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弟見到杜恩惠這模樣,無奈一笑,心想:"跟小孩子爭寵?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她挑起一塊水蜜桃,塞進杜恩惠的嘴里,接著喝了一口水,開始說故事:
"大約是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御史,就是現在的監察官,午休的時候,夢到剛剛被處以死刑的同事。他吃驚的問:[你有冤情嗎?]"
"這個不久之前才死掉,現在變成阿飄的同事說:[我是罪有應得,依法該死。]"
"御史問:[既然沒有冤情,為什么來找我?]"
"阿飄說:"[我對你很不爽。]"
"御史很緊張,說:[你的案件,當時有七個人一起審理。像你、我這樣交情的同僚,也有兩三人。為何獨獨對我不爽?]"
"阿飄說:[我們之間,確實有些小過節,但也不過是爭著升官,并沒有不共戴天的冤仇。當我受審時,你雖然避嫌沒有問訊,卻有幸災樂禍的樣子。我被判處死刑的時候,你盡說些客套話,虛情假意的安慰我。我卻看出來,你因為少了一個競爭者,心里偷偷高興著。在患難之時,這是最傷人的。我怎能不恨?]"
"御史很害怕,連連對阿飄道歉,再問他:[你要向我報仇嗎?]"
"阿飄說:[我因罪而死,怎能向你報仇。但是你在別人落難的時候,存著這種心態。說明你這個人,是個福薄之人。我看你福報沒多久就會用完,之后就要倒霉了。所以,根本不用我來報復。我只是想讓你知道,我對你很不爽而已。]"
"由于夢境太過真實,這個御史醒來后,知道自己錯了,悶悶不樂,心里想:我什么都沒做,就只是偷偷高興而已。這樣他都還恨我!幸好我當初審判的時候,并沒有落井下石。不然,那麻煩就更大了!"
杜恩惠終于知道招弟的意思,默默的不說話。
招弟告訴杜、萬兩人:
"可見我們只要一動念,就會對外發出訊號,而且還會留下紀錄,天地鬼神都會知道的。御史這件事,是我媽媽的曾祖父,也就是我的外高祖父說的。他把聽到的真實案例,都集結起來,做了紀錄,寫成一本書。我認為可信度非常高。你們別當作是一般的故事,聽過就算。"
杜恩惠立刻說:"我信的。招弟說的,我都信。我會努力改掉這種想法。以后再聽到陳美好遇到倒霉的事。我都會努力克制自己的念頭,不要多想。"
她推了推招弟面前的水蜜桃:"但是要我同情她,目前我還做不到。"說著又朝著招弟張開嘴,要招弟餵她吃。
招弟餵給杜、萬兩人,一人一塊水蜜桃,一邊問:"所以萬賜福要見我?"
萬柏榮也給招弟餵了一塊,并不多話。
杜恩惠又拿起一顆水蜜桃,去皮,切片:"對啊。"
招弟想了想:"安排一下吧。萬老板生前就說過:[他這個同父異母的兄弟,本性并不壞。]我相信,如果他還在,不會袖手旁觀的。"
杜恩惠搖頭嘆氣:"你還要幫啊?"
招弟說:"看見路旁有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我們都會盡力去救,何況是自家人?"
杜恩惠不以為然:
"他們之前是怎么欺負我們的?人家有拿你當一家人嗎?萬老板還在的時候,陳美好就開始想辦法陷害我們了。萬老板一走,她就準備把我們趕走。"
她告訴萬柏榮:"你那時候也在場。但是年紀還太小,可能都不記得了。你不知道,當時情況有多緊急,薛姨受了多大的委屈......"
她不經意的看見招弟制止的眼神,這才忍耐著不再多說,卻又忍不住表明自己的立場:"柏榮都快大學畢業了。這種事情不該瞞著他,有機會就該說清楚。"
這么一提醒,讓萬柏榮稍稍勾起一點印象,依稀記得,當時自己急著投入招弟的懷抱,有個人卻一直拉著自己不放。
他心想:"難怪,我常常夢到有人拉著我,把我嚇死了。原來那人就是陳美好。"
招弟想起柯秀芬,小孩才剛滿月,為了生計,不得已急著復出工作,對此有感而發:
"家人與親戚,到底是人生助力?還是阻力?真的是要看運氣啊。我們至少要做到問心無愧。能幫卻沒有幫,我事后一定會后悔。"
她張嘴吃了一口萬柏榮給的水蜜桃,因為好吃而微微一笑:"我們有能力幫助別人,就要盡力去做。我的外高祖父還講了一個真實事例。"
杜恩惠和萬柏榮望著招弟,靜靜等待她娓娓道來。
"京城里,有個姓馮的書生,學問跟文筆都不錯。他努力想成就一番事業。但是每次機會來了,總是失敗。他開口求人,別人都答應的很爽快。但其實都無心幫他。所以混了十幾年,依舊是落魄潦倒。"
萬柏榮將頭靠在招弟的肩頭上,握著她的手。
招弟停下來,輕撫他的臉頰,杜恩惠也不催她。
"書生被生活所逼,覺得自己實在無路可走,于是到呂仙廟去求指點。夢里,有人告訴他:[你不要怪別人無情。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因為你的前世,是一個用虛情假意來博取美名的人。"
杜恩惠不知不覺的端正坐姿。
她最喜歡聽前世今生之類的因果故事。
只聽得招弟說:
"前世的你,遇到好事,心里明明知道,這件事情絕對做不成。你也要慫恿、贊成人家。你并不是真心想促成一樁好事,而是要讓對方感激你的支持。遇到做壞事,將要被判刑的人。你明知道犯下這個罪,絕對不會被赦免。你心里對他沒有一點真實情意,卻還要再三的為他辯白,讓對方感激你的熱心。"
杜恩惠插嘴說:"這個人,心機這么重!"
招弟點點頭:
"雖然這么做,對別人沒有造成額外的損害。但有恩,都歸你。有怨,都歸他人。實在太過奸詐狡猾。而且你的贊成與拯救,利害都與你無關,損失的,都是別人。如果發生的事件,稍微牽扯到你身上,你馬上撇得干干凈凈,冷眼旁觀別人受害。就算是舉手之勞,你因為怕麻煩,也不肯做。"
杜、萬兩人,漸漸聽得入迷。
招弟接著說:
"所以,今生你碰到的人。你自以為,跟他們都有相當的交情。其實別人根本沒拿你當朋友。他們答應要幫你,都只是嘴巴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