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熱的午后,蟬鳴也有點倦意。立秋之后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自然界的變化開始從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蟬的鳴叫聲也逐漸減弱,隨著晝夜溫差變大,氣溫下降和濕度減少,蟬的活動能力減弱,鳴叫頻率降低。這種季節,還記得小時候,表哥用腳踹一下樹干,也能抖落一些蟬。
然而,清壑亭的蟬鳴,卻要持續和悠揚許多。或許是汲取的樹汁更濃稠,也可能是氧濃度更加高,而且幾乎沒有什么尾氣需要吸,參天大樹之間穿梭也讓它更強勁……你會發現,這蟬寶寶像極了小時候的我,吃著爺爺種的青菜、土豆、蘿卜、絲瓜……可以在橋頭玩“木頭人”、“丟手絹”、“跳皮筋”……直到奶奶喊我的名字回家吃飯;同樣地,只需讀書和做夢即可,只要遇到不喜歡的事情,我就會把書舉起來,假裝在看書,就好像是一塊“免死金牌”,可以赦免做任何不喜歡的事情。
每天繞著城市轉圈圈,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還有第三個點、第四個點……車轱轆碾壓出重復的痕跡,那個孤島似乎就沒進去過。你似乎能從快進的鏡頭里感受,車流的川流不息,將城市分割出一個個孤島,總有一座孤島是屬于自己。我的孤島上有高樓大廈,有一條大運河穿過,還有熙熙攘攘的人流,不曾為誰停留,我在心里為他們筑起了高高的圍墻。夜晚的孤島似乎有點秦淮河的味道,令人矚目,但好像還是踏入不了,生活一點點磨掉了我的好奇心。每天都圍著城市的孤島繞圈圈,很少脫離軌道,向心力始終穩定,甚至連體重的波動都可忽略,并且還期待著這樣的重復能給我安心,順便帶來一些突破。
我騎在楊公堤上,輕盈得像要飛起來,有時候,你會覺得,這樣的天氣沒有汗臭味是及不合時宜的。當第一絲秋風飄來的時候,汗汁就會快速收斂,你會確幸一下那種畫面。內心卻又像是一座孤島,孤島上開了一個書店,然后又可以不吃不喝也不餓的節奏。讀過的書,大概也只能自我薰陶一下,最多可以變成保護自己的銅墻鐵壁,然而絕對不會變成利器,去傷害。要不然,小時候為什么爸爸總說:你讀的書都讀哪里去了?沒錯,讀書是約束自己,克制自己,內化自己,讓內心的孤島越來越符合自己的心意,我不想屈就。
路邊逃逸的彼岸花,越來多的時候,大概就是靠近清壑亭了。其實衰敗也很快,背蔭處的風已經有點涼,甚至不小心會被擊中。今天的清壑亭,也已經有一個女孩子在那邊逗留,而且好像已經逗留很長時間。像我剛到那邊,背上及胸前的衣服還是汗噠噠的,還散發著汗臭味呢。我小心翼翼地把單車停在邊上,然后找個空地開始享受自己的午餐。精神狀態不好的時候,胃口也會跟著變差,然而,身處社會關系之中,怎么可能會沒有壓力和內耗?有一天,感覺到壓抑到想吐,胃口不開,大概就是病入膏肓,不能不以為意。
我慢慢吃完盒飯,包括角落里的最后一粒米飯,胃里其實很滿也很緊張,要不是騎行消耗了點能量,估計還不知道餓。老媽一直叮囑:要好好吃飯,不能隨便應付。我總覺得她是因為嘮叨成性,隨便說說的,我也是隨便聽聽。幾個月后,她才舒了一口氣說:看見你現在能照顧好自己,好好做飯,好好吃飯,我就放心多了。其實,她是看出了我的情緒壓抑,并且也一直為我捏把汗,直到我自己走出了那個陰影,才敢和我攤牌。
我一直用余光觀察先到的女孩子,有時候就是會很好奇,但又不能盯著人家看。素面朝天到完全沒女孩子的氣息,然后第六感就會涌現出很多惋惜的想法,再怎么不順也不能虧待自己,就算丟了工作也應該從頭再來,年輕就應該用百分之百的力氣去拼一下,努力過就會有收獲的。你看大自然只要播種了,只要太陽天天上班,只要雨水偶爾來灌溉,只要季風按時來到,只要候鳥不缺席,一定能在秋天盛開一叢叢的彼岸花。內心經過一番掙扎之后,好像也人間清醒,這何嘗說的不就是我自己。只是我沒那么年輕,但是我保持了學習能力,我也有歲月給我的優勢,似乎也不差。雖然,我也能那么想,身陷掙扎的時候,恐怕也得需要時間熨平所有的的情緒波動,也是一種額外收獲,心里始終是不服輸的呀。
我知道,她也有一座孤島,這座孤島不是我不愿意進,恰恰是我進不去的。此刻的她茫然凝視湖面,偶爾和迎面而來的飛鳥視線碰撞一下,也會有意避開人類的目光。許久,她起來整理自己的衣服,我覺得她應該是餓了,并且無精打采地,徹底的釋放才能更好地開始。當時糟糕到極點,爆發力也才會有夠強。
我又想起了奶奶,這一座孤島。記憶中,奶奶一輩子都在強調自己有多厲害,但是從來沒有人和我說過爺爺奶奶的故事。雖然,沒有人會把她的話當回事,但我卻從小就覺得她應該是很厲害的。現在的我,想起來奶奶瘦削高挑的身材,也能想象得出年輕的她有多出眾,有多神采飛揚。而這份高傲,好像也刻進了我的骨子里。雖然,我沒有繼承她家庭主婦的衣缽,但是我多多少少繼承了她的那份獨特氣質,我覺得她沒有說謊。只是,歲月沖刷掉了記憶,只選擇殘渣留下來。
其實,我大約從奶奶零星的口述中,記錄到了她的壯舉。她曾經哺育過很多別人家的孩子,也就是“奶媽”,單就這份母愛足以讓我動容;她曾經為了在異地站住腳,把家里的“榨油”碓給經營下去(那時候是用水碓做動力的),據理力爭,終于慢慢把家安穩了,那是個強盜橫行的年代;她曾經給無數“討飯”的人打新鮮的飯和菜,后來他們都成了朋友,后來奶奶去世的時候,慕名來了很多鄉親為她送行;她曾經給來鄉下的知識青年做吃的,也給他們免費送勞動工具,又結識了一般有文化的朋友,給父親及兄弟姐妹保駕護航……就是這樣一座孤島,她在生命的盡頭,吃完早飯后,安靜地睡著,永遠和我們再見了。我想說,我是進入過奶奶的孤島的。
等不到黃昏了,我得回去繼續上班。我看她的狀態,大概還會一直待下去,秋蟬還在熱烈地鳴叫,晚點可能還會遇見一輪夕陽沉入北高峰,或者落霞與孤鶩齊飛,或者彼岸花又趁著黃昏萌出新的一茬……正想著呢,一只野鴨在平靜湖面上演了一連串的蜻蜓點水,留下一串水花暈染開來,倏忽一下再沉入水底,再遠處探出頭來,這一連串功夫沒有哪個武林高手可以復刻。但愿,過了今日,她的孤島可以變得更強大,也包括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