓我很驚訝。她突然開口第一次和我說話,我有點緊張,安靜的聽她說:“小妹,等有機會了,你要好好讀書,我們小時候是太窮了,家里的弟弟妹妹要讀書,所以早早的出來打工了!我們小時候哪有那么好的條件,洗頭洗臉都是一帶洗衣粉。下面有3個妹妹,一個弟弟,只為他們不和我一樣,上好學,有好出路。”
我聽著她的述說,不由心頭一酸,原來,我們在異地打工,只為家里人可以生活的更好。隨后我便真心談到:“你寫得字好漂亮呀”。
王香林自豪的說“我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成績是很好的。”但是家里窮,所以就出來了。她說這些的時候很坦然。
歲月的滄桑、生活的無助、堅強樂觀的態度,此刻都夾在她的眼神中,那是那樣善良、懂事,這個社會不同情弱者,善良也不是一種財富。但是,對于她的家人來說,她是家庭最大的支柱,收入來源,是家人們的未來和希望。
第三節現實與夢想
由于我們年齡不滿18歲,所以安排在廠區分廠的另一個宿舍。每天上下班是要乘坐班車的。班車的路見所聞構成了人世間悲歡離合的一部分。
我們第一天乘坐班車的時候,由于擁擠,我被擠在了最前面,突然路口看見了一個摩托車滾落在旁邊,有位大概中年左右的男人躺在地上,頭部蓋著一件黑色的外套。有一個瘦弱的中年女人跪坐在他的旁邊,她在朝著藍天在哭泣。我第一次看見車禍現場,對于16歲的我來說,眼淚突然不止的流出來。那又是誰的父親、兒子、丈夫.....我第一次感受了生命的渺小和脆弱,時間不會因為人的痛苦而停止。班車根據原定的時間繼續行駛,只是班車的空氣此刻是寂靜、是哀嘆、是惋惜。此后的時間里,坐在上班的班車里,有看到了幾起車禍現場。眼淚流多了,再也沒有眼淚可以流,事情見多了,開始麻木、冷漠。
我們上班時間是非常緊張的,因為是12小時的站班,加上生產線的產品是不會根據你的休息去停止生產。所以,時間緊迫便是我們的口頭詞。吃飯是要交接班的,平均個人吃飯時15分鐘。倒班的話,比如說今天上班7點到下午4點,下午4點到12點睡覺,晚上12點到8點,我們完成了白班倒夜班。夜班轉白班按照反正得時間來就可以。加班是經常有的事情,有時候是連上14個小時很常見,90年代的規章制度不像現在的勞動體系那么完善,我們經常是一個月不休息,或者一個月休息一天,大多數是選擇不會休息的,有的是多為掙錢,寄給家里,是給父母看病、家里生活、或者....人世間的工作只為碎銀幾兩,而這碎銀幾兩確實多數人們的追求,只為明天比今天過得更好,
今天難得休息一天,便到處去轉了一下,去了書店,買了一本心愛的書《鋼鐵是怎么樣煉成的》《感恩》等加起來要50塊錢,那時候的的50塊錢卻是2天的工資換來的,書很貴,可是渴求確是無價的。我渴望知識、追求希望、向往夢想。可是現實確實潑我一頭冷水。晚上,第一次去了當地購物中心的廣場。到了廣場我被這里的自由和夢想所打動,這里有青年歌唱家,唱著黃家駒的歌,他們一邊撥動吉他,一邊放聲歌唱。一群人在圍觀、欣賞、拍手叫號。在往后面走,十幾米左右,陸續都有為夢想撥動的青年,他們通過小眾群體,熱愛自己的愛好。此刻,鄧智化的一首,星星點燈......在耳邊播放著.....離開學校以后,我的生活希望在哪里?我的未來在哪里?一切都無從可知。未來似乎是一張白紙,只是現在被生活麻痹的推著走。
突然的一天,我們車間里來了一個,皮膚嘿嘿的,臉盤圓圓的姑娘,個子大概1米5左右。她年齡21歲。盡管有年齡上的差距,但是我們依舊成為了好朋友。下班的時候,我們一起去外面買醬香餅、用公用電話給家里打電話報平安、發工資的時候一起去買衣服。一次,偶然間,她透漏,深圳龍華有個富廠,那里的福利待遇很好,有些都是坐班,工資很高。聽她的描述,我看著我腫脹的雙腿,胖如饅頭穿不進去鞋的腳,頓時渴望去哪里,仿佛在我的腦海里,能在哪里工作是一個十分幸福的事情。
第四節轉折
工作會因為你的工作經驗而變得越來越好。
前面講過,在第一份工作1年之久。遇見第二年的7月份,那年的天氣炎熱加煩躁,思鄉的情緒一直纏繞在下班的空閑時間中,我也是個孩子,想家,想父母,想弟弟,想家里的小黃狗。比起想念,7月份的宿舍炎熱作為北方人的我是無法忍受的,一晚上要沖至少4次涼,這也是我無法忍受的,后來,我就會在凌晨的4點多,去宿舍的房頂上,房頂上布滿了各種管道。我就在上面走著,聽著手里隨身聽播放的歌曲。一分一秒等待光明的到來。等待的時間總是很漫長。后來我自己選擇了辭職--歸鄉。
到家里的1個月,期待的是回到家里是家里的溫暖關懷。可是我回到家里以后,是冷漠,父親責備我,回家干什么。對于母親而言,她已無法用正常人的思維去表達。僅一年未見的弟弟,此刻已經長到了比我高出一頭。家里的小黃狗,看見一年未見的我,興奮的搖著它的小尾巴,小動物的愛是很單純的,大概是因為你只是喂他食物,它對你就是無條件的愛和包容。后來遇見了同樣是在杭州打工的莎莎姐。隨著后面接觸的平凡,我們決定一個月以后買票從家里坐車南下去杭州看下。
杭州對我來說是個轉折。莎莎姐比我大3歲,相比來說,她的為人處世都很成熟,對我很照顧。我們到了杭州以后,寄居在東芝公寓一個同鄉的宿舍。因為有夜班的交替,所以我們晚上睡在夜班的同宿舍床上。大概過了2天,我們去了下沙繁榮的一號大街,路兩邊都是很多手機店、小吃店、還有中介機構,中介機構的門前放著一個黑板,上面寫滿了,各種廠區的名字,以及薪資待遇。看了那些高工資,對于我們要生存的打工人來說,是十分誘人的條件。
莎莎姐,帶領我走到了一個中介面前。莎莎姐之前的工作是通過家里的介紹花了2000塊錢,進了杭州的一個新興的電子廠,后面從工人做到了線長,因為我也不知道的原因辭職了。所以對杭州下沙的一個廠區的待遇情緒比較了解的。她果斷勇敢、堅毅直接和中介說要去富伉廠多少錢。我記得當時是花了大概360塊錢,體檢費自費。好大的諷刺,90年代的在家里的我們,對外面是無從知曉的額。第一批走出家鄉的打工孩子們,通過學校的中介,要交2000多塊錢才能出去。而出去工作以后,還是通過中介交錢才能進去。
第二天,我們帶上行李,到了指定地點結合。出于意料,集合地點大概有400多人的樣子。都是大概成年人最初的摸樣,我們選擇了逃離家鄉,只為打工掙錢,要生存下去,只為家人生存更好。我們是來自于全國五湖四海的打工者。我們擁擁擠擠的坐在一個破落的大巴車上,由于大巴的年限很久了,車上原有的座位,能拆的已經拆掉了,門都關不上,搖搖晃晃的。因為是外包和派遣的原因,我們被安排到了距離廠區10多公里的地方居住,自然居住環境可以想象的,宿舍是8人間,上下鋪的鐵床。沒進場之前我們吃的是啥,記憶深處大概是宿舍的橋頭是5毛錢的一個南瓜餅就是早飯,但是5毛錢的額南瓜餅,1塊5的湯面對于我們來說,確實最大的溫暖。
苦難不值得歌頌,都說年輕吃苦是很幸福的事情,可是吃苦以后真的會幸福嗎?
第三天,我們進入了富伉公司,哇!廠區好大呀!天吶,走都走不完。我們開始為期一周的各種規章制度、企業文化、安全措施等的培訓,這一周,好幸福呀,終于不用站著了,我喜歡聽課,喜歡學習,喜歡新鮮的文化和事務。下班以后,我躺在床上,看著我記錄的筆記,反復觀看,對未來總是期待會過得越來越好的信念。七天培訓完,我們就開始了考試,而我全科都是滿分的成績,令我欣喜若狂。隨后就開始各部門主管來領人。機會總是給有心機的人準備的。因為之前的工作在生產工人的緣故,我對生產的巡視質檢工作特別羨慕和期待,所以,我立下決心,我一定要去這個部門。后來我們主管生產的喬偉來選部門人員,很榮信,因為自己的膽子大和介紹的小心機,被跳到了品質部門,而莎莎姐,她有生產經驗選擇了生產部門。就這樣,隨著部門的選擇,我們分開了,她在車間的一頭生產部門,而車間的另一頭生產部門。
未來充滿迷茫和未知,但是向著光的方向走,你會沖破黑暗,迎接挑戰!轉折和機遇就在突然的一個轉身!
第五節成長
朋友們,你們的17歲是什么樣子的,生活困苦是人世間的常態。學校里的生活,可能當下你們覺得是枯燥乏味的,為什么總有做不完的卷子、背不完的知識點。可是,我們離開學校以后,開了老師的教導、父母的托舉。面臨工作的話,你就是一個成年人。
這是我的2份工作,是我成長特別快的一個地方,無論成工作技能還是說人際關系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