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思:帕特農神廟,那是一座位于雅典衛城的古神廟,是古希臘建筑的典范。它的設計嚴謹而和諧,采用了多立克柱式,簡潔而有力。神廟的正面有八根柱子,兩側各有十七根,支撐著厚重的石梁和大理石屋頂。
艾萍:聽起來真的很壯觀。那些柱子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劉思:每根柱子都微微向內傾斜,這是為了適應人眼的視覺錯覺,使得建筑看起來更加穩固。柱子上方的橫梁裝飾著精美的浮雕,描繪了古希臘神話中的場景,如雅典娜的誕生和與波塞冬的爭斗。這些浮雕線條流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展現了古希臘雕塑家的高超技藝。
艾萍:哇,那奧林匹亞體育場呢?我知道那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地。
劉思:沒錯,奧林匹亞體育場是古希臘體育精神的象征。這個體育場規模宏大,能夠容納數萬名觀眾。體育場的看臺由泥土和石塊堆砌而成,呈半圓形,圍繞著中央的賽道。賽道本身是用壓實的泥土制成,周圍裝飾著精美的馬賽克和雕塑。
艾萍:真是令人震撼,那些古代的運動員們在這樣的場地上競技,一定非常壯觀。
劉思:確實如此。陽光明媚的一天,成千上萬的觀眾從四面八方涌來,他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臉上洋溢著期待和興奮。隨著號角聲響起,運動員們開始入場,他們裸著上身,只穿一件簡單的運動短褲,肌肉線條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艾萍:他們看起來一定非常自信和強壯。
劉思:是的,他們步伐有力。每個運動員都經過了長時間的艱苦訓練,只為了在這一天證明自己的實力。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比賽開始了。首先是短跑項目,運動員們蹲在起跑線上,身體前傾,等待著起跑的信號。
艾萍:那種緊張的氣氛。
劉思:沒錯。信號一響,運動員們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塵土在他們的腳下飛揚。觀眾們的歡呼聲和吶喊聲震耳欲聾,他們揮舞著手中的旗幟和花環,為自己喜歡的運動員加油助威。
艾萍:那場面一定非常熱烈。
劉思:非常熱烈。比賽結束后,勝利者會被戴上橄欖枝編織的花冠,這是最高的榮譽。他們的名字會被載入史冊,成為后世傳頌的英雄。而失敗者也會得到尊重,因為他們展現了奧林匹克精神——追求卓越、尊重和公平競爭。
艾萍:這真是體育精神的完美體現。那些古老的比賽,跟現在差不多。
劉思:正是這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體育競技,它也承載著文化、宗教和政治的意義。它是一種和平的慶典,讓不同城邦的人們聚集在一起,通過體育競技來展示力量和團結。
艾萍:真是太神奇了,你居然親眼見證了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盛況。
李琦:其實跟現在也差不多,你每四年看的那個奧運會也那樣。
安莉:我覺得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最好看。
安莉:艾萍,你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嗎?那真是一場視覺和文化的盛宴啊!
艾萍:當然記得,安莉。那屆奧運會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了。開幕式上那幅巨大的畫卷,還有煙火形成的“腳印”,真是太壯觀了。
艾萍繼續說道:我當時在電視前看得目不轉睛。尤其是李寧點燃主火炬的那一刻,整個國家體育場都沸騰了,那種激動人心的感覺至今難忘。
安莉:是的,那一幕太震撼了。而且,你不覺得我們的運動員表現得特別出色嗎?在體操、跳水和乒乓球項目上,我們贏得了那么多獎牌。
李琦:確實,那屆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成績太令人驕傲了。還有那些志愿者,他們的服務真是太棒了,讓全世界都看到了我們的熱情和友好。
艾萍:沒錯,他們的微笑和熱情是北京奧運會的另一道亮麗風景。閉幕式上,各國運動員歡聚一堂,那種團結和歡樂的氣氛也讓人難以忘懷。
安莉:是啊,雖然奧運會的火炬已經熄滅,但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和美好記憶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艾萍:確實如此,安莉。那屆奧運會讓世界看到了一個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中國。它的成功舉辦,為我們的國家和奧林匹克運動都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安莉:不僅是全世界,而是全宇宙。
李琦:我們也是在墨星星球看的地球的奧運會。
劉思:外星人也看我們地球的奧運會啊。
安莉:不僅是奧運會,還有電視劇,綜藝,話劇,小品,二人轉。
艾萍:還有相聲唄。
李琦:對對,還有郭德綱和于謙。
劉思:外星人看相聲是啥反應?
安莉:我們能懂地球人的幽默。
艾萍:那可不好說,畢竟文化差異擺在那兒呢。
劉思:對啊,咱們的相聲講究個說學逗唱,外星人能跟上節奏嗎?
李琦:墨星星球人看了郭德綱的相聲,笑得那叫一個歡實,尤其是那個“我要反三俗”的段子。
安莉:哈哈,我們的幽默感很高的,“反三俗”輕易都能get到。
艾萍:墨星星球人笑的不是段子本身,是郭德綱那一臉正經的表情。
劉思:對啊,郭德綱那表情,比段子還逗,你說他怎么就能那么嚴肅地說笑話呢?
李琦:這就是藝術啊。郭德綱那是用最嚴肅的表情,說最搞笑的笑話。
劉思:那墨星人是不是也學會了這一招,用最嚴肅的表情,說最搞笑的笑話?
安莉:那可不一定,我們墨星星球人用最搞笑的表情,說最嚴肅的笑話。
艾萍:哈哈,那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墨星人的嚴肅表情,想想就滑稽。
劉思:墨星星球人會不會也搞個“我要反三俗”的活動?
艾萍:他們可能搞個“我要反四俗”、“我要反五俗”,比咱們地球人還多一俗。
艾萍:那他們的“反俗”是反啥呢?反吃太多、反睡太久?
劉思:說不定他們反的是“反三俗”本身,畢竟他們可是外星人,得有點外星人的特色。
艾萍:那咱們地球人是不是也得學習學習,搞個“我要反四俗”?
劉思:那咱們得先搞清楚,咱們的“三俗”是啥,別到時候反錯了。
李琦:你們得先自我反省,別到時候反成了“四不像”。
安莉:你們還是先把自己的“三俗”搞清楚再說吧,別讓墨星星球人看笑話。
劉思(自言自語):唉,我們墨星星球的居民啊,真是越來越沒文化了,整天就知道追那些庸俗的星際網紅,我得反三俗!
艾萍(好奇地走過來):劉思,你在那叨咕什么呢?什么反三俗?
劉思(一本正經):艾萍啊,你有所不知,反三俗是當前墨星星球的大趨勢。我作為一個有文化、有品位的墨星星球人,必須站出來,抵制那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東西。
艾萍(疑惑):哦?那你平時都怎么反三俗呢?
劉思(得意洋洋):我啊,從來不看那些沒營養的電視劇,不玩那些無聊的星際游戲,我只看高雅的節目,比如……比如……
艾萍(打斷):比如什么?
劉思(尷尬地笑):比如……那個……最近那個《星際大美女》你看了嗎?我可是一集不落的追著呢!
艾萍(揶揄):那不是星際宮斗劇嗎?里面勾心斗角的,不也挺庸俗的?
劉思(急忙辯解):不不不,這你就不懂了,我看這個是為了研究星際歷史,了解星際宮廷文化,怎么能說是庸俗呢?
艾萍(笑):那你昨天還在朋友圈分享了一首墨星星球神曲,那歌詞挺直白的,你怎么解釋?
劉思(臉紅):那個……那個是為了研究現代墨星星球流行文化,我得跟上星際時代的步伐,怎么能說是媚俗呢?
艾萍(調侃):劉思,我看你就是嘴里喊著反三俗,實際上自己也沒少沾邊啊。
劉思(尷尬):艾萍,你這話我就不愛聽了。我這是在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既要批判,也要包容,這樣才能推動墨星星球文化的進步嘛。
艾萍(大笑):行了行了,劉思,你就別給自己找借口了。我看啊,你還是先從自己做起,少看點星際宮斗劇,少刷點星際神曲,多讀點書,這才是真的反三俗。
劉思(若有所思):艾萍,你這話說得有道理,我得好好反思一下。
兩個孩子言行不一,諷刺了表面上反對三俗,實際上自己也沒少接觸三俗內容的墨星星球人,同時也提醒墨星星球的居民要真正從自身做起,用實際行動來反對三俗。
李琦:你們很有說相聲的天賦啊。
艾萍:那是必須的,咱們地球人的幽默還是墨星星球人比不了的。
劉思:外星人有沒有自己的相聲啊?
艾萍:那肯定有啊,他們的相聲,那得是宇宙級的。
劉思:宇宙級相聲?那得是啥樣的啊?
艾萍:我猜啊,他們的相聲,得是量子糾纏式的,說一句話,整個宇宙都能聽懂。
劉思:那咱們地球人的相聲在他們那兒,豈不是小兒科了?
艾萍:那可不,咱們的相聲在他們那兒,頂多算個入門級別的。
劉思:那咱們得加把勁了,爭取讓地球相聲沖出地球,走向宇宙!
艾萍:對,咱們得讓外星人也見識見識,啥叫地球的幽默!
李琦:行了行了,我們已經見識了你們的段子能力了,別老想著外星人了。
劉思:咱們先把自己逗樂了,再去逗外星人!
艾萍:地球相聲,宇宙第一,沖出地球,走向宇宙!
安莉噗的笑出了聲,真是可愛的朋友。此刻安莉的感覺如同春風拂過湖面,溫柔而和煦。她看著眼前這群充滿活力和幽默感的朋友們,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寵溺。她輕輕地搖了搖頭,嘴角掛著一抹淡淡的笑意,說道:“你們啊,真是讓人又愛又氣。不過,有你們在,生活總是充滿了樂趣。”
李琦:“你們總是那么天馬行空,讓人忍俊不禁。”安莉繼續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戲謔,“不過,我倒是很期待有一天,中國的相聲真的能沖出地球,讓全宇宙也笑出聲來。”
她的話再次引發了孩子們一陣歡笑,無論未來如何,只要這群朋友在一起,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黑貓和土狗坐在一旁,享受著這份歡樂時光。
她的話再次引發了孩子們一陣歡笑,無論未來如何,只要這群朋友在一起,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黑貓和土狗坐在一旁,享受著這份難得的歡樂時
黑貓的耳朵不時地抖動著,似乎在捕捉每一個細微的笑點,而土狗則張著大嘴,笑得前仰后合,尾巴在地上拍打著節奏。
每當劉思拋出一個巧妙的包袱,黑貓的眼睛就會閃爍著機智的光芒,仿佛在說:“這個我早就預料到了。”而土狗則總是慢半拍,當黑貓已經恢復平靜時,他才突然爆發出一陣響亮的狗叫笑聲.
劉思:土狗反應慢,咱們笑了它就跟著笑,汪汪的還挺可愛。
艾萍:你說得對,土狗的反應確實慢了半拍。
劉思:它那副模樣,真是讓人又愛又氣。不過,你不覺得它這樣也挺像某些人的嗎?總是跟著別人的情緒走,沒有自己的主見。
艾萍:你這么一說,還真是有點像你。土狗這樣也挺可愛的,至少它不會隱藏自己的情感,開心就是開心,不開心就是不開心。
劉思:對,他更像你。擁有欣賞能力,獨立和自信。
艾萍:我確實有這些優點。這狗看來是狗仗人勢啊。
劉思:“狗仗人勢也是個優點”。
黑貓和土狗互相對視了一眼,土狗的眼中充滿了“你懂的”的神情,而黑貓則會微微點頭,表示贊同。聽著聽著段子,卻變成了段子里的內容。他們默契配合,就像是已經聽了無數次相聲的老搭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