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企業重歸平穩后,沈卿白與寧子渲并未安于現狀、耽于逸樂,而是將目光投向更為遼闊的商業版圖,決意并肩開拓新的天地。
寧子渲憑借在慈善畫展活動中積攢的人脈與口碑,敏銳捕捉到文創產業和公益融合的新興商機。她向沈卿白興致勃勃闡述構想:聯合小眾手藝人,將傳統技藝與現代設計結合,推出兼具藝術價值與實用功能的文創產品,收益持續反哺弱勢群體。沈卿白眼中滿是贊賞與認同,迅速調配資源,成立專項調研小組,陪著寧子渲走訪各地手工作坊,深山里的竹編工坊、古鎮中的刺繡小院、市井處的陶藝鋪子都留下他們足跡。
初涉文創,困難接踵。產品設計初稿在市場測試中差評如潮,傳統元素堆砌生硬,現代審美難以契合。團隊士氣低落,寧子渲也陷入自我懷疑,躲在書房對著滿桌設計圖發呆。沈卿白推門而入,將一杯熱茶輕放她手邊,“別氣餒,創新本就荊棘載途,咱一步步來。”他拉著她復盤問題,聘請資深設計顧問,組織創意頭腦風暴,日夜打磨,終讓產品有了靈動新意,古樸刺繡融于時尚包袋,精巧竹編變身家居雅飾,上市便受熱捧,訂單紛至沓來。
與此同時,沈卿白瞄準科技前沿,投身綠色新能源賽道。研發關鍵期,核心技術瓶頸卡住進程,實驗屢失敗,資金如流水消耗,董事會質疑聲漸起。沈卿白在實驗室熬紅雙眼,反復調試參數,寧子渲則穿梭于投資圈,憑借真誠與項目前景,拉來一筆筆“續命”資金。一次,為說服一位謹慎的投資人,寧子渲準備詳盡方案,從行業趨勢剖析到盈利預測,在會議室唇槍舌劍,直至嗓音沙啞,成功拿下注資那一刻,她奔回實驗室告知沈卿白,二人相擁,疲憊卻充滿力量。
雙線奮進中,夫妻檔配合日臻默契。辦公室里,常是寧子渲在這邊與文創設計師敲定細節,妙語連珠激發靈感;沈卿白在那頭和科研團隊研討數據,沉穩指揮攻克難關,中場休息時,相視一笑,分享咖啡與點心,寥寥數語便重燃斗志。
歲月不負勤勉,文創產業蓬勃發展,連鎖店開遍城市商圈,成公益與商業共贏典范;新能源項目亦突破技術壁壘,量產上市,憑高效環保優勢搶占市場份額,引得業界矚目。領獎臺上,沈卿白一身西裝筆挺,寧子渲裙袂飄飄,二人手牽手接過“年度創新企業家”獎杯,鎂光燈閃爍,映照著他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與榮耀。
功成名就未改初心,閑暇時,他們仍會回到老宅,在庭院謀劃未來藍圖。或在夏夜星空下,暢想文創出海、新能源惠及全球,那時的風,輕拂面龐,似在訴說,這場以愛為底色、事業為筆墨的傳奇,還在歲月長卷上,書寫著更絢爛、更心醉著迷的續篇,未來之路,無盡精彩正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