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舞臺的高光時刻漸漸沉淀,寧子渲帶著滿身榮耀與淬煉后的堅韌,踏上歸鄉之路。飛機落地的那一刻,熟悉的氣息撲面而來,她心底涌起強烈的使命感,決心扎根本土,深挖腳下這片文化厚土,可剛一邁步,荊棘便又橫生眼前。
回鄉伊始,她籌備一場以家鄉民間故事為藍本的大型實景音樂秀,欲將古老傳說與現代音樂、舞臺技術完美融合,重現地域文化魅力,為家鄉文旅添彩。選址定在一處有千年歷史的古鎮,本以為占盡地利人和,可實地勘察才發現,重重問題宛如密網,困住前行腳步。
古鎮基礎設施陳舊,電力供應不穩定,舞臺搭建所需電量稍大,便頻頻跳閘,燈光音響設備無法正常運轉,測試數次皆被迫中斷;交通也極為不便,狹窄蜿蜒的街巷難以承載演出期間大量人流、車流,周邊停車場地匱乏,公共交通線路稀疏,游客若前來觀演,通勤成本高、體驗差,項目吸引力大打折扣。
而在內容創作環節,民間故事雖底蘊深厚,可年代久遠、版本繁雜,情節碎片化,如何梳理整合、提煉核心主線成了燙手山芋。音樂團隊想突出流行時尚感,編劇團隊執著于還原故事歷史風貌,兩者難以契合,創作會議上各執一詞,劇本難產,排練進度只能在原地踏步,時間悄然流逝,焦慮在團隊中蔓延。
同時,與當地居民的溝通協調也陷入僵局。部分居民擔憂演出會破壞古鎮寧靜氛圍、帶來噪音污染,對項目持反對態度,甚至聯名向相關部門施壓,申請暫停審批流程,籌備工作瞬間如被按下暫停鍵,陷入僵局。
沈卿白當機立斷,全力破局。針對基礎設施,他聯合專業工程團隊,對古鎮電路進行全面升級改造,鋪設新電纜、增設變壓器,確保電力穩定供應;與當地政府、交通部門多次協商,開辟臨時專線公交,在古鎮周邊空地規劃臨時停車場,繪制詳細導覽圖,優化游客通行路徑,讓出行便捷無憂。
為統一創作思路,沈卿白邀請民俗專家、資深劇作家坐鎮研討,從民間故事起源、傳承脈絡梳理情節,提取蘊含的人文精神與情感內核,確定既尊重歷史、又具現代演繹空間的故事主線。音樂與編劇團隊依據主線,各取所長,融合古樸曲風與當下流行編曲技法,編寫兼具文化韻味與觀賞性的演出劇本,排練順利重啟,古鎮中樂聲悠揚、吟誦聲聲。
面對居民抵觸,沈卿白挨家挨戶走訪解釋,發放精心制作的項目宣傳手冊,詳述演出環保措施、噪音控制方案,承諾演出結束后對古鎮環境“零破壞”,還組織居民代表提前觀看彩排片段,感受藝術魅力與文化傳承意義。居民們態度轉變,撤銷聯名,轉而支持項目,審批流程一路綠燈。
就在萬事俱備、只待首演之際,新的輿論風波卻悄然來襲。有自媒體為博眼球,斷章取義發布古鎮演出“破壞古建筑風貌”“過度商業化”的不實報道,配圖故意選取刁鉆角度、歪曲事實,網絡上質疑聲浪漸起,預售票務再次遇冷,團隊士氣受挫。
寧子渲心急如焚,幾近落淚。沈卿白迅速反應,收集古鎮原始風貌圖、項目設計規劃圖,與實地現狀一一比對,制作詳實辟謠視頻,通過官方賬號發布,澄清建筑保護、商業規劃細節;聯系當地文物保護單位、文旅部門權威發聲,證實項目合規合法、有益文化傳承與地方發展;發動本地網紅、博主實地打卡,分享真實觀感,用口碑扭轉輿論,演出當晚,古鎮燈火輝煌,觀眾沉浸其中,掌聲歡呼聲里,寧子渲深知,本土深耕雖艱,卻有無盡寶藏,未來定將初心如磐,續寫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