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
臺北。
病床上,六歲男孩緩緩睜開眼,又輕輕闔上。
他身旁的婦人一臉愁容,輕輕呼喚他的名字:"沁越,沁越。"
小男孩再度張開眼睛,低聲回:"媽媽......"
婦人又驚又喜,高呼:"醒了!醒了!快去叫醫生!叫爸爸快來!"
病床旁,十歲女孩應了一聲,奔跑著出去。
婦人問小男孩:"肚子餓不餓?想吃什么?魚湯好不好?媽媽特別去市場挑的,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男孩啞著嗓子,低低說了句:"水......"
婦人沒聽清楚,繼續說著:"......這魚很貴的,預定還要先付訂金,我馬上讓阿嬸煮來給你......"
男孩還想再說一次,他的視線不經意的穿過母親,看見窗外的霓虹,低呼:"兩道彩虹......"
婦人接著問:"什么?兩道菜?是啊,這種魚不只可以煮兩道菜,三四道都沒問題......"
男孩望著天邊的兩道彩虹,雙眼放出異樣光彩。
天空在夕陽的照耀下,現出七彩霓虹,在彩虹的另一端......
廟埕廣場的高臺上,正上演著歌仔戲。
戲臺右方,三個樂師配合演員身段與劇情,敲奏樂器。
戲臺下的觀眾,個個目不轉睛,聽得津津有味。
推車的小販,有載著木箱賣冰水的,有賣香腸蘿卜糕的,同樣將腳踏車停在一旁,一邊賣一邊看戲。
六歲的招弟和兩名同齡女孩,一起坐在人群后邊一段距離的榕樹上觀劇。
戲臺上,大鑼抽頭響起。
"登拔嗆........嗆!"
主帥戎裝佩劍,揮舞著馬鞭猶如騎馬,在戲臺上來回轉了幾圈,狀似跋山涉水。
幾個小兵手持刀槍一路跟隨。
小兵拱手作揖:"啟秉主帥。前鋒畢將軍率領的兩萬步兵盡數被秦軍殲滅,我方騎兵崩潰,士卒死傷三萬五千多人。"
主帥瞪大雙眼,臉有懼色:"軍有憂!敵軍布陣嚴整步步進逼,我方卻是兵將疲倦后方空虛,誠難與之為敵,沒必要白白犧牲,留得青山在。也罷。眾兵將聽著!"
三名小兵高聲應和:"在!"
主帥大喊:"往山谷撤退,暫且避開敵軍鐵騎!"
"是!"
樂師奏起[緊疊仔調]。
主帥揮舞著馬鞭,狼狽奔逃,配合樂聲唱起:
"夾緊雙腿騎上馬,馬蹄聲響趴搭搭,馬啊馬啊向前行,否則我就把你打~把你打~把你打。夾緊雙腿騎著馬,后方追兵聲喧嘩,我不怕人罵怕被抓,被人殺,我嚇得差點把尿撒。"
曲畢,狂風大作,眾將士在呼嘯風聲中被強風吹得東倒西歪,幾乎睜不開眼。
一陣煙霧瀰漫,云霧中出現一名戴著京劇黑髯口,背上扎著四面三角旗的將軍,雙手各持一個箭靶,向虛空比劃。
主帥指著前方,又驚又喜:"看哪。世上竟有如此威猛神將!將敵軍打得節節敗退!"
幾個小兵抬手遠眺,象是看到天大的好事。
又有一名小兵出場,在舞臺上轉了幾圈后,奔向主帥:"啟秉主帥。敵軍全數殲滅。"
主帥聞言,大叫一聲好,趕緊來到威猛神將面前,打躬作揖:"多虧神將鼎力相助,使我軍大獲全勝,敢問神將大名?"
神將威風凜凜:"我是箭靶神。"
主帥受寵若驚,一個大退步,夸張的抖動雙肩:"本帥何德何能?豈敢勞駕箭靶神?"
神將直率的告訴他:"你平常練靶時,從未射中箭靶,我感謝你不傷之恩,特來相助。"
臺下的觀眾里,招弟率先哈哈大笑。
其余眾人不論懂或不懂,也跟著笑了起來。
現場鬨聲一片。
戲臺上,又一陣強風襲來。
煙霧瀰漫中,飾演箭靶神的演員趁機退場。
主帥看著臺下觀眾,舉著羞愧的手勢。
樂師奏起流行歌曲[田莊兄哥]。
主帥配合樂曲開唱:"喔......喔,不愿再聞田莊土味,所以要再會啦......"
一眾小兵在主帥身后舞刀弄劍,跟著伴唱:"再會啦......"
招弟轉身看向左方不遠處另一個廟埕,那里同樣搭了一座戲棚,正上演著酬神戲,演的是三仙獻壽的戲碼。
招弟身旁的兩名小女孩也跟著她轉移視線。
三個小女生開始聊起來:
"也唱太久了。招弟,他們什么時候發糖?"
"等他們唱完啊。這樣神明就高興了,明年就五谷豐收啦。"
招弟留意著戲臺上的表演進度,告訴玩伴:"要開始了。"
兩個玩伴一聽,立即下樹,往戲臺跑去。
這時戲臺下的人群也逐漸聚集,都抬頭等著。
招弟發現天邊的彩虹,象是看到寶貝一樣,立即從榕樹粗大的枝干上滑下來。
扮神仙的演員,手持酒杯向神明祝禱后,吆喝一聲,朝著臺下空地灑下三杯酒謝神,接著拋下大把糖果餅干。
臺上鑼鼓喧天,臺下人群搶成一片,非常熱鬧。
唯獨招弟卻往另一個方向跑去。
她跑得很急,想回去告訴媽媽,時不時還盯著天邊的七色橋,深怕一不留神就讓它跑了,一路奔跑著經過幾戶人家,目標是前方一間香火鋪子。
一進門,卻看見一群大人在自家香火鋪子里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