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出租車司機說應該樂呵的、往后還有大把時光,青青覺得非常對,她好像也看到了未來的“曙光”。
可是也聽到司機說,他不想讓自己閨女有壓力,只希望自己閨女開心就好。青青又清醒的意識到:在這個世界上,親人和“親人”可真不一樣。
“師傅,聽你說了會話,感覺當你女兒一定非常幸福。”青青想要換個心情,于是找話題說。
“我女兒幸不幸福我倒是不知道,我就是盡量管好自己。”司機通過后視鏡看了眼青青。
“這么說吧,自從我和孩子她媽結婚,我就沒跟她紅過臉。我倆結完婚第二年就有我閨女,在我閨女面前,我和她媽從來不吵架。”司機又補充道。
“那你們的生活一定非常幸福,真好!你的女兒也一定非常的開朗、樂意交朋友。”青青捧著說。
“和諧,也算是挺幸福吧。我就覺得,有什么事兒,我一個男的,忍一步退一步都沒什么,因為是至親的人。我閨女,她大大咧咧慣了,都30來歲了,我看她的行為舉止還和小孩兒似的呢!”話剛說完,司機得意洋洋咧了咧嘴,似笑非笑。
“我看她那不是大大咧咧,那是隨著您的脾氣了,樂觀豁達,一看你們都是有福之人。”青青羨慕地說。
“借你吉言,姑娘!就你這么會說話,能說會道的,還有什么想不開的。遇到什么事兒,別給自己添堵,犯不上點事兒!”司機又勸起了青青。
有一種心理現象,屬于“滑坡效應”。大概意思里就是,自己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時,容易想更多。一旦往壞處想了,就剎不住,會把事情想得越來越壞,越壞自己卻控制不住得越要想,導致自己陷得更深,感覺像是被“困”在了里面。
青青從“家”出來時候的心情就跌倒了谷底。本來以為聽司機說會話、自己和他聊幾句會轉移一下注意力,可是卻還是總想到之前的事情。
“我答應幫還房貸時是27歲。我是早早就不上學了,早早就開始在外面打雜工掙錢,可是我一個人在外頭不用吃飯、不用找地方住嗎?媽媽她什么時候想過我!我是一直都感激她,可是她對我就一直好嗎?”
“之前那個后爹沒去世的時候,過年我回家,他還姑娘長姑娘短的對我噓寒問暖一番。可是媽媽她、她什么時候關心過我冷不冷、餓不餓!。”
“平時的時候,保證不給我打電話。一打電話的時候,不是要這個錢,就是那個錢。我又不是印鈔機,我哪來那么多的錢!”
“一個月還1460塊,我總共還了三年零四個月。對于有錢人來說,五六萬塊錢根本不算什么,可我都干的是什么工作?我一個月才掙多少錢?我難道就不能給自己買點兒什么?”
“我離家那么遠,自己做闌尾炎手術。工作的同事抽空都會去看看我,給我買點兒什么,囑咐我應該注意些什么。”
“家里頭有沒有人問過我,‘嚴不嚴重啊?有沒有錢了?’!他們是離得遠,可是知道消息了,連個電話都沒給我打過。我因為房貸忘還了,‘媽媽’她給我打電話催我還房貸!!”
“我一氣之下,我怎么還會再還房貸!房本沒我名兒,房子我不住。大嫂當初說手頭寬裕了,他們就和我一起還。可是我說做手術,手頭沒錢了,房貸還不上了,大哥卻給我打電話,把我罵一通。這回‘媽媽’說有病,我給他打電話問問,他可能連我的號都刪除了,還問我是誰呢!我都這么大的人了,我還什么都不明白嗎!!”
青青想到這些,心都跟著抽著疼,是徹徹底底、止不住的疼。
“什么事兒別鉆牛角尖兒,放過別人也放過自己。”司機看青青皺眉頭,他來了這么一句。
“嗯,知道了師傅。”青青回過神。
“不用客氣。后備箱開開了姑娘,45元。”
“好,我給你掃碼。謝謝你載我,謝謝你的話。”
回趟“家”,屁股沒坐熱乎,飯菜沒吃到一口,青青買票又往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