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硯對于她大姐的記憶分二部分,她大姐少年至青年部分是她二姐講給她聽的。還有一些是大姐和二姐她們在一起聊天時,聽她們自己回憶的。從她記事起,關于她大姐的記憶就全是她自己的了。
我們從現在起不再用石硯她大姐,她二姐的話語來講述;以下進行章回小說的模式吧。
我們開始步入一個與共和國同齡的女人,她的今世今生。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偉人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些話對于當時生活在東北最偏北的黑龍江下面的一個小村子里的人來說,他們并不知道意味著什么,當時他們也不知道共和國成產了。
他們只知道在一年前,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把東北給徹底解放了。什么是解放呢?對于沒有文化的山民來說,他們也不是很清楚。
他們認為的解放是山上的土匪沒有了。那些當土匪的人,是死了?還是逃跑了?這都不得而知,反正沒有敢出來做惡的了。
村里田地多的人家,見到沒有多少土地的人,說話也會客氣了,再不是那副牛逼哄哄的樣子了。
再不是看人前要先仰起自己的頭,再把眼皮耷拉下來,眼睛要瞇成一條縫,還要把視線調整成一個角度,目光里還要帶著冷冷的涼薄后,才能看向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現在的他們,無論看到任何人,都會點頭哈腰,都會面帶微笑了,還是那種討好的笑。
共產黨來了,最大的好處就是,上山打獵,下套套動物時,不用怕被人給搶走。更不怕自己會被人捉去,把自己的耳朵給割下來,送到自己的家里,讓家里人拿贖金了。
他們覺得這共產黨還真挺好,真讓老百姓過上安生日子了。
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其中就有村里姓石的一戶人家,他家人覺得共產黨好,讓他家最小的兒子,參軍當兵去了。他家的大兒子,當年當抗聯被打死了,死在哪不知道。二兒子上了幾年私塾,看過很多書,整天到處跑,做些說書講古的勾當,只能養活他自己。用他家老太太的話說,就是不務正業。
只有他家的老三,安分守己地在家過日子。種地打獵,那時土地很少,打獵是生活在山村里的人,主要的食物、物品來源。野生動物的肉、皮還可以拿去或賣、或換糧食。春天開始,在家種自己開墾的幾畝田地,家里哥四個,只有老三娶了媳婦。
大姐!不,是青嶺子村,老石家的老三的大女兒出生了,她比共和國成立那天,晚了二個多月,她是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的。
她的出生給這個山村里再普通不過的家庭,老石家帶來了欣喜。她爺爺有些文化,抱著這個小小的孩子說:“這孩子好,會挑時辰,趕在這天下太平的時候出生,她的一生都會平安順遂。在太太平平的日子里,她一定能成長為一個賢良淑德的好女人!”
她的名字叫:“石淑賢!”她爺爺給起的,她當時是全家人的最愛。這樣的偏愛一直到她爺爺,奶奶,二大爺及老叔的先后去世,她依然是她父母最愛的那個孩子。最愛她不僅是因為她是家里第一個出生的孩子,更是因為她從小到大都很漂亮懂事。
家里人的偏愛讓她幸福,也讓她為了這樣的幸福,為家里人操勞了一生。
第三年,老石家的二女兒出生了,她的出生多少讓老石家的人有些失望。他們是希望她是個男孩,結果又是個閨女。她得到的關注就少了很多,從她的名字上就能體現出這種不重視,她的名字叫:“石淑青?!边€好,沒叫石淑嶺!
又過了二年,老石家第三個孩子出生,這個如了他們的愿,是個男孩。
這個男孩給大人們帶來了喜悅和希望,他家爺爺又發表感言了,他說:“這天下是真太平了,老百姓的日子也好過了,他老叔去朝鮮打仗,全須全影的剛回來沒多久,他就出生了,這真是天降祥瑞呀?!?/p>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石瑞祥。”還是他爺爺給起的。
石淑賢從斷奶開始,就睡在了她奶奶的被窩里。等她二妹斷奶后,她奶奶的被窩里有二個孩子,她奶奶一邊摟一個。
到石瑞祥斷奶后,她奶奶的被窩里只有她弟弟一個人了,她和她二妹扯一床小被。
她大弟弟出生二年后,她二弟弟出生了。
她爺爺看到又是個男孩子,高興得不得了說:“老天真會安排,先是二個閨女,再是兩個小子,這可真是四平八穩之勢呀。老石家后繼有人了,人丁興旺??!”
近二年來,老爺子的身體一直不太好,見到第二個孫子,高興勁上來,精神頭倒是好了很多,給他的寶貝二孫子起名為:“石瑞星?!?/p>
盡管老爺子很高興,怎奈他的年世已高,心情是好了,身體還是不行,在這年的冬天去世了。
轉過年的春天,石淑賢的二大爺因癆病去世。
剛一入秋,她老叔所在的工程兵部隊,又給發來了電報。說在近期開山修路的作業中,因為操作失誤,導火線留得有些短了,炸藥提前爆炸,當場把正在施工,離爆炸點近的幾名戰士炸飛了,她老叔就在其中。
她老叔沒有死在炮火連天的朝鮮戰場上,卻死在了新中國的建設中,他老叔依然是烈士!
青嶺子村老石家的大門上,貼上了一個紅牌,上面的字石淑賢不認識,可看著挺好看的。上面畫著紅旗,還有一些別的,她沒事總愛抬頭去看這塊別人家沒有的紅牌。
她清楚地記得,自從她家門前掛上這個紅牌,每到過年,村里就會給她們送東西,送得最多的是可以貼在墻上的年畫。
這樣的禮遇全村里,只有她家獨有。她最先認識的字,便是門上紅牌上的那四個字:烈士之家!
她老叔的離開給家里帶來了榮譽,也給她奶奶帶來無盡的痛苦。
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別人認為是榮幸的事,對于老太太卻是最不幸的事。接二連三的不幸,讓石淑賢的奶奶天天以淚洗面。
據石淑賢與石淑青后來的聊天中說,她們也搞不懂。老人家的眼睛到底是天天給家人做衣服,晚上還要坐在油燈下做針線活累的?還是煤油燈的煙熏的?還是長了白內障?還是天天哭的?反正最后是失明了。
老太太失明后,不能幫著做家務的同時還需要別人照顧。這時已經七歲的石淑賢、五歲的石淑青,必須承擔起家務活來才行。從這時起,涮鍋洗碗,掃地做飯,喂雞看孩子這些事就全落到石淑賢和石淑青的頭上了。
原來,二姐妹只是幫著看看孩子,收拾一下碗筷?,F在,做飯、收拾房間、喂雞是石淑賢的活。照看孩子,扶奶奶上廁所是年僅五歲的石淑青的活計。
別的活還好說,做飯真是不容易。她從小個子就矮,家里的鍋又大,她夠不著。妙菜她要站在一個小板凳上,貼大餅子或蒸窩頭時,就要蹲在鍋臺上。她怕自己掉鍋里,總是讓她二妹一邊看著灶塘火,還要一邊拽著她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