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簡直就是一場宇宙級別的表演!”艾萍的聲音中充滿了驚嘆,她的眼睛緊緊盯著那道正在形成的火星環。
劉思點了點頭,他的眼神中也透著一絲神秘:“這不僅僅是自然的力量,還有某種我們尚未理解的科技在背后操控著一切。那個空腔里的機械計算機,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計算裝置,而是一個能夠操控天體運動和能量的超級控制器。”
“超級控制器?”艾萍重復著這個詞語,“你是說,那個機械計算機能夠像操縱棋子一樣操縱整個星球和衛星的運動?”
“沒錯。”劉思點了點頭,“火衛一的加速撞擊,以及環的形成,可能都是它精心設計的結果。”
劉思微微一笑:“這個機械計算機的原理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它利用的是一種叫做‘引力場調制’的技術。簡單來說,它能夠精確地操控引力場的強度和方向,從而改變天體的軌道和運動軌跡。”
艾萍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問道:“引力場調制?這怎么可能?”
劉思:就是通過一些方法來調節引力場的強度或者分布。比如,引力場本來是物體質量產生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特殊的手段來改變它。
艾萍:控制物體的重量或者移動物體?
劉思:引力場可以由等離子體的湍動和電磁場直接驅動。我們可以利用這個原理,在飛船內部構建等離子體諧振腔,施加強磁場激發等離子體的湍動,通過電磁調制讓湍動縱波形成定向引力梯度,這樣就能實現人工引力的可調節性。
艾萍:在高頻引力波探測中,科學家們利用高斯光束調制的靜磁場,當高頻引力波進入這個磁場時,會誘導出一個同頻率的一階電磁響應信號,這個信號的強度和引力波的振幅成正比,這樣就能探測到引力波了。
劉思:有一種引力加速度調制裝置,包括微粒、調制模塊、真空模塊、捕獲模塊、探測模塊等等。調制模塊通過飛輪的周期性運動實現對力或加速度的調制,這種裝置可以用于量子傳感、精密測量等領域,實現對引力加速度的高精度標定。
艾萍:通過調制引力場,可能實現無推進劑的航天推進,飛船在無推進劑的情況下也能獲得動力,甚至突破光速限制呢。
劉思點了點頭:“我知道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這個機械計算機顯然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它通過發射一系列高能粒子束,這些粒子束能夠與天體的引力場相互作用,從而產生微小但關鍵的引力擾動。這些擾動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天體的尺度上,卻足以改變它們的軌道。”
艾萍皺起眉頭:“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難道它有無限的能量供應?”
劉思搖了搖頭:“不,它并不是無限的能量供應,而是利用了一種叫做‘暗能量轉換’的機制。”
艾萍:“暗能量是宇宙中一種神秘的能量形式,它占據了宇宙總能量的大部分。”
劉思:“這個機械計算機能夠將暗能量轉化為可利用的能量,從而為引力場調制提供動力。”
艾萍:“暗能量的負壓特性是關鍵,它就像一種神秘的力量,推動著宇宙加速膨脹。壓強對引力有影響,負壓強就產生排斥力。”
劉思點點頭:“暗能量的狀態方程還會隨時間變化,甚至能越過宇宙學常數限\(w=-1\)!”
艾萍接著說:“是啊,這說明暗能量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它可能不是簡單的宇宙學常數,而是一種動態的能量形式。而且,暗能量的來源也讓人摸不透。”
艾萍:“如果真是暗能量,那它具體是怎么操作的呢?它是怎么讓火星形成這個環的?”
劉思指向正在形成的火星環:“你看,這個機械計算機首先計算出火星和衛星之間的引力平衡點。然后,它通過精確的引力場調制,將一些小衛星和碎片引導到這個平衡點附近。這些碎片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聚集,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環狀結構。”
“那這個機械計算機裝置的目的是什么呢?”艾萍皺著眉頭,“它為什么要讓火衛一撞擊火星,形成一個環?是誰在操作這個機械計算機么?”
劉思緩緩說道:“這個環的形成并不是一個偶然,而是精心設計的。或者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而設計的。”
“比如什么?”艾萍好奇地問。
“這個環是一個巨大的能量收集器。”劉思解釋道,“它能夠利用火星的引力和磁場,收集宇宙中的高維能量,并將其轉化為一種可以被利用的形式。這種能量可能被用來驅動那個機械計算機,或者是為了別的。”
“別的什么?”艾萍追問
劉思平淡的說道:“有人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改變整個太陽系的命運。他們利用這個機械計算機裝置來操控天體的運動,甚至正在改變太陽系的結構,以達到某種未知的目的。”
艾萍:什么目的。
劉思:為了行星x。
艾萍:你是說第九顆行星。
劉思:對。
“在海王星之外的柯伊伯帶,有一些小天體的軌道分布顯得很奇怪。這些異常的軌道暗示著可能存在一個未知的大質量天體在影響它們的運動。”
艾萍點了點頭,似乎明白了些,“那它有什么特征呢?”
“行星X的質量比地球大5到10倍,甚至接近海王星的質量。”劉思說道,“它的軌道非常橢圓,距離太陽非常遙遠,可能在幾百個天文單位之外。它的軌道周期可能長達數萬年,這意味著它繞太陽轉一圈需要數萬年呢。”
“那它一定很難被發現吧。”艾萍感嘆道。
“是的,它距離我們太遠了,而且亮度也很低,所以很難被直接觀測到。”
“如果行星X真的存在,那它對太陽系有什么影響呢?”艾萍繼續問道。
“行星X的引力對柯伊伯帶中的天體產生顯著影響,甚至影響到海王星等行星的軌道。”劉思說道,“它的存在可能會改變我們對太陽系整體結構的理解。”
“如果行星X真的存在,那它會是一個什么樣的世界呢?”
“行星X是一個冰巨星,類似于海王星和天王星。”劉思說道,“它主要由冰和巖石組成,表面被一層厚厚的冰殼覆蓋。
艾萍:那上面能有生命存在嗎?
劉思:這顆行星可能隱藏著極端微生物。這些微生物能耐極高或極低溫度、耐高壓、耐極端酸性環境,甚至耐高水平輻射,生命力太頑強了。
艾萍:2016年的時候,科學家發現海王星公轉軌道之外的一些小天體,它們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呈現出一種奇特的“聚攏”現象。當時科學家就推測,這可能是受到一顆未知行星的引力影響。然后2025年,臺灣清華大學的天文學家潘庭葦領導的團隊,比對了1983年發射的IRAS紅外天文衛星和2006年啟用的AKARI紅外巡天衛星拍攝的全天紅外圖像,發現了一個疑似第九行星的候選目標。
艾萍:第九行星真的存在,那我們對太陽系的認知可就徹底改變了。而且,要是上面真有生命,那更是驚天動地的發現。
劉思:對啊,從太陽系演化角度看,在太陽系末期,第九行星可能會通過引力擾動打破現有行星軌道的平衡,引發一系列行星間的引力博弈,最終導致部分行星被逐出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