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一個平平無奇的高中生,剛剛經歷了一場期中考試的“慘案”。成績單一發下來,老師眼神充滿憐憫,同學們投來同情的目光,甚至連小賣部的老板都開始給他額外贈送紅牛,似乎預感到他即將進入“高強度復習”狀態。
回到家后,張山將成績單放在桌上,望著那刺眼的紅色數字,仿佛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他仰天長嘆:“我這輩子還能不能翻身?!”
為了不再面對同學們的調侃和老師的冷嘲熱諷,張山決定效仿古人“懸梁刺股”,痛定思痛,徹夜復習,誓言把所有的練習題做完再睡覺。他想起班主任常說的那句名言:“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菜。”
------
于是,張山抓起了《高三必做1000題》,心里暗暗發誓:“今晚不做完,誓不罷休!”
然而,事情并沒有像張山想象得那樣順利。他剛坐下來,認真翻開第一道題——“已知x=2,求y。”張山暗自竊喜:“這也太簡單了吧!”。于是,迅速刷完了第一題,接著翻開了第二題。
可是,當他翻頁準備繼續做題時,周圍的空氣突然變得詭異起來。他眼前一陣眩暈,手中的筆掉落在地。等他定睛一看,竟然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剛坐下的那一刻,桌上的練習冊依舊攤在第一頁。
張山懵了:“難道我剛剛做了個夢?”他又揉了揉眼睛,撿起筆,重新開始做題。這次他更加謹慎,慢慢解答,思路清晰地寫完了前幾道題。
可是,當他再一次翻到下一頁時,眩暈感再次襲來,他發現自己又回到了原點。所有的題目仿佛沒有做過,仍然是那第一道“x=2,求y”。
“這什么情況?!”張山心中驚呼,連忙翻開練習冊,試圖找到自己剛剛做的題目,卻驚訝地發現,每次翻頁,都會回到最開始。
張山的內心漸漸陷入了恐慌。他試圖結束這場噩夢,但無論如何,每次當他做完幾道題后,都會回到原點。更離奇的是,每次他回到起點時,練習題的難度似乎都會增加一層,變得更加復雜和詭異。
最開始是“已知x=2,求y”,到后來就成了“已知x=2,y=3,求z”。再往后,題目干脆成了“已知地球半徑,求宇宙的終極真相。”
張山崩潰地抓著頭發:“這也太夸張了吧!這誰能做出來啊!”
每次他想逃離書桌,眩暈感都會再次襲來,強行將他拉回到桌前。“天哪,我難道被困在了無限刷題地獄里?!”張山心中的恐懼感越來越強。
連續幾次的失敗后,張山逐漸冷靜下來。他開始意識到,這場循環似乎并不是毫無規律可循的。他注意到,每次在回到起點之前,都會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桌上的練習冊封面顏色會發生微妙的改變,或者桌上的鋼筆位置會稍微移動。
“難道這是某種暗示?”張山思索著,“或許我能利用這些線索找到打破循環的辦法。”
他決定不再急于做題,而是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變化。他發現,練習冊的封面上出現了一行淡淡的字跡:“做完才能結束。”
“做完才能結束?”張山盯著這行字,心中五味雜陳。他意識到,這場循環的唯一出路就是把所有的練習題做完。
張山不再抱怨命運的不公,決定直面這場無限題海的挑戰。他耐心地做題,步步為營,慢慢適應了循環的規律。每當回到起點,他會重新整理思路,將解題過程記在腦海中,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
然而,隨著題目難度的增加,張山逐漸發現自己需要掌握的知識遠超課本的范疇。從基礎的數學幾何題,到復雜的微積分,再到物理中的量子力學,甚至包括天文學和哲學。
“這練習冊是不是有毒啊?”張山吐槽道,“我明明只是個高中生,為什么要我解決人類歷史上的終極問題?!”
就在他幾近崩潰之際,一道更加離譜的題目出現在眼前:“請推導出宇宙起源的數學模型,并解釋暗物質與暗能量的關系。”
張山望著這道題,腦袋瞬間當機:“這……這怎么做啊?”
正在張山苦苦思索的時候,突然房間里傳來一陣敲門聲。張山驚訝地看向門口,發現門外站著一個奇怪的人影,披著一件黑色斗篷,看不清面容。
“你是誰?”張山警惕地問道。
神秘人輕輕推開門,走了進來,低沉的聲音響起:“我是來幫你脫離這場循環的。”
張山眼睛一亮:“你有辦法?”
神秘人點了點頭:“要想打破循環,你必須做完所有的題目,但是有一個捷徑——答案并不在題目本身,而是在思考它們的方式。”
張山滿頭問號:“什么意思?能說清楚點嗎?”
神秘人露出了一絲神秘的笑容:“要想打破循環,你必須學會超越題目的框架,找到解題的本質。它們不是為了考驗你的知識,而是為了考驗你的心智。”
張山陷入了深思。神秘人的話雖然聽起來有些玄乎,但似乎也有些道理。或許這場循環并不是為了讓他單純地刷題,而是要讓他在刷題的過程中學會思考的藝術。
他開始改變做題的方式,不再一味追求答案,而是注重每道題背后的邏輯與思想。他發現,當他能夠從容面對題目的變化時,循環的頻率開始減緩,題目也不再像之前那樣千變萬化。
張山悟道:“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題海無邊,回頭是岸’啊!”
隨著張山的思維逐漸豁然開朗,他的解題速度也越來越快。每道題目都變成了他思維的一部分,他開始享受這種挑戰。終于,在做完最后一道關于多維宇宙結構的題目時,張山眼前的練習冊忽然消失了,周圍的一切也恢復了正常。
張山長舒了一口氣:“終于結束了!”
他看了看鐘表,發現天已經亮了。而桌上的練習冊不知何時變成了期末考試的復習資料。
“這……這不會是讓我再來一遍吧?”張山瞪大了眼睛,腦海中閃過無數的念頭。
然而,這次沒有任何眩暈感,張山終于回到了現實。
經歷了這場奇怪的循環,張山的心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不再抱怨學習的枯燥和困難,而是開始主動尋找每一道題背后的樂趣和挑戰。期末考試時,他如有神助,輕松應對了所有題目。
成績公布的那一天,張山比期中考前進了三十名。他再也沒有經歷過那晚的循環,但他始終記得神秘人留下的話:“題目的本質,不是答案,而是你解題的方式。”
從那以后,張山再也沒有怕過任何考試,反而成了全校聞名的“刷題王”,每逢考試前,總有一群同學圍著他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