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老: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水平,是因為他不僅勤于學習,還勇于實踐。他經常親自參與到各種工程的建設中,親自動手解決問題。這樣,他的理論知識得到了充分的實踐檢驗,也讓他的技藝更加精進。張韶的成就,是勤奮和智慧的結晶啊。
李琦:我明白了,他的成功,是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實踐的執著追求的結果。他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的老師墨子很嚴格,但張韶成也很勤奮,所以他的技藝每天都在進步。
在秦代,墨子以其嚴格的教育方法和對弟子的高標準要求而著稱。他不僅強調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墨子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出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實用型人才。因此,他提倡“兼愛”和“非攻”的思想,強調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反對無謂的戰爭和沖突。張韶成作為墨子的弟子,深受其教育影響。他勤奮好學,不僅在理論上有深刻的理解,更在實踐中展現出卓越的能力。張韶成在墨子的嚴格教導下,學會了如何制作和使用各種守城器械,他的技藝可以與當時的著名工匠公輸班相媲美。
長老: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做公輸班的工匠,他的技藝無人能及,人們都稱他為魯班。他為楚國制造了一種叫做云梯的器械,準備用來攻打宋國。安莉:云梯?那是用來做什么的?長老:云梯是一種高大的攻城器械,可以讓士兵輕易地攀爬到城墻上。楚國的國王打算用它來征服宋國。安莉:那宋國不是很危險嗎?長老:是的,情況非常危急。但在這個時刻,有一位智者,名叫墨子。就是我們墨家學派的墨子老師,他聽說了這件事,決定要阻止這場戰爭。安莉:他是怎么做到的呢?長老:墨子不辭辛勞,走了十天十夜,終于到達了楚國。他首先找到了魯班,用智慧和道理說服他,讓他意識到幫助楚國攻打宋國是不義的。安莉:魯班聽了他的話嗎?長老:起初,魯班并不高興,但墨子的智慧和堅持最終打動了他。然后,墨子又去見了楚王,用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和辯論,讓楚王也放棄了攻宋的計劃。安莉:哇,墨子一定非常聰明。長老:是的,墨子不僅聰明,而且非常勇敢。他用腰帶模擬城墻,用木片表示器械,和魯班進行了一場模擬攻防戰。無論魯班如何進攻,墨子總有辦法防守。
當時魯班的眉頭緊鎖,他的眼睛緊緊盯著墨子手中的木片,試圖尋找破綻。他的手指靈活地操縱著腰帶,模擬著城墻的堅固防線。墨子則沉穩地移動著木片,每一次移動都顯得精準而有力,仿佛真的在指揮著千軍萬馬。魯班深吸一口氣,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決絕,他開始模擬著一次猛烈的攻勢。他的手指快速地在腰帶上滑動,模擬著士兵們攀爬城墻的動作,他的動作迅速而有力,仿佛真的在城墻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斗。墨子不為所動,他的眼神冷靜而堅定,手中的木片輕輕一轉,模擬著城樓上的投石機,木片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的弧線,精準地落在魯班模擬的士兵群中,模擬著石塊的威力,將魯班的攻勢一一化解。魯班不甘示弱,他模擬著士兵們使用云梯,手指在腰帶上快速地上下移動,模擬著云梯逐漸靠近城墻的過程。他的動作充滿了力量感,每一次移動都顯得異常真實。墨子則模擬著城墻上的弓箭手,他的手指輕輕一彈,木片在空中劃過一道道弧線,模擬著箭矢飛射而出,每一次射擊都精準地擊中魯班模擬的云梯,將其一一擊退。兩人的模擬攻防戰越來越激烈,魯班不斷地變換著攻擊方式,而墨子則總是能夠找到應對之策。他們的手指在腰帶和木片上舞動,仿佛真的在指揮著一場宏大的戰爭,每一次攻防都充滿了緊張和刺激。
安莉:那最后呢?長老:最后,魯班和楚王都被墨子的智慧所折服,他們放棄了攻城的計劃。宋國因此得救了,而墨子的“非攻”和“兼愛”的思想也被人們傳頌。安莉:這個故事真讓人感動,墨子不僅救了宋國,也讓我們看到了智慧和和平的力量。
安莉(帶著一絲敬畏):“李琦你看這個張韶成做的機械,它的制作技藝太棒了,是不是也可以媲美公輸班的技藝了。”李琦(點頭贊同):“是啊,安莉。公輸班可是春秋時期的工匠之祖,他的技藝和發明至今還被我們所傳頌。但這位工匠,他的作品確實也讓人眼前一亮。”安莉(好奇地):“那公輸班都有哪些了不起的發明呢?”李琦(回憶著):“哦,他發明的東西可多了。比如說,他制作了一種能夠自動行走的木鳥,據說能在天上飛好幾天。還有,他還設計了一種自動灌溉的水車,大大提高了農田的工作效率。”安莉(驚嘆):“哇。這么厲害”李琦(微笑):“確實如此。他的技藝不僅在實用性上無可挑剔,還在藝術性和創新性上達到了新的高度。就像這個機械,它不僅能夠完成復雜的任務,外形設計也極具美感。”安莉(若有所思):“我聽說公輸班還培養了很多學徒,他的技藝和精神被一代代傳承下來。”李琦(點頭):“沒錯。他總是說技藝無止境,只有不斷學習和探索,才能不斷進步。”安莉(充滿敬意):“看來,無論是公輸班還是這位現代的工匠,他們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李琦(鼓勵地):“是的,安莉。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對技藝的執著和對創新的追求,這樣我們也能在自己的領域里創造出令人驚嘆的作品。”兩人相視一笑。
長老捋了捋他那花白的胡須,眼中閃爍著對年輕人的贊賞,他緩緩地對安莉說道:“安莉,你可曾見過那位年輕人的作品?”安莉點了點頭,眼中充滿了敬意:“是的,長老。他的作品讓我驚嘆不已。他的木雕,仿佛能讓人感受到木頭的呼吸,每一件作品都充滿了生命力。”長老微笑著,繼續說道:“確實如此,他的技藝在木雕上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那么,你見過他的石雕嗎?那可是將堅硬的石頭賦予了生命。”安莉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她興奮地回答:“見過,見過!他的石雕佛像,面容慈祥,衣褶仿佛在風中輕輕飄動,讓人心生敬畏。而他的戰士雕像,肌肉線條分明,鎧甲上的鱗片清晰可見,仿佛隨時準備投入戰斗。”長老點了點頭,他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神秘:“他的金屬工藝也同樣令人稱奇。他打造的劍,鋒利無比,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仿佛能切斷一切阻礙。”安莉的臉上露出了向往的神色:“還有他制作的首飾,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無論是鑲嵌的寶石,還是雕刻的花紋,都顯示出他對美的追求和對工藝的尊重。”長老深深地看了安莉一眼,語重心長地說:“安莉,這位年輕人的技藝,不僅僅在于他的手法,更在于他對工藝的熱愛和對完美的執著。他的每一作品,都是他心血的結晶,都是他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的體現。”安莉認真地聽著,她的眼神堅定:“長老,我明白了。他的技藝和精神,都是我們年輕一代應該學習和傳承。”
長老:“他的生活簡樸,穿著草鞋,步行天下,以實際行動踐行墨子的教誨。在秦代,墨子的教育方法和思想對張韶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僅在軍事防御技術上有所建樹,更在推廣墨家思想、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韶成的名聲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理論,更因為他解決了當地的水患問題。當地發生了洪水,利用他的水利知識,建造了水利工程,控制了洪水,保護了人民的安全。因此,人民非常尊敬他,學術界也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他的名字傳到了秦始皇的耳中,引起了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的極大興趣。秦始皇,作為統一六國的霸主,對于各種學問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能夠增強國力、提升威望的技藝。一天,秦始皇下旨,召張韶成進宮。使者帶著詔書,快馬加鞭地來到了張韶成的居所。
使者的馬蹄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他穿過了咸陽城的石板街道,兩旁是高聳的城墻和整齊的屋檐。張韶成的居所位于城東,那里是文士和工匠居住的地方,不同于貴族的奢華府邸,這里的建筑更顯得樸素而實用。使者在一扇簡樸的木門前停下,門上雕刻著簡單的幾何圖案,透露出主人的謙遜與內斂。他輕叩門環,不久,門緩緩打開,露出張韶成的面容。他身著一襲樸素的灰色長袍,頭發整齊地束在腦后,眼神中透露出一絲驚訝。張韶成的庭院并不寬敞,但收拾得井井有條。幾株翠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出沙沙的響聲。庭院中央有一口井,井水清澈見底,旁邊擺放著幾個陶制的水桶,顯然是日常取水之用。使者沒有多言,直接將詔書遞給張韶成。張韶成接過詔書,只見上面用篆書寫著秦始皇的旨意,字跡工整而有力。他微微皺眉,心中明白,這突如其來的召見,必定與他近來的發明有關。居所的內部布置簡單,墻壁上掛著幾幅字畫,都是張韶成親手所作,筆觸間流露出他對工藝和機械的熱愛。一張木制的工作臺上,散落著各種工具和圖紙,顯然是他平日里研究和制作的地方。張韶成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次進宮,或許將是他人生的轉折點。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向使者點了點頭,表示愿意隨他進宮。使者隨即領著他,踏上了前往皇宮的路途,而張韶成的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心中既激動又緊張。他知道,這不僅是一次展示自己學識的機會,更是一次為墨家學派爭取榮譽的時刻。
在準備進宮的幾天里,張韶成翻閱了大量的古籍,整理了自己對玉石的所有研究和見解。他知道秦始皇對玉石有著特殊的喜好,因此他特別準備了一些關于玉石的珍貴資料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終于,張韶成在使者的陪同下,踏上了前往咸陽的路途。一路上,他的心情復雜,既有對即將見到的秦始皇的敬畏,也有對自己能否滿足帝王期待的不安。到達咸陽后,張韶成被引至皇宮的一間雅致的書房。
張韶成站在書房的門口,深吸了一口氣,試圖平復自己的心情。書房的門緩緩打開,他邁步進入,只見室內布置得極為考究,墻上掛著精美的山水畫,書架上擺滿了各種古籍和竹簡,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墨香。秦始皇正坐在一張寬大的書桌后,他的身影在燭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威嚴。張韶成不禁感到一陣緊張。秦始皇見張韶成進來,微微點頭示意,聲音沉穩而有力:“張韶成,朕聽聞你博學多才,今日特召你來此,有何見解,盡管說來。”張韶成躬身行禮,心中雖然緊張,但聲音卻盡量保持平穩:“陛下,草民對天文地理略知一二,對治國之道也有些淺見。今日得見陛下,實乃草民三生有幸。”秦始皇微微一笑,似乎對張韶成的謙遜態度頗為滿意:“朕的帝國正在崛起,需要各種人才。你若真有才華,朕自然不會埋沒。不過,朕也想聽聽你對當前形勢的看法。”張韶成略一沉吟,便開始闡述自己的觀點:“陛下,當今天下,諸侯割據,戰亂頻仍。但陛下英明神武,已經統一六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局面。然而,統一之后,如何穩固江山,如何讓百姓安居樂業,才是當務之急。”秦始皇聽得認真,不時點頭,示意張韶成繼續說下去。張韶成接著說:“草民認為,首先,應當加強中央集權,確保政令暢通無阻。其次,應當推行均田制,讓百姓有地可耕,有食可吃。再次,應當興修水利,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最后,應當重視教育,培養人才,以文治國。”秦始皇聽完,眼中閃過一絲贊賞:“張韶成,你的觀點頗有見地。朕的帝國確實需要像你這樣的人才。朕會給你機會,讓你展示你的才華。不過,你也要記住,朕的耐心是有限的,若你不能證明自己的價值,朕也不會留情。”張韶成心中一凜,他知道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也是一次嚴峻的考驗。他再次躬身行禮,堅定地說:“陛下放心,草民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托。”
秦始皇微微頷首,目光如炬,他轉向張韶成,語氣中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威嚴:“墨家主張兼愛非攻,而寡人的帝國需要的不僅僅是和平的理念,更需要實際的行動和策略。你能夠將墨家的學說與帝國治理結合起來,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么。”張韶成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是一次關乎自己命運的考驗,他必須展現出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他緩緩開口:“陛下,墨家之兼愛非攻,其核心在于減少無謂的爭斗,促進天下大同。在陛下的帝國中,我們可以將這一理念轉化為促進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和諧共處,減少內部矛盾,從而穩固帝國的根基。”“具體而言,草民建議,首先,可以在各地設立墨家學堂,教授兼愛非攻的理念,讓百姓明白,和平共處的重要性。其次,可以借鑒墨家對于工藝和科技的重視,鼓勵工匠創新,提高生產效率,以科技的力量減少因資源爭奪而引發的沖突。再次,可以利用墨家對于防御工事的精通,加強邊防,確保帝國的安全,同時減少不必要的軍事擴張。”秦始皇的眼中閃過一絲興趣,他示意張韶成繼續說下去。“最后,陛下,墨家還強調節儉和實用,這與陛下提倡的法制精神不謀而合。我們可以在朝廷中推行節儉之風,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將資源用于民生和國家建設。同時,通過法律來規范百姓的行為,減少因私欲而引發的爭斗。”秦始皇聽完,沉默了片刻,然后緩緩開口:“張韶成,你的想法頗有新意,給你一個機會,去實踐你的這些想法。但記住,朕需要的是結果,而不是空談。你可有信心?”張韶成堅定地回答:“草民有信心,定不負陛下所托。”秦始皇點了點頭,他知道,這個年輕人或許真的能給他的帝國帶來一些改變。但他也清楚,任何改變都必須在不動搖帝國根基的前提下進行。
張韶成跪拜行禮,然后被允許起身。秦始皇又開口道:“張韶成,你對玉石有著深入的研究,今日召你前來,正是想聽聽你的見解。”張韶成深吸一口氣,開始講述他對玉石的理解,從玉石的成因、分類,到玉石的鑒賞和使用,他都一一詳細闡述。他提到了玉石的溫潤、堅硬和光澤,以及它們在禮儀、裝飾和象征中的重要地位。秦始皇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表示贊同。他對張韶成的學識和見解表示贊賞,他的專業知識和對細節的掌握讓秦始皇非常滿意。
秦始皇,這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六國的皇帝,以其雄才大略和鐵腕政策聞名于世。他不僅統一了度量衡、貨幣和文字,還修建了萬里長城,奠定了中國封建社會的基礎。在一次朝會上,秦始皇端坐在龍椅之上,目光如炬,掃視著殿下的文武百官。他的聲音威嚴而有力,回蕩在大殿之中:“聽聞,近日有位賢才張韶成,其才智過人,治國理政頗有見地。決定任用此人,以助我大秦之強盛。”群臣聞言,紛紛低頭,不敢直視秦始皇的目光。他們知道,皇帝的決定不容置疑,他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秦始皇繼續說道:“只有真正的人才,才能助我大秦走向更加輝煌的未來。”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更加銳利:“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以寡人的意志為指引。寡人將不遺余力地選拔和培養人才,讓大秦的江山更加穩固。”殿下的官員們紛紛跪拜,高呼:“陛下英明,吾等愿效犬馬之勞,為大秦的繁榮昌盛貢獻畢生之力。”秦始皇微微點頭,他的威嚴和決斷,再次在這一刻得到了彰顯。他知道,只有不斷地吸納和利用人才,才能確保大秦的長治久安,才能讓自己的威嚴和影響力,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長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