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第一名的程蹊
從小到大,程蹊都是同學們眼中被羨慕的聰明孩子,好像不用學就啥都學得會。可大家不知道的是,程蹊一旦開始學習,就會一頭扎進書房,將自己的頭埋在摞得高高的書本當中,專注、認真地學習。
程蹊很懂事,他知道,現在家里已經不能再像小時候一樣憑著糧票去糧站里領糧、領面,而市面上的大米已經賣到了一塊多錢一斤,所以只有過年過節的時候餐桌上才有白米飯。好在媽媽一直變著法的“粗糧細做”,所以即便家里以玉米為主食,飯食倒也有滋有味。
家里更沉重的負擔是姐姐和哥哥上學的學費、生活費,都壓在了父母身上。雖然父親是老師,但是工資的收入太微薄了,完全不夠支出。家里能賣的豬、雞、鴨、鵝、雞蛋都換了錢,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
父母都是最樸實的人,他們鮮少走出大山,卻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在培養孩子,從小對孩子充滿了希望。
程蹊有五個姨媽,每年春節都要在他家聚聚。晚上鋪炕的時候,小姨對著程蹊媽打趣道:“大姐,看你們家的被褥疊得整整齊齊的,干干凈凈的。結婚的被子都舍不得拿出來用,今天給妹妹們鋪起來吧。”
程蹊媽笑著說道:“那可不行,咱們用舊的。我這三個孩子都是要上大學的,將來要把這些新被褥拿到大學去的。”
四個妹妹看著小不點的外甥、外甥女,哈哈大笑起來:“你們這個村里啥時候出過大學生呀?大姐你可真是還沒睡著就做夢了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長大后,程蹊常常覺得自己的媽媽就是古時的孟母,雖然沒有為求學三遷,但是卻從小堅定地培養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的未來在遠方。
連續三天,所有科目都考完了,程蹊拿到了成績單,踩著自行車輕快地飛奔回家。
到了家里,已經是正午。熾熱的陽光下,秀蘭正在給豬剁著菜食。程蹊歡喜地把成績單遞給媽媽,媽媽趕忙在圍裙上擦了擦手,認真地看起來。
“哎呀,這次都考得很好呀,數學100,英語100,語文97分!老兒子,你可真行!可是,這怎么還有倆個1分的呢?”
程蹊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哈,媽,你好好看看,那是班級排名和年級排名啊,我都是第一呀,媽!”
“是嗎?我再瞅一眼。”媽媽趕快把成績單拿到葡萄架下的陰涼地方,再看一次。
“哈哈,還真是排名第一呀,我的老兒子呀,你可真行啊!“
“老兒子呀,幸虧你沒隨你媽呀,哈哈。”
晚上吃飯的時候,程蹊把這個事情講給爸爸聽,爸爸也笑得漲紅了臉,破天慌地還倒了一小杯的白酒砸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