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已深,一天的辛苦勞累大家都在帳篷里熟睡,樂知輕輕的碰了碰身邊的成之,成之沒有任何反應(yīng),只有輕微的呼吸聲傳到樂知耳邊。
樂知輕輕的穿上衣服,給成之掖掖被子,霎那間身影消失在帳篷中,接著山頂閃現(xiàn)出樂知的身影,樂知剛剛現(xiàn)身就聽見一個充滿醉意的聲音傳來:“上神,你果然來了。”
看到碧霞元君正半躺在巨石上喝酒,見到樂知,身子歪著,站起來行禮,樂知罵道:“一點樣子都沒有,自己使詐搶來的地方,都不好好打理。”
“不是我不好好打理,小仙現(xiàn)在的信徒少的可憐啊,小仙沒有辦法啊。”碧霞元君委委屈屈的站在那里。
“上次我來的時候,你不是信誓旦旦的說,要每天看著羲和之國,打造一個泰山國么?”
“上神,您在人間的時間,來泰山燒香參拜的百姓還是很多的。可是、可是,到了現(xiàn)在,百姓現(xiàn)在遇到事就去求一個叫張角的,他自稱什么“大賢良師”,他還有兩個弟弟,張梁、張寶自稱“大醫(yī)”。大家都去他們那里,自然我這里……”碧霞元君唯唯諾諾的的不敢再說下去。
“張角?從來沒有聽說過。”樂知不再訓(xùn)斥碧霞元君,想著自己下山確認(rèn)一下再說。
中秋月圓之夜,氣勢磅礴的泰山,被清冷的月光籠罩,靜謐恬靜;月亮也被墨藍(lán)色的夜空襯托得更加空靈與脫俗。
樂知即興起舞,暮籠身裊裊,月照影珊珊。靜謐、柔情的樂知與月光融為一體。
突然樂知感覺周邊有一股熟悉又陌生的氣息,樂知一時之間分不清對方是神、是妖、是人,目的何在。
樂知目中精光一閃:“誰在此觀之?”
探海石后面一位白色身影,探身而出,姣姣月色下,一位白衣少年身著月白褂衫,迎風(fēng)而立,劍眉微挑,星眸閃著流光,手里隨意握著一根玉簫,少年并未搭話而是吹起了玉簫。
簫聲平和、祥靜,晚風(fēng)輕拂、素月幽靜。靜謐的泰山,映照著一輪皎潔的秋月,碧空萬里,銀光閃爍,青山,樹,亭臺,在月光下皆披上了一層輕紗。
整個泰山隨著簫聲進(jìn)入一個虛空境界,而樂知不自覺地隨著簫聲緩緩起舞,舞中有詩詞歌賦,舞中帶湖光山色,輕輕的訴說,慢慢的展現(xiàn)。
簫聲逐步由柔和漸漸轉(zhuǎn)為靈動,動感的加強(qiáng)越來越明顯,簫聲愈加鮮活,簫聲從容地進(jìn)入到了高潮。
簫聲動情的將空靈夢幻的世界更加歡快地呈現(xiàn)出來。流暢、歡快,頃刻間深山峽谷中泉水流淌而來,簫聲帶來了大自然的生機(jī)勃勃和清新宜人。
樂知忽而高飛,忽而低旋,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靈動與優(yōu)雅,蝴蝶翩翩而來,輕盈地?fù)]動著翅膀,在皎潔的夜色中繪制出一道道絢麗的弧線。
簫聲旋律開始起伏自下而上發(fā)展,自上而下回落,隨著旋律跌宕起伏,那千姿百態(tài)的奇峰異石之間,爆發(fā)出一股股清澈的泉水,涓涓細(xì)流,時急時緩。
樂知追逐簫聲的旋律交替回旋,曲折盤旋。彩蝶圍著樂知翩翩起舞,樂知輕盈的身姿在蝴蝶叢中穿梭,如夢如幻、如詩如畫。
最后簫聲變調(diào)移位,虛實相映,泉水沖擊著巖石,山水之間,情飛志揚,心曠神怡。
夜空中,樂知沐浴著月光,彩衣閃爍著美麗的光芒,樂知躍上白衣少年的肩頭,簫聲中,兩人迎風(fēng)而舞,白衣飄飄,霓裳爛漫,彩蝶圍繞,月華漫天。
最后,清脆明亮,寥寥數(shù)音,簫聲散去,讓人覺得余音繚繞,意味無窮。
樂知從少年肩頭一躍而下,回身問道:“你是何方神圣?”
少年微微一笑:“登山賞月之人。”
樂知知道此人定非凡人,只覺得他身上有股熟悉的氣息,仔細(xì)辨別又不識。便不再理他,對碧霞元君說到:“你回去吧。”
碧霞元君施禮退去。樂知也要離開,白衣少年卻在后面跟著她,樂知頭也不回問道:“為何跟著我?”
少年看到樂知的樣子,偷笑道:“這山可是你家的?這路可是你開的?”
樂知不再理他,快速離開,回到帳篷,帳篷里只有成之的呼吸聲,樂知快速褪去外衣,鉆進(jìn)被窩里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