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音樂會的圓滿落幕,為寧子渲的藝術生涯添上了濃墨重彩且溫情四溢的一筆,可還沒等她來得及好好回味這份成功帶來的甘甜,娛樂圈那瞬息萬變、波譎云詭的浪潮便又裹挾著全新的挑戰,洶涌拍岸而來。
隨著她在公益與音樂領域雙軌并行的亮眼表現,知名度水漲船高,關注度呈指數級攀升,各路影視邀約如同雪花般紛紛揚揚飄至眼前。其中一部大制作古裝仙俠劇拋來橄欖枝,制作方看中的正是寧子渲自帶的空靈氣質與超高人氣,邀她出演劇中關鍵角色——一位肩負蒼生福祉、歷經情劫與磨難的仙門圣女。這本是一次絕佳的跨界拓展機會,能讓她的藝術版圖向影視界強勢延伸,然而剛一入局,荊棘便刺痛了前行的腳步。
劇本圍讀會上,寧子渲雖做足功課、對臺詞倒背如流,可面對一眾科班出身、演藝經驗豐富的演員前輩,還是略顯青澀緊張。在對戲環節,情感的拿捏、節奏的把控常與其他演員不合拍,有的前輩委婉提醒,有的則面露不耐,現場氣氛一度尷尬壓抑,讓她內心滿是沮喪與自我懷疑,甚至害怕自己會成為劇組“拖后腿”的存在。
進組拍攝后,高強度的工作節奏遠超想象。古裝扮相雖美,可繁瑣沉重的頭飾、層層疊疊的服飾,每日穿戴卸妝就得耗費數小時,長時間佩戴還導致脖頸酸痛、頭皮發麻。夏日酷暑,橫店影視城的高溫似火爐,在戶外拍攝打戲、威亞戲時,汗水瞬間濕透衣衫,妝容花得一塌糊涂,還要反復NG重來,只為呈現最完美畫面,體力與耐力被極限消耗。
而在劇情拍攝關鍵節點,編劇團隊與導演因創作理念分歧鬧出風波。導演追求畫面唯美、情感細膩,希望給角色更多成長弧光、增添感情戲篇幅;編劇則秉持原著仙俠“大義”內核,強調劇情緊湊、玄幻爭斗主線,雙方僵持不下,拍攝進度被迫擱置,劇組上下人心惶惶,寧子渲夾在中間,不知該如何調適自身表演方向。
沈卿白自是不能看著寧子渲在劇組獨自煎熬,他迅速聯系業內表演名師,利用拍攝間隙,為寧子渲開小灶輔導,從剖析角色心理動機,到微表情、肢體動作設計,一一悉心講解,陪著她反復對戲打磨。每晚收工后,酒店房間就成了臨時排練室,在昏黃燈光下,兩人不斷揣摩臺詞語調、情感層次,直至寧子渲能自信地與前輩們順暢對戲。
針對劇組矛盾,沈卿白以中間調和人姿態出現,組織編劇、導演及制片人三方閉門會議,客觀擺出雙方訴求合理性,提議融合兩者優勢,在保障主線緊湊下,巧妙用“回憶殺”“夢境”等形式融入感情戲份,既不拖沓,又豐滿角色。一番斡旋調解,創作團隊冰釋前嫌,拍攝再度有條不紊推進。
為緩解寧子渲拍攝壓力,沈卿白還化身“后勤大總管”,定制輕便透氣的古裝內襯,準備消暑降溫的冰飲、藿香正氣水等物資,確保她在片場保持良好狀態。威亞訓練時,他在旁緊盯安全保障,鼓勵寧子渲克服恐懼,助其在空中飄逸轉身、揮劍自如,動作行云流水。
可就在劇集拍攝近半,網絡輿論卻掀起惡意風暴。有營銷號斷章取義放出寧子渲拍攝NG的視頻,配上尖酸刻薄評論,嘲諷她“不自量力跨界”“演技災難”,黑粉借機煽風點火,熱搜詞條一度被抹黑內容霸占,粉絲雖奮力澄清,卻也難敵洶洶惡意。
寧子渲看到那些惡評,淚水在眼眶打轉,幾近崩潰。沈卿白緊緊摟住她,冷靜分析道:“這是有人眼紅嫉妒,咱用實力正名。”他聯系劇組放出寧子渲精彩打戲、細膩情感戲的拍攝花絮,邀請劇評人、影評博主提前觀影,撰寫客觀公正評測,展現其演技蛻變與努力付出。隨著一波波正面內容輸出,輿論風向逆轉,觀眾對劇集和寧子渲充滿期待,劇組也順利殺青,為這場跨界挑戰畫上雖波折但圓滿的句號,而寧子渲也深知,未來影視之路漫漫,有愛人支持,每一步都將踏得堅實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