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十點多,室外的溫度稍有些暖和。
程林義帶著程成去給家里的大門、小門、糧倉、豬圈、雞舍、自行車棚都貼上了春聯(lián)和福字。
“門迎百福丁財旺,戶納千祥闔家歡”,“小豬日日長,大豬月月肥”,“金雞報曉”,“出入平安”……人們都將自己最樸實的新年愿望,寄托在這些吉祥的祝福中,張貼到家院的各個角落,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萬事勝意。
貼好了自家的春聯(lián),程成跨過柵欄,端著剩下的漿糊到隔壁的李爺爺家去幫忙。李爺爺自小就家庭貧苦,沒上過學,是一個文盲。這會兒,他正比劃著準備把豬圈的春聯(lián)貼在大門上,程成看到趕忙一邊忍住笑,一邊叫到:“李爺爺,您貼錯了!”
李爺爺像看到救星似的,說道:“大成子,快來,我正對著一炕的對聯(lián)撓頭,不知道哪個對聯(lián)該貼到哪,快來教教爺爺。”爺孫倆人一陣忙活,終于把春聯(lián)給貼得妥妥當當。
程成跨回到自家院里,看到爸爸正在院子里轉動著電視的信號桿子,一邊轉一邊喊著:“好了沒?出人影了沒有?”——原來家里的電視機又出了問題。
程言和程蹊在屋里盯著電視機的人影,時有時無,急得直跺腳。“爸爸,往左轉,唉,多了,往右轉!對,慢點,再往右轉一點。”幾圈折騰下來,電視機里終于出現(xiàn)了清晰的畫面,程蹊鼓起掌來:“太好了,可以看西游記啦!”
“大人孩子都洗洗手吧,咱們開飯了!”秀蘭在廚房里召喚大家。
大家落坐下來,大圓桌上已經擺好了菜肴。紅燒鯉魚、小雞燉蘑菇、燉豬蹄、糖醋排骨、醬牛肉、蒜泥肘子、肉燉豆角、尖椒干豆腐、蒜苔炒肉、肉皮凍,再加上一個冒著熱氣的酸菜血腸火鍋,得滿滿當當。
每一道菜都是秀蘭的用心烹飪,每一道菜都在熱烈地表達著春節(jié)帶來的歡喜。這一刻,幸福有了具象的表達,演變成了舌尖上的美味,滋養(yǎng)和慰藉著家里的每一個人。
半夜的年夜飯同樣隆重,接近十二點,遠遠地傳來了時起彼伏的鞭炮聲。秀蘭把包好的酸菜餃子推進了翻滾的大鐵鍋里,三開過后,餃子變得飽滿,鼓著肚兒,飄了起來。秀蘭和程言將熱騰騰的餃子,從滿是熱氣的廚房端到餐桌上,程成和程蹊等不及晾涼,往嘴里塞了幾個,就趕忙跑出去準備放煙花。
十二點的鐘聲一響,整個雙榆樹村的男人們就像接到了最神圣的命令,沖出家門,將盤臥在地上的500響或是1000響的掛鞭點燃,噼里啪啦,響個不停。
掛鞭放完,男孩們就立刻用柴火棍把擺放在雪地上的炮杖和煙花點燃,再引來新一輪的綻放。而女人和女孩子們則遠遠地躲在屋子里,捂著耳朵,透過結著霜的玻璃,分享著這份喜慶和熱鬧。
“呯~”,低腳的炮仗高高地彈開地面,沖向深邃的天空。
“啪~”,火紅的炮身沖破層層的束縛,像花瓣一樣灑落。
耀眼的炮衣撒落在白雪地上,與高空中的紅燈籠遙相呼應。
一年又一年,春節(jié)就這樣在一聲聲的炮竹聲中度過。
一年又一年,孩子就這樣在一場場的辭舊迎新中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