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老道士,那天約好,要一起將當年戰亂中遺失的典籍,一一搜集,回憶重新編輯,結合現代的醫學科學發現,取其精華,形成體系。希望繼承師祖的遺志,將道教文化傳承下去,并發揚光大。兩個老人,做了手術,回去靜養了。
這邊,張主任還有一個月就退休了,他仍然在忙著。他找了許多心胸外科的影像資料,也整理了自己的幾箱子筆記,心得,打算退休后好好整理成書。
張主任臨床經驗,帶教經驗豐富,實際操作中曾經遇到許多突發情況,比如,心胸外科手術創傷大,手術野卻小,操作精細,不易觀察,不方便多人教學,一般用豬心給學生練習,年輕時,沒有專業實驗動物基地,就經常去肉聯廠,自掏腰包,買實驗用的無菌胎豬,用完給學生改善伙食。
心胸外科往往需要體外循環系統,操作復雜,需要時刻密切關注儀器數據,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判斷,注意力要求高,易發生并發癥。
有些心腦血管的狹窄,高血壓,建議藥物保守治療,也可以達到較好效果,無創傷治療,微小創傷治療能減輕病人負擔。
但某些微觀手術,需要介入治療,機器人輔助手術,可以方便操作,提高治療效果,避免長期服藥帶來的臟器負擔,要平衡等等。
由于移植用人類器官,資源稀缺,不可否認業內有黑色地下交易市場,如鬼魅,但現在生物培育人工器官,電子器官,生物材料替代用心臟瓣膜,人工肺等技術在不斷發展,要與時俱進,學習試用,最大限度減少病人的等待時間,總之要盡可能讓病人少花錢,少跑腿,避免更大的痛苦,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
書中涵蓋所有心胸外科臨床常見病癥。
心胸外科可以分為普胸外科和心臟大血管外科。
常見病包括較多,比如先天性心臟病、冠心病、肺癌、食管癌、縱隔腫瘤、氣胸、肺挫傷、二尖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瓣狹窄等。
1、普通外科:胸部損傷,如肋骨骨折、血胸、氣胸、肺挫傷、心臟損傷等;胸部畸形如雞胸、漏斗胸等,以及肺部良惡性腫瘤、食管良惡性腫瘤、縱膈腫瘤等。
2、心臟大血管外科:先天性心臟病,如動脈導管未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法洛四聯癥等。
3、先天性心臟病:如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等,多因胎兒發育異常所致。
4、冠心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與高血脂、高血壓等有關。
5、肺癌:吸煙、空氣污染等是常見誘因。
6.食管癌:不良飲食習慣、遺傳等因素可能導致。
7.縱隔腫瘤:種類多樣,包括胸腺瘤等。
張主任也經常和年輕的師生交流,現在有一種納米光熱材料,輸入血管后,可以自助識別血栓和損傷血管,并吸附于其表面,經過特殊波長光照,激活發熱特性,物理溶栓,針對性強,過程可控。國內在不斷更新換代。
范杰夫同學,借此機會,和張主任一起結合理論與實踐經驗,逐篇編撰成冊。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