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王檸就帶著弟弟妹妹去集市上挑選雞苗,打算買回來養起來,山里吃的多,地方也很大,養大了可以下蛋,也可以孵小雞,以后就能有吃不完的雞和雞蛋了。
雞苗都有半斤重,可以看出來公母,王檸挑了二十二只母雞、三只公雞苗,用竹筐裝起來,放到牛車上,陳堯又買了兩袋面粉、三十個包子。
今天的午飯又是陳堯請客。
回到青山村,兩袋面粉也被扛進王檸家。
王檸用竹子在前院搭了一個雞舍,上下左右共四個小房間,一個小房間足夠二十五只小雞住,多出的三個小間是為了以后母雞長大下蛋孵小雞的。
晚飯過后,王檸趁天還沒黑,就在屋后找了一塊堅硬的巖石,地上鋪滿厚厚的草簾子還有一個打簸箕,明天王檸就要開始準備榨核桃油了,前期工作了不少,需要先把核桃砸碎,盡可能的減少外殼,讓核桃仁脫離出來。
這個砸核桃是個技術活,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把核桃仁從殼里敲出來。
需要沿著核桃側邊的裂縫敲,把握好力度,力太小敲不開,力太大核桃仁也會一并敲沒了,粘在殼上。還得注意不能敲到手上,最后還要把沒有核桃仁的硬殼挑揀出去。
之前開荒完后,王檸和陳堯就在地邊上挖了一個大坑,是王檸用來堆肥的,之前帶著弟弟妹妹已經從山里背了很多腐殖土和落葉在里面,像核桃殼這種也可以放到里面堆肥。
還有家里的廁所里的東西也可以放里面堆肥,這可是最好的有機肥。
二十五只小雞就交給小雨小風照顧,菜地里的菜葉、河邊的水草和面粉混在一起就是它們的食物。
第二天吃過早飯,王檸就開始砸核桃,家里有鐵錘,是要省點力氣,掌握好力度,一錘下去,可以把核桃砸開,只是有些還需要二次處理,盡可能的把殼去掉,這樣后面榨油就快很多。
院子里堆著的這堆核桃,估計有八九百斤,王檸一個人連續砸了五天才砸完,右手感覺快廢了,手心里的血泡已經被磨破皮。
空核桃殼已經被小雨小風撿去當肥料用,剩下的滿滿三大簸箕核桃碎全部要用來熬煮榨出里面的油。
王檸借了陳堯家的大鐵鍋,灶也搭好了,現在廚房可以同時三口鍋一起熬煮。期間需要不停的攪拌,不能糊粘鍋,同時由于不停的高溫煮,核桃仁里的油也慢慢飄出水面,王檸及時的舀出到盆中,等著第二次升油,把里面的水分蒸發后剩下的就是純正的核桃油。
連天白夜一直不間斷地榨油,終于在第九天把所有核桃油都榨完了,等油降溫后,都放在密封的干竹筒中,一共裝了十六個大竹筒。
給家里留下一竹筒,其他都打算明天帶去翠竹樓賣。
王檸洗澡后美美的睡了一覺,一覺睡到吃晚飯才醒,吃完晚飯后又繼續睡,這些天,菜地、小雞和做飯這些都是小雨小風在做,做的還不錯,王檸感到很欣慰。
第二天一早,陳堯牽著牛直接到王檸家,小心翼翼的把裝有核桃油竹筒的三大背簍裝在牛車上,吃過小雨做的竹筍韭菜蝦肉面疙瘩湯,王檸和陳堯就往柳縣出發。
陳堯這十天也是經常去深林中,打了不少獵物,牛車上堆著很多山貨。
兩人的目的地一樣,進柳縣后就直奔翠竹樓,王管事一大早就在店等著,身邊還坐著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男子,一看就是富貴人家出身。
看到牛車上都是不多見的山貨,王管事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王檸拿出一竹筒核桃油,倒在店里的碗中,一股清香撲面而來,還有這深黃透亮的顏色,吸引了眾多酒樓客人前來圍觀,連翠竹樓的東家也很感興趣。
不過好看是一回事,好吃才是關鍵。王管事把這碗核桃油遞給廚師,命他每種菜都做一份,和平常使用的油做個比較,王檸和廚師交代使用方法后,就找了一個雅間坐等品嘗。
陳堯趁這時候也把牛車上的山貨都賣給了王管事,得了八十多兩銀子。
后廚的動作很快,燉、煮、炒、涼拌共四個菜系,每個都分別用核桃油和平時用的動物油做了一份。王管事特意交代,除了鹽外,其他都沒有多放,就想看看這核桃油有沒有王檸所說的好。
翠竹樓東家、王管事、廚師、陳堯和王檸五人開始品嘗。
沒了調料的味道,動物油做出的菜大多都有一種膻味,尤其是涼拌菜和素炒青菜,才放一會菜上都浮著一層油,沒法吃。而核桃油做出的菜肴,清香味還在,蔬菜的味道也沒有變淡。
最后,除了燉煮外,動物油炒的菜都剩下,而核桃油做出的菜,全部被吃完了。
核桃油做的菜,味道最好的還是涼拌菜、其次是素炒蔬菜、炒菜,最后是燉煮。
翠竹樓的東家很喜歡核桃油味道,做出來的菜不會油膩,還有香味,吃晚飯立馬要買下所有的核桃油,價格很不錯,王檸自然是高興的,這樣她也不用到處跑去賣。
十五個竹筒核桃油,用他們專門的竹斗來量,一斗大概兩百五十克左右,就是半斤,一共有兩百二十斗,一斗三錢銀子,一共六十四兩銀子,東家直接給了六錠十兩銀子和一錠五兩銀子,多給一兩。
臨走之前王管事特意交代,以后王檸產出多少核桃油,翠竹樓都按這個價格收,千萬不能賣給別人。
王檸欣然答應,她本身也沒有路子,現在有固定買家,不用花時間去賣,肯定很樂意的。
今年來不及,明天夏天就要去山里提前找核桃樹,撿更多的核桃回來榨油。
晚上照樣住在客棧,第二天王檸就去鐵鋪買了口鐵鍋,家里的石鍋做飯有點慢,有錢了還是用鐵鍋好,一口蒸饅頭,另一口可以炒菜。
陳堯看著王檸手中的鐵鍋,脫口說:“家里兩口鐵鍋還不夠用嗎?”
王檸:“可是有一口是你的,等明年春天,你就要拿回去用了呀,難不成你要把它送給我?”
陳堯:……“它我可是花了二十兩銀子買的,比你家的好太多。不過要是我能在你家一直吃飯的話就可以給你用……”
王檸:原來是想蹭吃。
“嗯,也不是不行,只要你提供食材就好,你一個人的食量可比我姐弟三人還大,要是天天讓你來白吃我可負擔不起。”
陳堯:“好,那就這樣說定了,我回去就把家里的面、野菜和肉帶給你,以后買糧就由我來買。”
……
一路討論著如何實現糧食自由,衣食無憂,很快就回到青山村,晚上吃飯的時候陳堯真的把他家里剩余的食物都帶來,兩袋面粉、一袋干野菜還有幾十只曬干的野雞還有半竹筒精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