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緣
王亞茹
天剛蒙蒙亮,希望就鉆出被窩。這已經是她大學畢業后第n次這么做了,沒有工作,沒有信念,有的只是頹廢、不安、沮喪。
像大多數畢業生一樣,希望加入了考公、考編系列。國考、省考、市直、部隊文職......
招聘考試一次次嘗試,一次次落榜。也許老天爺也再跟他開玩笑,每次都是第二。一次次錯過進公的機會。爸爸媽媽都很著急,早就托人在國企給希望找一份工作,卻遲遲得不到兌現。
忙忙碌碌、吵吵鬧鬧、無聲無氣的生活壓抑著希望。他只想逃離,可又不甘心,因為大學四年努力的生活,只有自己知道忍受了多少。
從小希望就是個特殊的孩子,與人格格不入。不合群的生活,讓她無法融入集體,被同學罵丑、笨的像豬,甚至挨打,這些悲慘的經歷,讓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癥。
希望一直很努力,高中階段,就在自己也覺得此生與大學無緣的時候,那張到來的錄取通知書像生命里的一道光,沖進了希望的心靈。
大學期間,希望一邊吃藥,一邊學習,可惡的藥物反應讓她在同學面前像個怪胎,沒有人心疼,大家不是議論,就是排斥。相比高中時候的生活,希望的大學生活相對不錯——獨來獨往,孤獨的穿越在大學之間,思索著一些道理,即使這些道理與人不同,但那是她快樂的源泉。
考了一年的考試,希望如愿當上了老師。雖說工資不高,但好在工作穩定、輕松,適合一遍吃藥養病,一邊上班。就在希望以為這一生都將這樣度過時,疾病的折磨像狂風暴雨一樣開始蠶食著他的內心。
在爸媽的建議下,希望不的不請假來到安定醫院,大門關上的那一刻,她的頭裂了,心慌了,本來以為住院可以減輕病魔的痛苦,但16天的監獄生活(每天關在病房里,每時每刻面對著不一樣的精神病人),磨掉了她的耐性,甚至有種想死的沖動,太殘忍了。
當父母了解到希望在醫院的治療方案后,果斷將自己的女兒接出病房。看著藍色的天,空洞的眼神終于有了染色的色彩。是的,當人被關在一個密閉的房間里,一天、兩天、三天......,你會真切的感受到自由的美好,那片自由的天地,將是你每晚的夢想。
和媽媽游故宮時,看著日漸消瘦、病情沒有治好的女兒,媽媽的心里全是悲傷,但她沒有辦法,只能掩飾地說這寬心的話。希望看著這樣的媽媽,聽著她那違心的話,她緩緩的說著:
“我是一朵生了病的花,也許等不到開放了。”
“不,我的女兒,不是這樣的。”媽媽堅定而又絕望的回答到。
回到家里,希望開始用手機聯系病友,打了一圈電話,全是假號。這讓她不得不想到他們的聰明,自己的笨拙。
所幸,希望與一個跟他一樣性格的病友家屬聯系到了,從他們那里打聽到B醫生,他是精神科的權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爸爸、媽媽帶著她來到了BJ,見到了B醫生。經過他半年的治療,希望的抑郁癥狀控制住了,病雖然好了,卻必須終身服藥,才可以控制住。
這樣混混沌沌的生活,讓希望從24歲走到了28歲,經過這些年的藥物治療,家人的陪伴,希望已從一個病人轉化成一個健康的人,可是人言可畏,這病去不了根。
28歲時,希望第一次渴望上班,他希望自己可以嫁出去,而不是每天坐在家里,不是看書,就是睡覺,連一個提親的人都沒有。
媽媽鼓勵他出去干活,即使干不好,也可以鍛煉自己。帶著忐忑的心理,希望走出了家門,尋找屬于自己的工作。我不差,別人能干的,我也可以,先從服務員開始吧。很幸運,希望的老板人很好,她不僅給了工作,還讓有經驗的店員惠子帶她。
惠子個子不低,臉很白,長得很漂亮,很和善,跟誰都合得來。惠子演示如何點餐、配餐、收拾桌子、叫餐、打掃衛生間。希望認真的一一記下,不到一小時,就熟悉了所有的流程。對于這樣的成功,尤其的開心,這是一次進步,一次與生活接軌的起點。
麻煩事還是來了,配餐,如果是四個人,還行,飯店高峰期,人很多,希望的頭就大了,那么多的餐條,需要一個人配對,不能出現一個錯誤。
老板看著手忙腳亂的希望,漏出了和善的目光,好心的老板讓惠子配餐,希望點餐。看著一旁熟練配餐的惠子,希望第一次產生了羨慕之情,如果我能和他一樣聰明就好了。
渾渾噩噩的過了5個月,細網在店里干了5個月。這些天,是提心吊膽害怕老板開除的時刻,也是希望重拾信心的時刻,更是他對生活重新燃起希望的時刻。。
原來,很多事并不像別人說的那么壞,自己也沒有他們說的那么不堪,一個人需要的是自信,是快樂,也是對生活的希望,我可以當老師了。
辭去服務員工作,希望回到了學校,重新開始自己的教師生涯。
現實再一次給她的生活澆了一盆冷水,由于沒有教學經驗,希望所帶班級的成績倒數第一,很差很差。
看著成績,希望只覺得頭皮發麻,頭腦昏脹,剛建立起來的自信心一點一點的倒下,管不住學生,是他最大的軟肋。小學,管不住學生,無疑是老師生涯的結束。
望著同事們質疑的表情,校長頭疼的姿態,打打鬧鬧的課堂氛圍,難道我真的不適合當老師嗎?我真的應該終身像個廢物一樣的活著嗎?我真的像親戚說的那樣,什么也干不了嗎?
不,我不認輸。憑著一股不認輸的盡頭,希望開始重整信心,用實際行動改變著自己的認知。她開始每天坐在教室里,用心的聽靳老師的課,怎樣講課,怎樣管理,怎樣批改,一點點的記錄,一點點的改正。
過了半年,希望學習了半年,他終于明白小學該怎么教。也許上天也在眷戀,校長讓她帶科學和道法。這一次,希望運用自己學習的經驗,一點點、一天天、一次次的將教學成績追了回來。
事業開始走向成功,感情方面卻是空白。
沒有人愿意娶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女人,這就像一個烙印深深的刻在希望心上,也深深的刻在每一個認識他的人心里。
緣分不是這樣的,它會在一個個偶然因素中誕生。
管理廚房的郭老師回家鄉上禮,正好希望也要去,倆人商量坐上了甲醇老板的車。
車上希望侃侃而談,不停地說著房子、親戚、人生等話語。這些話在別人眼里都是胡話,但卻引起了老板的注意。因為他的兒子也有問題。老板看著漂亮又有穩定工作的希望,第一次有了找兒媳婦的想法。
就在希望發愁自己什么時候可以嫁出去時,郭老師笑嘻嘻的說:
“希望,我給你介紹個對象,家境很好,比你小5歲。”
“不可能,你別糊弄我了。”希望自卑的說著。這怎么可能?打自己上班,就沒有人愿意介紹對象,即使有,不是家貧,就是沒工作。
“真的,星期五我帶你去。”郭老師笑著說道。
回到家里,希望媽媽聽了這件事,冷冷地說道:“人家家境那么好,又比你小5歲,看上你,這娃肯定有問題。”母親的說法,讓希望感到無奈。在父母的心理,寧可讓女兒嫁一個家境貧寒的正常人,也比嫁一個有問題的、生出一個傻子有用。
星期五到了,郭老師如愿帶著希望赴約。
田老板一家很熱情,他的兒子不愛說話,總是低著頭,時不時偷偷打量著希望。吃飯時,田夫人特意趕回來,她對這場認識感到滿意,對希望也感到滿意。
這場相親,田老板一家早就商量好了,只是可憐了希望,對這突如其來的好事感到高興而又擔心。
高興的是有人介紹了條件這么好的對象,擔心的是自己的病情,難道他們不嫌棄嗎?不介意嗎?
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碰到這樣那樣的機會,從希望的生活來看,老天給了一次機會。
第一次和田先生約會,希望并沒有抱太大的期望。因為沒有人愿意相信天上掉餡餅的事,更讓她感到郁悶的是,田先生竟然拉肚子,而且拉到褲子里。這些都讓希望感到無奈又好笑。看來媽媽說的沒錯,他確實有問題。
望著田先生窘迫的臉,希望無奈的笑了笑,第一次約會就這樣結束了。
愛情總是這樣,悄悄的誕生在兩個人的心里,讓以后的希望時時懷念、時時夢到、時時想起,這大概就是愛情的力量吧。
以后的每個星期六,希望總會去找田先生,他們一起在街上談天說地,兩個都有問題的人開啟了生命中美好的愛情。
愛一個人,你會寬容他的一切,愛,可以讓每個人的一生發生改變,即使開始、中間、結束都是卑微的,回憶、經歷,這些都是對愛的最好解釋。
田先生是一個很真誠的小伙子,情人節那天,他送給希望一個手鏈。這是她平生第一次收到男生的禮物,除了驚喜,更是震驚。
他很會照顧人,也很會心疼人,當看到希望凍得通紅的手時,馬上變出一副手套,貼心的說:“希望這副手套可以溫暖你的心靈。”
希望望著眼前溫柔、優秀的男士,感動壞了,從來沒有人像他一樣的關心、理解自己,平生第一次感受到關心的概括。
就這樣,希望每天都在等待著田先生的微信,倆人每天都聊了很久,說著被許多人認為的廢話。可對于他們來說,是快樂的,幸福的。因為對于任何一方,他們的世界是相同的,認知也是相同的,從小得病的經歷,造就了這么一對奇葩的愛情。因為在愛的國度里,只需要相互喜歡。
田先生每天都會說自己對車的了解,希望也會說一些家長里短的話,即使這些話他倆說了很多遍,但倆人都喜歡聽。
張愛玲說:生活是一團水,愛情就是石頭,給這團水帶來一道道波紋,點活了這團看似平靜的水。
與田先生的接觸,給希望帶來了驚喜和春天,沒有人知道,這段時間是希望最開心的時刻。
像很多人一樣,他倆也做了情侶應該做的事。那是在田先生的小屋內,希望忍不住親了他一下,這點燃了男士的荷爾蒙,雙手伸進希望的內衣里,摸了一會兒,放開手的時候,他問了一個很傻的問題:
“你是第一次嗎?”
“是的。”希望紅著臉說道。
田先生是個很傳統的人,接下來的幾天,倆人都會接吻,那種電擊的感覺,讓每個人都感到興奮。
就這樣傻乎乎的談了6個月的戀愛,到過年時,爸媽提出見一見男方的想法,看著女兒開心的表情,倆人都生出了擔憂的神情,還是與之前一樣,覺得有問題,他倆對這段感情并沒有抱多大的希望,就像他們對自己的女兒也沒有報多大的希望一樣。
你會和我結婚嗎?這是希望第一次問田先生。他想了一會,說道:“會的,我們在了解了解。”其實,田先生的內心也很自卑,他害怕別人嫌棄自己。
終于到了攤牌的時候,過年了,希望邀請田先生到家里做客,順便讓父母看一看自己的男友,如果順利,還可以商量結婚的事。
那一夜,希望徹夜難眠,他害怕田先生嫌棄自己的出身、疾病,田先生也未睡著,他害怕這次去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她的父母會看上自己嗎?
見面那天,田先生叫上了自己能說會道的表哥,一路上,他很忐忑,雖說買了很多貴重的禮物,仍然緊張到腿抖。
來到希望家里,進了院子,希望媽媽看田先生的第一眼,就覺得這個孩子有問題。他的眼睛像嬰兒一樣,腦子好像得過病。希望爸爸心里一沉。這場見面注定了倆人的緣分是一片灰色的海洋,沒有顏色。
談話中,田先生一直沉默不語,希望也是忐忑不安,不住地相互傻笑。
出來后,希望父母對這件婚事很冷淡,完全無視倆人的感情,這是一對其女兒的父母,也是一對殘忍的父母。
父母的阻撓、勸說,讓希望的內心開始產生波動,她在理智上是聽父母的話,內心里還是愛著田先生,私下里還是不停的聯系。
當希望說出分手的時候,也是在父母的勸說下說出來的,田先生哭了,整整一晚上。希望的父母只是不停的在女兒耳邊說:你有問題,那娃也有問題,將來生出一個有問題的孩子,人家還會要你嗎?
不明白世界上怎么會有這么輕視自己女兒的父母,他們的內心里,女兒是有病的,能找個健康的孩子就不錯了,忽視了女兒的內心想法。
之后的歲月里,希望和田先生一直保持著聯系,卻再也沒有見過面了。田先生最后一次給希望打電話,卻被希望奶奶的罵聲打斷了。這次之后,田先生徹底寒了心,從此再也沒有打過一個電話。
生活還在繼續,慢慢的,希望嫁給了一個父母滿意的男人,但卻不愛。田先生也在不就結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