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言情小说推荐_女生小说在线阅读 – 潇湘书院

首頁詭秘:舊日之夢

第二百五十九章舊日的碎片26

尼羅河畔的尋常日夜:古埃及普通人的生活圖景

當?shù)谝豢|晨光越過尼羅河的東岸,將蘆葦叢染成金紅色時,底比斯郊外的村落已經(jīng)蘇醒。漁夫哈布的茅草屋頂上,幾只鸛鳥撲棱著翅膀飛向河面,他的妻子梅里正用尼羅河水擦拭陶罐,準備煮制清晨的第一鍋麥粥。在古埃及,像哈布這樣的普通人——農(nóng)民、工匠、漁夫、商販——構(gòu)成了文明的基石,他們的日常生活沒有金字塔的宏偉,也沒有法老的傳奇,卻像尼羅河的潮汐一樣,循著古老的節(jié)奏日復一日地流轉(zhuǎn),在陶片與泥板的縫隙里,留下最真實的文明印記。

清晨:炊煙與河水的氣息

哈布一家住在尼羅河西岸的村落里,房屋是典型的“泥磚小屋”——用尼羅河的淤泥混合稻草制成的磚塊砌筑,墻壁涂抹著白灰,屋頂鋪著棕櫚葉,既能遮陽又能擋雨。屋子分為兩間,外間是廚房與客廳,內(nèi)間是臥室,地面鋪著蘆葦編織的席子,角落里堆放著谷物與亞麻布。

清晨的第一聲雞鳴尚未響起,梅里就已經(jīng)起身。她走到屋前的水井旁,放下陶罐打水——井水帶著尼羅河畔特有的濕潤泥土氣息,清涼甘冽。回到廚房,她用三塊石頭支起陶灶,點燃干燥的椰棗樹枝,火焰噼啪作響,將陶罐里的水燒開。隨后,她從陶甕中舀出小麥粉,加入水和少許鹽,用木勺攪拌成糊狀,倒入陶罐中煮成麥粥——這是古埃及人最常見的早餐,簡單卻能提供一天勞作所需的能量。

此時,哈布已經(jīng)整理好漁網(wǎng)。他的漁網(wǎng)是用亞麻纖維編織的,網(wǎng)眼大小恰到好處,既能捕捉羅非魚,又能放過小魚苗。他的兒子凱(約12歲)正幫著父親修補漁網(wǎng)的破洞,用骨針將斷裂的纖維重新縫合。凱已經(jīng)能熟練地做這些活計,按照古埃及的習俗,男孩從10歲起就要跟隨父親學習謀生技能,女孩則跟著母親學習紡織與家務。

“今天要去下游的蘆葦蕩,”哈布一邊將漁網(wǎng)扛在肩上,一邊對梅里說,“昨天看到那里有很多魚躍出水面。”梅里遞過一個包裹著麥餅與洋蔥的布包:“早點回來,下午祭司要在村廟舉行祈福儀式,別忘了帶凱去。”在古埃及,宗教儀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無論農(nóng)夫還是工匠,都要定期向神靈獻祭,祈求平安與豐收。

哈布帶著凱走出村子,沿著尼羅河岸邊的小路前行。清晨的河畔生機勃勃:白鷺在淺水中踱步,用長長的喙捕捉小魚;河馬在遠處的水域翻滾,噴出的水花在晨光中形成一道彩虹;椰棗樹的葉片上掛著露珠,折射出七彩的光芒。路上遇到不少同村的村民:農(nóng)民阿努比斯正牽著牛走向田野,牛背上馱著木制的犁耙;面包師內(nèi)弗提著剛出爐的麥餅,準備去鎮(zhèn)上的集市售賣;女人們則三三兩兩地走向河邊,手里提著裝滿衣物的籃子,她們要在河水上漲前完成洗衣的活計。

“哈布,今天的運氣會不錯吧?”阿努比斯笑著打招呼。“但愿如此,”哈布回應道,“荷魯斯會保佑我們的。”他們口中的荷魯斯,是古埃及的天空之神,也是普通人最常祈求的神靈之一——農(nóng)民祈求他帶來風調(diào)雨順,漁夫祈求他指引魚群的方向。

上午:勞作與技藝的交響

哈布與凱來到下游的蘆葦蕩,這里的水面平靜如鏡,茂密的紙莎草高達三米,綠色的莖稈在風中輕輕搖曳。哈布將漁網(wǎng)的一端系在岸邊的椰棗樹上,另一端由凱牽著,兩人沿著河岸慢慢展開,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包圍圈。隨后,哈布吹響隨身攜帶的骨哨——這是他從父親那里繼承的技巧,據(jù)說特定的哨音能驚動魚群,讓它們更容易落入網(wǎng)中。

果然,沒過多久,水面開始泛起漣漪,幾條羅非魚躍出水面,撞到了網(wǎng)上。哈布迅速收緊漁網(wǎng)的繩索,凱則幫忙將網(wǎng)拉向岸邊。第一網(wǎng)收獲頗豐,有十幾條大小不一的魚,還有幾只河蝦與水鳥蛋。哈布將魚放進陶罐里,對凱說:“看到了嗎?要注意觀察水面的波紋,魚群游動時會攪動水底的泥沙,水面會出現(xiàn)細微的渾濁。”這是他多年積累的經(jīng)驗,也是古埃及人在與自然相處中總結(jié)的生存智慧。

與此同時,梅里正在家中忙碌。她將昨晚紡好的亞麻紗線繞在紡錘上,準備開始織布。古埃及的亞麻紡織是女性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亞麻纖維來自尼羅河畔種植的亞麻植物,經(jīng)過浸泡、晾曬、捶打后制成纖維,再紡成紗線,最后織成布料。亞麻布不僅是古埃及人的主要衣物材料,還用于制作木乃伊的繃帶與神廟的祭品。

梅里坐在低矮的木凳上,面前是一架簡易的織布機——由兩根豎桿與幾根橫桿組成,結(jié)構(gòu)簡單卻實用。她將經(jīng)線固定在橫桿上,用梭子牽引著緯線在經(jīng)線中穿梭,每穿過幾行,就用木梳將線壓緊,確保布料緊密平整。她的動作熟練而流暢,手指在紗線間翻飛,仿佛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舞蹈。織好的亞麻布會被染成白色(最常見的顏色)或淺藍色(用尼羅河畔的靛藍植物染色),一部分留著自家使用,一部分賣給鎮(zhèn)上的商販。

村里的另一處,工匠塞提正在他的作坊里打造青銅工具。塞提是村里唯一的金屬匠,能制作犁頭、鐮刀、魚鉤等農(nóng)具,也能打造手鐲、項鏈等簡單的首飾。他的作坊是一間半開放式的泥磚房,中央是一個用石頭砌成的熔爐,旁邊堆放著青銅礦石與木炭。此時,熔爐里的火焰正旺,橘紅色的火苗舔舐著放在坩堝里的青銅塊,將其慢慢熔化成液體。

塞提用一根長長的鐵鉗夾起坩堝,將青銅液倒入預先做好的泥范中——這個泥范是用來制作魚鉤的,內(nèi)壁刻著細密的倒刺。等待青銅冷卻的間隙,他拿起一把磨石,開始打磨昨天做好的鐮刀,刀刃在磨石上摩擦,發(fā)出“沙沙”的聲響,逐漸變得鋒利。“今天要趕制10把鐮刀,”塞提對在一旁幫忙拉風箱的學徒說,“農(nóng)民們馬上要開始收割小麥了,急著用。”

古埃及的工匠地位比農(nóng)民略高,因為他們掌握著特殊的技藝,但同樣需要向神廟繳納賦稅——通常是自己制作的工具或首飾。塞提每年要向村廟的祭司獻上一把最好的青銅匕首,作為對普塔神(工匠與創(chuàng)造之神)的敬意。

中午時分,太陽升到頭頂,氣溫逐漸升高。哈布與凱已經(jīng)捕到了足夠多的魚,他們將陶罐裝滿水,坐在樹蔭下休息,吃著梅里準備的麥餅與洋蔥。凱好奇地問:“父親,為什么尼羅河的水會定期泛濫?”哈布指著遠處的河面:“因為那是哈皮神(尼羅河神)的恩賜,他每年都會來滋養(yǎng)這片土地,讓我們有糧食吃,有魚捕。”在古埃及,普通人對自然現(xiàn)象的理解往往與神話傳說結(jié)合在一起,這些故事通過口耳相傳,成為生活常識的一部分。

下午:神廟與市集的煙火

下午的祈福儀式在村廟舉行。村廟是一座小型的泥磚建筑,正面有兩根簡化的方柱,墻壁上畫著荷魯斯與伊西斯的畫像。祭司穿著白色的亞麻長袍,頭戴阿提夫冠(一種象征神性的帽子),手持權(quán)杖站在神龕前,神龕里供奉著一尊小型的荷魯斯雕像,雕像前擺放著面包、水果與啤酒作為祭品。

村民們陸續(xù)來到神廟,每人手里都捧著一份小小的祭品——農(nóng)民帶來小麥,漁夫帶來魚,工匠帶來自己制作的小物件。哈布帶著凱,將一條最大的羅非魚放在供桌上,然后與其他人一起跪在地上,跟著祭司吟誦禱文:“偉大的荷魯斯,天空的主宰,請保佑我們的村莊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魚群滿河……”禱文的語言是古埃及的日常用語,但摻雜著一些神圣的詞匯,由祭司代代相傳。

儀式結(jié)束后,祭司將祭品分發(fā)給眾人(象征神靈已經(jīng)接受了奉獻),然后宣布一個消息:三天后,鎮(zhèn)上會舉行一年一度的市集,來自底比斯的商販會帶來香料、布匹與珠寶,村民們可以用自己的農(nóng)產(chǎn)品或手工藝品去交換。這個消息讓大家興奮不已,梅里已經(jīng)開始盤算著用織好的亞麻布換一些沒藥(一種用于熏香的香料),哈布則想換一把更鋒利的青銅魚鉤。

市集是古埃及普通人生活中的重要調(diào)劑。下午晚些時候,哈布帶著凱去鎮(zhèn)上打探消息,順便賣掉今天捕到的一部分魚。鎮(zhèn)子位于尼羅河東岸,是一個交通樞紐,有一條南北走向的主街,兩旁分布著各種商鋪:面包房飄出麥餅的香氣,酒館里傳來人們的笑聲,香料店門口堆放著來自蓬特(今索馬里一帶)的沒藥與乳香,珠寶店的柜臺上擺放著用綠松石與紅玉髓制成的項鏈。

哈布在魚市找到了一個攤位,將陶罐里的魚倒在鋪著蘆葦席的地面上。很快就有顧客過來詢問價格——古埃及的交易主要以物易物,偶爾也用銅塊或銀塊作為貨幣。一位面包師用三個麥餅換了兩條魚,一位織布女工用半匹亞麻布換了五條小魚,還有一位來自底比斯的官員,用一小塊銀換走了最大的那條羅非魚(他要獻給家里的神龕)。

凱被旁邊的玩具攤吸引了,攤位上擺放著用木頭雕刻的小戰(zhàn)車、用陶土燒制的小雕像,還有用蘆葦編織的小船。哈布看出了兒子的心思,用換來的一個麥餅給凱換了一個木制的河馬玩具——這是凱盼望已久的禮物,他高興地舉著玩具,跟在父親身后,腳步輕快。

回家的路上,夕陽將尼羅河染成一片金紅,河面上的船只往來穿梭,有的滿載著糧食,有的載著乘客,船夫們用長篙撐船,口中哼著古老的歌謠。哈布指著遠處的底比斯城,那里的神廟塔門在夕陽中矗立,像巨人一樣守護著這片土地。“等你再長大些,”哈布對凱說,“我?guī)闳タ幢R克索神廟的柱廊,那里的柱子比十個人加起來還高。”

夜晚:星光與故事的私語

回到村里時,天色已經(jīng)暗了下來。梅里已經(jīng)做好了晚飯:燉魚(用中午剩下的魚加上洋蔥與大蒜燉制)、麥餅、烤南瓜,還有一壺自家釀造的啤酒。古埃及的啤酒酒精含量不高,更像是一種營養(yǎng)飲料,男女老少都可以飲用,甚至被當作工資發(fā)放給工人(據(jù)記載,修建金字塔的工人每天能分到3-4升啤酒)。

一家人圍坐在屋中的席子上吃飯,燭光搖曳,將他們的影子投射在墻壁上。梅里給哈布倒了一碗啤酒,又給凱盛了一碗果汁(用椰棗與石榴榨制),自己則小口地吃著麥餅。“今天織完了那匹藍布,”梅里說,“明天可以開始織給凱做新衣服的白布了。”哈布點點頭:“下午在鎮(zhèn)上聽說,這次市集有來自努比亞的商人,他們的象牙很便宜,或許可以換一小塊給你做個手鐲。”梅里笑著搖搖頭:“還是換沒藥吧,下個月是你的生日,用沒藥熏屋子會帶來好運。”

吃完飯,凱纏著父親講故事。哈布放下手中的陶碗,清了清嗓子,開始講述奧西里斯與塞特的神話:“很久很久以前,奧西里斯是埃及的國王,他教人們耕種與釀酒,深受大家愛戴。但他的弟弟塞特很嫉妒他,用陰謀害死了他,還把他的尸體切成了14塊,扔到了埃及各地……”凱聽得入了迷,眼睛睜得大大的,當聽到伊西斯找回尸塊,讓奧西里斯復活時,他高興地拍手叫好。

古埃及的神話故事不僅是娛樂,更是傳遞價值觀的方式。通過這些故事,孩子們會學到善惡有報、家庭團結(jié)的道理,也會了解到神靈與人類的關系。凱已經(jīng)能說出十幾個神靈的名字,知道荷魯斯是奧西里斯的兒子,伊西斯是他的妻子,阿努比斯負責制作木乃伊,透特掌管書寫與智慧。

夜幕漸深,村里的燈火漸漸熄滅,只有村廟的方向還亮著一盞長明燈(由祭司負責照看)。哈布吹熄了屋中的油燈,一家人躺在鋪著亞麻布的床榻上,聽著窗外尼羅河的流水聲與遠處豺狼的叫聲。梅里在睡前習慣性地對著屋頂?shù)纳颀惼矶\:“伊西斯女神,請保佑我的家人平安,保佑凱健康成長,保佑哈布每次捕魚都有收獲……”

窗外,星光璀璨,銀河清晰可見。古埃及人能認出許多星座,并用神靈的名字為它們命名:獵戶座被稱為“奧西里斯”,天狼星被稱為“索普德特”(與尼羅河泛濫相關)。哈布躺在床上,看著透過屋頂縫隙灑進來的星光,心里盤算著明天的計劃:去蘆葦蕩補網(wǎng),幫鄰居阿努比斯修理灌溉用的水渠,晚上還要幫梅里晾曬新收的亞麻。

這就是古埃及一個普通人的尋常日子:圍繞著尼羅河的漲落展開,被勞作填滿,因宗教儀式而莊嚴,因市集與故事而生動。沒有驚天動地的傳奇,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與對神靈的敬畏,就像尼羅河的河水,平靜卻堅定地流淌,滋養(yǎng)著這片土地上的文明,也滋養(yǎng)著每一個平凡而真實的生命。

作家莫里 · 作家說

上起點讀書支持我,看最新更新 下載App
推薦
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平市| 鄂尔多斯市| 白玉县| 安泽县| 西畴县| 贵德县| 灌云县| 息烽县| 大安市| 宝丰县| 察雅县| 桑日县| 石棉县| 城固县| 阿勒泰市| 勃利县| 罗山县| 桐梓县| 延津县| 平度市| 建阳市| 柏乡县| 凌海市| 牙克石市| 南靖县| 平遥县| 临城县| 兴隆县| 雅江县| 界首市| 台北县| 昭苏县| 蕉岭县| 石景山区| 德格县| 林甸县| 会泽县| 舟山市| 康乐县| 抚顺市| 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