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90后的人生百態

第18章王建群:桃源村的農業希望之光

在山東德州桃源村,那是一個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1993年出生的王建群就在這里長大,作為一名90后,他對這片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感。四周青山如黛,似忠誠的衛士環繞著村莊,山上樹木郁郁蔥蔥,一片生機盎然。綠水潺潺而流,那清澈的溪水在陽光照耀下閃爍著金色的光芒,宛如一條靈動的綢帶穿過田野。廣袤無垠的田野上,麥浪輕舞,似一片金色的海洋在微風中泛起層層漣漪。果樹枝頭掛滿了沉甸甸的碩果,紅彤彤的蘋果、黃澄澄的梨,壓得樹枝都彎下了腰,空氣中彌漫著果實的香甜氣息。這里,就是王建群魂牽夢繞的家鄉,也是他農業夢想啟航的地方。

王建群出生在桃源村一個普通卻溫馨和睦的農民家庭。父親王大山,今年58歲,身材中等,常年的勞作使他略顯駝背,歲月在他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皺紋,猶如古老樹皮上的溝壑,那是他辛勤一生的見證。他的皮膚黝黑且粗糙,那是長期風吹日曬的痕跡。但他的眼神卻永遠是慈祥溫和的,那里面有著對土地和家人深深的愛意。王大山是村里有名的種地行家,他憨厚老實、勤勞質樸,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獨特的種植技巧。

母親劉翠花,55歲,是一位善良樸實的婦女,歲月染白了她的一些頭發,她的臉上總是帶著和藹的笑容,那笑容仿佛能驅散所有的陰霾。她有著一雙粗糙但溫暖的手,這雙手操持著家中的一切,雖然日子過得并不富裕,但家里總是充滿了溫暖。王建群還有一個姐姐叫王秀芳,32歲,長得亭亭玉立,皮膚白皙,有著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她性格溫柔善良,臉上總是洋溢著溫暖的笑容,已經嫁人,時常回娘家看望父母,一家人其樂融融。

王建群身材高大挺拔,身姿矯健,那是長期在田間勞作練就的體魄。他皮膚呈健康的小麥色,臉龐輪廓分明,濃眉下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眼神中總是透著對農業事業的執著和熱情,仿佛藏著無盡的智慧與想法。高挺的鼻梁下,嘴唇時常微微抿著,展現出他堅毅的性格。他的頭發有些粗硬,帶著自然的卷,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棕色,像是被陽光親吻過一般。

王建群自幼便跟著父親在田間勞作,在父親的熏陶下,對農業有著別樣的深情。小時候的他,身材瘦小但卻透著一股機靈勁兒,皮膚因常在陽光下曬而略顯黝黑。當其他孩子在村頭嬉鬧玩耍時,他總是靜靜地跟在王大山身旁。他蹲在田壟邊,那小小的身影在廣袤的田野中顯得格外專注。

微風輕拂,麥浪沙沙作響,像是大自然奏響的輕柔樂章,但他卻渾然不覺,所有的注意力都被眼前的農作物吸引。他微微皺眉,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農作物,那目光仿佛要穿透葉片,直探作物生長的奧秘。他一會兒湊近,仔細觀察葉片上最細微的脈絡,那縱橫交錯的紋理像是神秘的地圖,似乎隱藏著作物茁壯成長的密碼;一會兒又用手輕輕撥開周圍的雜草,查看作物根部周圍的土壤情況,手指在泥土中輕輕摩挲,感受著土壤的濕度和質地。

他嘴里還不時地向父親詢問:“爸,為啥這苗兒有的壯有的弱呀?你看這片葉子,顏色也不太一樣呢。”那稚嫩的聲音中充滿了好奇與渴望,眼神里滿是對知識的急切探尋。陽光灑在他身上,映照出他額頭上細密的汗珠,可他卻絲毫不在意,滿心都是眼前這些充滿生機的農作物。王大山看著兒子這認真的模樣,滿是皺紋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也蹲下來,指著不同的麥苗耐心地解答:“建群啊,你瞧,這苗兒長得弱,可能是這周圍的土肥力不夠,也可能是種子本身就差些。就像人一樣,先天不足后天也難補啊。還有這葉子的顏色,要是發黃,可能是缺水或者有病蟲害。”說著,王大山拿起一株麥苗,將根部展示給王建群看,繼續說道:“你得學會看這些細節,種地可不光是把種子埋下去就行,這里面學問大著呢。”王建群聽得格外認真,眼睛隨著父親的動作轉動,不時地點點頭,那明亮的眼睛中閃爍著對父親的敬佩和對土地更深的好奇。他在心里暗暗發誓,一定要把這些知識都學會,讓這片土地長出最茁壯的莊稼。

憑借自身的努力,王建群考上了山東農業大學的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專業。在大學的圖書館里,陽光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灑在一排排書架上,空氣中彌漫著紙張和知識的氣息。王建群坐在靠窗的位置,他身材已經變得高大健壯,臉龐因青春的活力而洋溢著光彩。

桌上堆滿了專業書籍,從《作物栽培生理學》到《現代耕作技術原理》。他時而全神貫注地閱讀,時而在筆記本上奮筆疾書,眉頭時而緊皺,時而舒展,仿佛在與書中的知識進行一場激烈的對話。在教室里,教授在講臺上講解著先進的農業灌溉系統,他坐在前排,眼睛緊緊盯著黑板,手中的筆不停地記錄著重點。

投影儀上的圖像變換,他的思維也隨之深入,想象著這些灌溉技術如何應用到家鄉的土地上。課后,他總是第一個沖向講臺,向教授請教那些課堂上沒來得及消化的問題,眼神中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

實驗田里,他穿著工作服,在導師的指導下親手操作各種實驗儀器。他小心翼翼地采集土壤樣本,測量其酸堿度和養分含量,每一個步驟都做得一絲不茍。面對復雜的實驗數據,他反復分析、比對,與同學們熱烈討論,試圖從數據中找到提高作物產量和質量的新方法。

學校組織的農業實踐基地考察中,他穿梭在現代化的溫室大棚里,觀察著無土栽培蔬菜的生長情況。他仔細研究著營養液的配方和滴灌系統的運作,還不時向基地的技術人員詢問溫度、濕度控制的技巧。每一個新發現都讓他興奮不已,如同在探索一座知識的寶藏。

即使是假期回到家鄉,他也沒有絲毫懈怠。白天,他跟著父親在田間勞作,實踐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晚上,在昏黃的燈光下,他繼續鉆研農業書籍,將書本知識與田間實際情況相結合,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體系,心中對未來改造家鄉農業的計劃也越發清晰。

大學畢業時,王建群面臨抉擇。城市有高薪工作和繁華生活,但家鄉的土地和鄉親讓他難以割舍。王大山雖盼兒子回來,卻也不想束縛他,對他說:“建群啊,你得想好,留在城里舒坦,回來種地可辛苦呢。”王建群堅定地望著父親,眼神中透著執著:“爸,我學這么多知識,就是為了回來發展咱們的農業,讓村子富起來。”就在這時,姐姐王秀芳也在一旁,她拉著王建群的手說:“建群,姐知道你對這片土地有感情,可種地真的不容易,你要想好了。你在城里能有更好的發展,不用像咱爸媽這么辛苦。”王建群看著姐姐,眼神堅定地回答:“姐,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但是我在城里過得再好,心里也不踏實。我想讓咱們村變個樣,用我學到的知識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這里有我的夢想,我不能放棄。”姐姐看著他,眼中有些淚花,點了點頭說:“那你就去做吧,姐支持你,要是有困難,別一個人扛著。”

回到村里,起初村民并不理解他的做法。身材微胖、大嗓門的李嬸扯著嗓子喊:“建群啊,你讀那么多書,回來種地,有啥用?”李嬸性格直爽、心直口快,她的臉上總是帶著爽朗的笑容,但此刻卻滿是疑惑。村里幾個老人在大樹下乘涼時也議論紛紛,張大爺皺著眉頭說:“這娃,怕是讀書讀傻了,放著城里的好日子不過,回來種地,能有啥出息。”旁邊的劉大爺也附和道:“就是,咱種了一輩子地,還不知道咋種嗎?還用他來教?”

但王建群不在意這些閑言碎語,在自家地里開辟試驗田。他引進新的小麥和蘋果種子,拿著測量工具,精心規劃著每一株小麥、每一棵蘋果樹的種植間距,口中念念有詞,計算著光照和通風的最佳數據,陽光灑在他堅毅的臉龐上,汗水順著臉頰滑落,滴在土地里。

施肥的時候,他根據土壤檢測結果,精確地調配著肥料的比例。他把一袋袋不同成分的肥料搬到地頭,如同對待珍貴的寶物。他用自制的簡易施肥工具,小心翼翼地將肥料施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眼神專注而認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確保每一棵農作物都能獲得充足且合適的養分。

當病蟲害來襲時,他蹲在田間,仔細觀察著葉片上蟲子咬過的痕跡和病變的特征,憑借著在大學實驗室里練就的火眼金睛,迅速判斷出病蟲害的種類。他沒有選擇傳統的農藥噴灑方式,而是采用了生物防治的方法。他在田間放置了許多誘蟲燈和捕蟲網,還引進了害蟲的天敵。他像呵護孩子一般守護著這些有益的昆蟲和鳥類,看著它們在田間穿梭捕食害蟲,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幾個月后,試驗田豐收,小麥產量遠超傳統方法,蘋果又大又甜。村民們開始對他刮目相看。身材魁梧、國字臉透著堅毅、目光炯炯有神且為人熱情有擔當的張村長激動地握住他的手:“建群,你本事大,能不能帶著大家一起干?”王建群欣然答應。

在桃源村頭那棵古老而繁茂的槐樹下,村民們陸陸續續地趕來,大家圍坐在一起,眼神中既有好奇又有疑惑。王建群站在一塊稍高的大石頭上,陽光灑在他身上,勾勒出他自信而堅定的身影。“各位叔伯嬸子們,大家好!”他洪亮的聲音響起,“今天我想和大家說說一些新的農業技術,這些技術能讓咱們的莊稼長得更好,收成更多。”

他先是拿起一株麥苗,舉得高高的,“大家看這麥苗,咱們一直以來種麥子,很多時候都是憑經驗。但現在有了更科學的方法。就拿選種來說,有一種新的小麥種子品種,是經過專家們多年研究培育出來的,這種子抗病蟲害的能力更強,而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也比咱們以前用的種子要好。”

他邊說邊從口袋里掏出一粒新種子遞給前排的張大爺,笑著說:“大爺,您摸摸這粒種子,是不是感覺更飽滿、更有分量?”張大爺粗糙的大手接過種子,在手中翻來覆去地看,瞇著眼說:“嗯,是不太一樣呢。”接著,王建群蹲下身子,用手在地上比劃著種植間距,“咱們種地不能光圖種得多,還得種得好。這種植間距可大有講究。以前咱們可能種得比較密,覺得這樣產量能高,但其實不是。如果種得太密,莊稼之間就會互相爭搶陽光、水分和養分,最后每一株都長不好。就像咱們住房子,要是人太多太擠,住著也不舒服。按照新的科學間距來種,每一株小麥都能有充足的陽光照射,能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水分和養分也能吸收得更充分,這樣長出來的麥子自然就又壯又好。”

說到施肥,他從一旁的布袋里拿出幾種不同的肥料樣本,“咱們以前施肥,可能就是撒點尿素之類的,也不太清楚土地到底缺啥。現在有了精準施肥的方法。這是一種專門針對咱們這片土地土壤成分研制的肥料,它能根據小麥生長的不同階段,提供最需要的養分。而且施肥的量和時間也很關鍵,不是越多越好,得恰到好處,就像人吃飯一樣。”當講到病蟲害防治時,他拿出幾個小盒子,打開其中一個,里面有幾只小蟲子在爬動,一些婦女嚇得尖叫起來,孩子們則好奇地圍上去看。他笑著說:“大家別怕,這是害蟲的天敵,比如赤眼蜂,它們能把害蟲的卵吃掉,從根源上解決問題。而且這種方法對環境沒有污染,種出來的糧食也更健康。”

在講解過程中,不斷有村民提出疑問,有的甚至直接打斷他,語氣中帶著懷疑,王建群始終保持著微笑和耐心,詳細地解答,走到提問的村民身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村里的實際情況,把復雜的農業技術講解得清清楚楚。村民們的表情如同多變的天氣,有懷疑、有好奇、有驚訝,但漸漸地,他們眼中的懷疑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對新方法的期待。

王建群在田間不停地穿梭,指導村民們嘗試新技術。張大爺粗糙的雙手緊握著新的小麥種子,嘴里念叨著:“這玩意兒真能有那么神?”一邊小心翼翼地把種子播撒進土里,每撒下一粒,眼神中都多了一絲期待。

旁邊的幾個年輕人,如充滿朝氣的李偉強和王明鑫,學著王建群教的方法,丈量種植間距,邊量邊討論。李偉強興奮地說:“感覺這方法真不錯,說不定咱們的收成能翻番呢!”王明鑫也點頭稱是。

李嬸和幾個婦女負責施肥,李嬸一邊用瓢舀著肥料,一邊大聲說:“這東西能比咱以前用的化肥好?要是真行,可就省大事兒了。”雖然嘴上懷疑,但手上的動作卻很認真。

果園里的王叔和趙叔等幾位大叔正準備嘗試生物防治病蟲害,他們看著盒子里那些小小的赤眼蜂,滿臉不可思議。王叔皺著眉頭說:“這小蟲子真能把那些害蟲干掉?”但還是按照王建群的指導,把裝著赤眼蜂的盒子打開,輕輕地放在蘋果樹下。

放完后,他還蹲在旁邊觀察了好一會兒,嘴里嘟囔著:“希望你們這些小家伙能管用啊。”

孩子們在田間跑來跑去幫忙傳遞工具,眼中閃爍著新奇的光芒,小男孩童童好奇地問父親:“爹,這些新方法真能讓我們家的蘋果變得更大更甜嗎?”他父親笑著摸了摸他的頭說:“等過些日子就知道啦,要是成了,以后咱就不用愁收成了。”王建群忙碌而堅定的身影在田間穿梭,他鼓勵著大家:“叔伯嬸子們,兄弟們,咱們就按這個方法來,肯定能行,剛開始可能不太習慣,但這些新技術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然而,農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在一個夏日,桃源村遭遇了罕見的暴雨洪澇災害。那雨如傾盆般倒下,天空仿佛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雨水肆虐著大地。河水迅速上漲,漫過了河岸,沖向田野。

大片的農田被淹,小麥倒伏在水中,像是被打敗的士兵,蘋果也被雨水打得掉落一地,樹枝折斷,一片狼藉。王建群看著受損的莊稼,心如刀絞,他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痛苦與失落。“難道就這樣放棄嗎?”他在心中問自己,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順著臉頰流淌。“不行,不能被打倒。”他咬了咬牙,重新振作起來,心中燃起一股不屈的火焰。

他迅速組織村民,帶領大家挖溝排水,在泥濘中艱難前行,褲腿上沾滿了泥巴。他扶起倒伏的麥苗,手上被麥茬劃破也渾然不覺,只是一心想著盡可能減少損失。同時,他也意識到傳統種植難以抵御自然災害,便開始研究農業保險和防災減災技術。

在艱難地度過這次災害后,王建群更加堅定了發展綠色環保農業的決心。他深知傳統農業依賴大量化肥和農藥雖能在短期內提高產量,但長期下來,弊端重重。

大量使用化肥會導致土壤板結,原本松軟肥沃的土地變得堅硬,透氣性變差,肥力逐漸下降。而且化肥的過度使用還會污染周邊的水源,使河水不再清澈,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農藥的頻繁噴灑不僅會使害蟲產生抗藥性,越來越難以防治,還會殘留在農作物上,危害人們的健康。

而綠色環保的種植方式,比如使用有機肥料、采用生物防治病蟲害的方法,雖前期投入成本較高,見效相對較慢,但從長遠看,卻有著諸多好處。有機肥料能改善土壤結構,使土壤變得更加肥沃和疏松,有利于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生物防治病蟲害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種出的農產品更健康、更受市場歡迎,價格也更高。

經過幾年努力,桃源村的農業發展蒸蒸日上。終于,村民們迎來了收獲的時刻。麥田里,原本綠油油的麥苗變成了金黃的麥浪,在微風中起伏翻滾,發出沙沙聲響,像是豐收的樂章。

張大爺站在田埂上,望著飽滿的麥穗,眼中閃著激動的淚花,粗糙的大手顫抖地撫摸著麥穗,嘴里念叨著:“真是神了,這輩子沒見過這么好的麥子。”

年輕人手持鐮刀收割麥子,動作輕快有力,汗水滾落,臉上洋溢著喜悅,興奮地喊著:“這新技術就是厲害,產量高,顆粒飽滿,今年能賣個好價錢!”果園里,紅彤彤的蘋果掛滿枝頭,果香四溢。

李嬸和婦女們忙著采摘蘋果,李嬸咬了一口剛摘下的蘋果,臉上頓時綻放出燦爛的笑容,笑著說:“這蘋果真甜吶!以前可沒種出過這么好吃的。”

孩子們嬉笑打鬧著幫忙搬運蘋果。采用生物防治技術的莊稼也長勢喜人,王大叔感嘆道:“真沒想到,那些小蟲子把害蟲治住了,莊稼長得好,還不用打農藥,吃著放心。”村民們紛紛點頭,對新技術更加信服。

這時,村民們私下里也在熱議,劉嬸笑著對周圍人說:“多虧了建群這娃啊,咱這日子真是越來越有盼頭了。”王大媽也附和道:“是啊,以前真沒敢想能有這么好的收成,這娃有本事。”

王建群走在田間,看著這豐收的場景,心中滿是欣慰。他聽到村民們的夸獎,臉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對大家說道:“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咱們以后還要繼續加油呢!”

為了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王建群開始計劃引進一些現代化的農業機械設備。他把這個想法和村民們一說,大家又開始議論起來。年輕的李偉強興奮地說:“那敢情好啊!有了機器,咱們干活就更省力了,效率也能提高不少。”但一些老人卻有些擔憂,張大爺皺著眉頭說:“這些鐵疙瘩能行嗎?咱可從來沒用過,別到時候把莊稼弄壞了。”王建群耐心地解釋道:“大爺,您放心。這些機器都是經過嚴格測試的,能精準地完成播種、施肥、收割這些活兒,而且操作也不難,我會教大家怎么用的。”

在引進機械設備的過程中,王建群親自去挑選合適的設備,和供應商討價還價,爭取最優惠的價格。設備運到村里后,他組織村民們進行培訓。他站在一臺嶄新的播種機前,詳細地講解著操作步驟:“大家看,這個按鈕是控制播種量的,這個是調節播種深度的。咱們在操作的時候,要先檢查機器有沒有故障,然后按照設定好的數據進行播種。”村民們圍在四周,認真地聽著,眼神中既有好奇又有期待。

隨著機械設備在田間投入使用,桃源村的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高。播種和收割的時間大大縮短,而且質量也更有保障。村民們對王建群更加佩服了。在一次勞作休息時,趙叔笑著對王建群說:“建群啊,你這腦子就是好使,這機器真是個好東西,省了咱們不少力氣呢!”王建群笑著回應:“叔,這只是咱們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部分,以后還有更多的好東西等著咱們呢。”

除了農業生產,王建群還關注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拓展。他聯系了一些電商平臺,希望能把桃源村的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各地。但這一過程并不順利,電商平臺對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包裝、物流等都有嚴格要求。王建群和村民們一起努力,按照要求對農產品進行分揀、包裝,還在村里建立了一個簡易的物流中轉站。

有一次,因為物流運輸中的一個小失誤,部分蘋果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了輕微損傷。一些顧客在收到貨后提出了投訴。王建群得知后,立刻親自給顧客打電話道歉,并承諾賠償。他對村民們說:“咱們一定要保證農產品的質量和服務,不能砸了咱們桃源村的招牌。”在解決了這次危機后,桃源村的農產品在電商平臺上逐漸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訂單越來越多。

村里的經濟越來越好,村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有的村民蓋起了新房,有的買了新的家電。孩子們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村里的學校新添了不少教學設備。在一次村民大會上,張村長感慨地說:“咱們村能有今天,全靠建群啊!他不僅讓咱們地里的收成多了,還讓咱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村民們紛紛鼓掌,王建群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咱們還要繼續發展,讓桃源村變得更美、更富。”

為了讓村里的環境也能跟上發展的步伐,王建群又提出了建設生態鄉村的計劃。他帶領村民們在村里種植了更多的樹木和花草,修建了沼氣池,對生活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在修建沼氣池的時候,王建群和村民們一起搬運材料、挖池坑。李嬸一邊擦汗一邊說:“建群,這沼氣池修好了,咱以后做飯可就方便了,還能保護環境呢。”王建群笑著說:“是啊,嬸子,這以后咱們村就是綠色環保的生態村啦。”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桃源村變成了一個風景如畫、富裕和諧的地方。各地的游客慕名而來,欣賞田園風光,體驗農家生活。村里也順勢發展起了鄉村旅游,村民們開起了農家樂,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王建群看著熱鬧的村莊,心中充滿了自豪,他知道,自己的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而桃源村的未來也將更加美好。

《桃源贊》

桃源風光好,青山綠水長。

建群歸梓里,農夢啟新章。

災患何曾懼,豐收喜欲狂。

鄉村生態美,富路韻悠揚。

——南離夫子(2024-11-18周一9:31)

譯文如下:

《桃源贊》

桃源村的景色十分美好呀,那里青山環繞,綠水悠悠,綿延不絕。

王建群回到了自己的故鄉,帶著對農業的夢想,就此開啟了家鄉農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面對各種災禍憂患,他何曾有過懼怕呢?而當迎來豐收的時候,那份喜悅簡直讓人欣喜若狂。

如今的鄉村生態環境變得如此美麗,村民們走上富裕之路,生活充滿了和諧美好的韻味,令人陶醉。

——南離夫子(2024-11-18周一9:31)

南離夫子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市| 松潘县| 兴和县| 高阳县| 孝义市| 浦江县| 夏津县| 富裕县| 漠河县| 霍城县| 托克托县| 佛学| 沁水县| 满城县| 泾源县| 青铜峡市| 澄迈县| 石阡县| 会昌县| 延吉市| 桐庐县| 轮台县| 祁阳县| 隆化县| 通许县| 兖州市| 手机| 灌阳县| 沁源县| 屏南县| 娄烦县| 六枝特区| 启东市| 通许县| 普定县| 子洲县| 平潭县| 茌平县| 托克托县| 霞浦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