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牲靈》是一首陜北地方民歌。
-創(chuàng)作背景:舊社會陜北貧苦,許多男人靠趕牲靈謀生,陜西吳堡縣人張?zhí)於鳎嗌倌陼r趕牲靈走三邊、下柳林,沿路經歷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編創(chuàng)此歌。
-歌詞特點:語言樸實無華、口語化,如“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兒喲,招一招你的那個手”,生動展現(xiàn)趕牲靈人們的生活與情感,表達對心上人的思念及盼望團聚之情。
-旋律特征:悠揚美妙、淳樸細膩,曲調簡單又極具韻味,涵蓋信天游旋律精華,充滿濃厚民歌風味,展現(xiàn)出腳夫的辛苦及家人的擔心與關愛。
-演唱形式:多樣,有集體合唱、獨唱或對唱等。集體合唱時聲音高亢激昂、氣勢磅礴,演唱中常伴有舞蹈、拍手、擊鼓等動作,增強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
在陜北的黃土地上,溝壑縱橫,風沙漫天。年輕的后生栓柱,家中貧困,為了生計,不得不像村里許多男人一樣,踏上趕牲靈的道路。他家中有年邁的父母和一個心愛的姑娘名叫蘭花。
清晨,陽光艱難地穿透厚重的云層,灑在栓柱家那幾孔破舊的窯洞上。栓柱站在院子里,望著熟悉的一切,心中滿是不舍。他的父親,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默默地遞給他趕牲靈的鞭子,說道:“娃啊,路上小心,掙了錢就趕緊回來。”栓柱用力地點點頭,眼眶卻已泛紅。
栓柱趕著一群牲靈出發(fā)了,那清脆的鈴鐺聲在寂靜的山路上回蕩。走了幾天,他來到了一個熱鬧的小鎮(zhèn)。鎮(zhèn)上人來人往,各種叫賣聲不絕于耳。栓柱找了個空地,讓牲靈休息,自己也坐在一旁,拿出干糧啃了起來。這時,一個同行的老趕牲靈人走過來,坐在他旁邊,說:“小伙子,第一次出遠門吧?這趕牲靈的路可不好走,不僅要防著牲口生病,還要小心路上的劫匪。”栓柱心中一驚,說:“大爺,真有劫匪?”老趕牲靈人笑了笑說:“咋沒有,不過只要咱小心些,一般也不會碰上。”
栓柱繼續(xù)趕路,一路上,他看到了壯麗的黃土高原景色,心中卻始終惦記著蘭花。夜晚,他躺在簡陋的帳篷里,聽著外面牲靈的動靜,腦海里浮現(xiàn)出蘭花的面容。他在心里默默地說:“蘭花,你放心,我一定會掙很多錢回來娶你。”
這天,栓柱來到了一條寬闊的河邊。河水湍急,他有些發(fā)愁如何讓牲靈過河。正在這時,他看到了一位船夫。栓柱走上前去,喊道:“大叔,能幫我把牲靈渡過去嗎?”船夫看了看,說:“行嘞,不過要不少錢。”栓柱咬咬牙說:“大叔,您就行個方便,我這出來就是為了掙錢,家里還等著我呢。”船夫聽了,嘆了口氣說:“好吧,看你這娃也不容易。”在渡河的時候,栓柱緊緊地拉著牲靈的韁繩,生怕出一點差錯。他唱道:“走頭頭的騾子三盞盞的燈,掛上那鈴兒哇哇的聲。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趕牲靈的人兒過來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兒喲,招一招你的那個手。”那歌聲在河面上飄蕩,仿佛訴說著他的思念與惆悵。
到了河對岸,栓柱繼續(xù)前行。又走了幾日,他進入了一片茂密的山林。山林里陰森森的,栓柱不禁有些害怕。突然,他聽到了一陣奇怪的聲響。他握緊鞭子,警惕地看著四周。這時,從樹林里竄出幾只野兔,栓柱松了口氣。他自言自語道:“哎呀,原來是野兔,嚇我一跳。”
在山林里,栓柱遇到了一位迷路的采藥老人。老人焦急地說:“小伙子,我在這林子里轉了好久了,找不到出去的路。”栓柱說:“大爺,您別急,我?guī)鋈ァ!庇谑牵ㄖ鶐е先耍刂约旱穆肪€走出了山林。老人感激地說:“小伙子,你是個好人啊。這山里有些珍貴的草藥,我給你采了些,你帶回去說不定能賣個好價錢。”栓柱連忙推辭,但老人執(zhí)意要給,栓柱只好收下。
經過幾個月的奔波,栓柱終于到達了目的地——一個繁華的集市。這里到處都是買賣貨物的商人,栓柱找了個地方,把自己帶來的貨物和牲靈都安頓好。他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心中充滿了希望。他想:“蘭花,等我把這些東西都賣了,就可以回去見你了。”
在集市上,栓柱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有一個狡猾的商人,看到栓柱的貨物,想壓低價格收購。栓柱堅決不同意,他說:“大叔,我這一路辛辛苦苦趕來,這貨物都是好東西,您不能給這么低的價。”商人見他不肯讓步,便想了個主意,說:“小伙子,你看這樣行不行,我給你介紹個大買賣,只要你跟我合作,以后肯定能掙大錢。”栓柱心中一動,但又有些疑慮,他說:“大叔,您先說說是什么買賣?”商人笑著說:“是和官府合作,給官府運送物資,這可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栓柱想了想,說:“大叔,我得考慮考慮,我這出來就是為了讓家里人過上好日子,可不能冒險。”
栓柱在集市上轉了幾天,終于把貨物都賣了個好價錢。他高興極了,立刻開始準備返程。在返程的路上,他歸心似箭,日夜兼程。
回到村子時,正是傍晚時分。村子里炊煙裊裊,栓柱趕著牲靈走進村子,心中滿是激動。他看到蘭花正在村口張望,他大聲喊道:“蘭花,我回來了!”蘭花聽到聲音,轉過頭來,眼中滿是驚喜和淚水。她跑向栓柱,兩人緊緊相擁。栓柱說:“蘭花,我掙了錢,我們可以成親了。”蘭花羞澀地點點頭。
夜晚,村子里舉行了熱鬧的慶祝活動。栓柱和蘭花坐在人群中,栓柱又唱起了那首《趕牲靈》:“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兒喲,招一招你的那個手……”歌聲在村子里回蕩,訴說著他們的愛情與幸福,也講述著栓柱這一路的艱辛與收獲。栓柱和蘭花成婚后,小日子過得甜甜蜜蜜。但栓柱心里始終惦記著趕牲靈路上的所見所聞,他想把外面的世界更多地分享給村里的人,也想為村子帶來更多的生機與變化。
一天清晨,栓柱站在自家窯洞前,望著遠處連綿的山巒,對蘭花說:“蘭花,我想把咱村里的山貨收集起來,運到外面去賣,這樣咱村就能富起來。”蘭花有些擔憂地看著他:“栓柱,這外面的路不好走,你才剛回來,又要出去?”栓柱握住蘭花的手,眼神堅定:“蘭花,我知道你擔心我,可咱不能一直守著這幾畝薄田過窮日子。我趕牲靈這一路,看到了好多機會,咱得試試。”蘭花看著栓柱的眼睛,沉默了一會兒,緩緩說道:“栓柱,你決定的事,我就支持你。只是你千萬要小心。”
栓柱開始在村里挨家挨戶地收集山貨,有紅棗、核桃、藥材等。村民們起初有些疑慮,但看到栓柱的熱情和決心,也紛紛把自家的山貨拿了出來。栓柱一邊整理山貨,一邊給村民們講述外面集市的繁華:“大叔,您這紅棗在外面可受歡迎了,到時候肯定能賣個好價錢。咱這村子有這么多好東西,不能讓它們爛在山里。”
準備出發(fā)時,栓柱的父親遞給他一個新做的褡褳,說:“娃啊,這次出去更要小心,家里都靠你了。”栓柱背上褡褳,趕著牲靈再次踏上征程。
一路上,栓柱遇到了不少以前趕牲靈結識的朋友。在一個岔路口,他碰到了曾經一起渡河的老陳。老陳興奮地打招呼:“栓柱,又出來啦!這次帶了啥好東西?”栓柱笑著說:“都是咱村里的山貨,想出去闖闖。”老陳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樣的!咱一起走吧,路上也有個照應。”
他們結伴而行,白天趕路,晚上就圍坐在篝火旁。栓柱從褡褳里拿出蘭花給他做的干糧,遞給老陳:“嘗嘗,我家蘭花的手藝。”老陳咬了一口,豎起大拇指:“你這媳婦真賢惠。對了,栓柱,你這次出去有啥打算?”栓柱望著篝火,眼神中透著憧憬:“我想找個固定的買家,把咱村的山貨長期供應出去,也想看看能不能把外面的一些東西帶回來,比如一些好的農具,讓村里人種地更方便。”老陳點點頭:“這主意不錯,不過可得好好盤算盤算。”
走著走著,天氣突然變得惡劣起來,狂風呼嘯,沙塵漫天。栓柱和老陳急忙趕著牲靈找地方躲避。他們躲進了一個廢棄的窯洞,栓柱一邊安撫著受驚的牲靈,一邊擔心著山貨會不會受損。他心里默默念叨:“蘭花,希望這風能早點停,可別壞了咱的心血。”老陳看著他,安慰道:“栓柱,別太擔心,這窯洞還算結實,等風停了再說。”
風停之后,他們繼續(xù)趕路。終于來到了一個更大的城鎮(zhèn)。栓柱看著熙熙攘攘的街道,深吸一口氣:“老陳,這次一定要成功。”他們在城里找了個合適的地方,擺開了山貨。剛開始,生意有些冷清,栓柱有些著急。他主動向路人介紹:“大爺大媽,看看我們陜北的山貨,都是天然的,這紅棗又大又甜,核桃補腦健身……”慢慢地,有人開始駐足詢問,栓柱和老陳忙得不亦樂乎。
這時,一個穿著講究的商人走了過來,仔細打量著山貨。栓柱趕忙上前:“老板,您看看,都是上等貨。”商人捻了捻胡須,問:“你這些貨有多少量?我全要了,不過價格得我來定。”栓柱心中一喜,但又覺得商人出價太低。他思索片刻,說道:“老板,您出的價可不行。我們這山貨都是精心挑選的,而且我們村里還有很多,如果您能出個合理的價,我們可以長期合作。”商人有些驚訝地看著栓柱:“你這小子還挺會做生意。行,咱們再商量商量。”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栓柱終于和商人達成了協(xié)議。商人不僅給了滿意的價格,還答應幫栓柱聯(lián)系一些農具商。栓柱高興極了,他對老陳說:“老陳,咱村有希望了!”
在城里停留的日子里,栓柱和老陳四處打聽農具的事。他們走進一家農具店,栓柱好奇地看著各種新奇的農具,問店主:“老板,這犁鏵看著比咱村里的好用多了,咋賣?”店主介紹了各種農具的功能和價格。栓柱心里盤算著,要帶哪些回去最實用。
返程時,栓柱的牲靈背上不僅馱著換來的錢財,還馱著一些農具樣品。他一路哼著小曲:“走頭頭的騾子三盞盞的燈,掛上那鈴兒哇哇的聲。白脖子的哈巴朝南咬,趕牲靈的人兒過來了。你若是我的哥哥/妹妹兒喲,招一招你的那個手。”心中滿是對村子未來的憧憬。
回到村子,村民們紛紛圍了過來。栓柱興奮地把好消息告訴大家:“鄉(xiāng)親們,這次山貨賣了大價錢,而且我還聯(lián)系了農具,以后咱種地就更方便了!”村民們歡呼雀躍。蘭花看著栓柱,眼中滿是驕傲。
從那以后,栓柱經常往返于村子和外面的城鎮(zhèn),村子里的生活也漸漸好了起來。但栓柱并沒有滿足,他又有了新的想法。他想在村里辦個山貨加工廠,把山貨加工后再賣出去,能賺更多的錢。
栓柱把這個想法告訴了蘭花和村里的長輩們。蘭花有些猶豫:“栓柱,這辦廠可不是小事,咱有那么多錢嗎?”栓柱說:“蘭花,錢的事我再想辦法。咱村這么多勞動力,不能浪費了。只要廠辦起來,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好。”長輩們經過商量,覺得可以試試,紛紛表示支持。
栓柱開始四處籌措資金,他找了一些以前合作過的商人,向他們講述自己的計劃。有的商人被他的誠意打動,愿意投資。栓柱還把自家的積蓄都拿了出來,蘭花雖然心疼,但也堅定地站在栓柱身邊。
在籌備建廠的過程中,栓柱遇到了不少困難。找廠房、買設備、請師傅,每一件事都要親力親為。有一次,購買的設備在運輸途中出了故障,栓柱心急如焚。他趕到事發(fā)地,和工人一起搶修。他一邊擦著汗,一邊說:“師傅們,這設備可不能耽誤了,咱村的希望都在這上面了。”工人們也加快了速度,終于把設備修好。
終于,山貨加工廠建成了。村里舉行了盛大的開業(yè)儀式。栓柱站在廠門口,對村民們說:“鄉(xiāng)親們,這是咱們村的新起點。以后咱們要一起努力,把咱村的山貨打出名氣!”村民們鼓掌歡呼。
隨著加工廠的運營,村里的收入越來越多。栓柱又開始計劃改善村里的教育和醫(yī)療條件。他想讓村里的孩子們能有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老人們能有更好的醫(yī)療保障。
栓柱找到村里的教書先生,商量著擴建學堂的事。他說:“先生,咱村的娃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得給他們更好的條件。”教書先生連連點頭:“栓柱啊,你這想法太好了,我早就盼著這一天了。”栓柱又去鄰村請來了一位郎中,在村里設立了一個簡易的醫(yī)館。他對郎中說:“大夫,您就多費心,咱村的老人們身體不好,就靠您了。”郎中笑著說:“栓柱,你為村里做了這么多好事,我肯定盡力。”
在栓柱的努力下,村子里的面貌煥然一新。孩子們在寬敞明亮的學堂里讀書,老人們身體不舒服可以及時就醫(yī),村民們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栓柱常常在閑暇時,牽著蘭花的手,漫步在村子里。他看著這一切,心中滿是欣慰。他對蘭花說:“蘭花,這一切都多虧了你的支持。要是沒有你,我走不到今天。”蘭花靠在栓柱肩上:“栓柱,這是你自己的努力,你是咱村的大英雄。”
而栓柱依然沒有停下腳步,他在想著如何把村里的文化也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陜北的風土人情,了解這個曾經貧窮如今充滿希望的小山村……
隨著村子的不斷發(fā)展,栓柱越發(fā)意識到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重要性。他想起趕牲靈途中那悠揚的信天游,想起那些古老的傳說與民俗,決心要將這些珍貴的文化財富展示給外界。
栓柱召集村里的老藝人、能歌善舞的村民們,說道:“咱們陜北的文化源遠流長,可不能只讓咱自個兒知道。我想在村里辦個文化節(jié),把咱的信天游、腰鼓、剪紙都亮出來,再請些外面的客人來,讓大家都看看咱的好東西。”村民們紛紛響應,老藝人李大爺激動地說:“栓柱啊,你這主意正合我意。咱這些老玩意兒可不能失傳咯,是得好好傳揚傳揚。”
于是,大家開始緊鑼密鼓地籌備文化節(jié)。婦女們聚在一起剪紙,剪刀在紅紙上飛舞,不一會兒就剪出了各種精美的圖案,有龍鳳呈祥,有五谷豐登。孩子們跟著大人們學唱信天游,稚嫩的嗓音在村子里回蕩:“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咱們見個面面容易拉話話難。”男人們則練習腰鼓,震天的鼓聲仿佛在訴說著陜北人的豪邁與熱情。
栓柱親自外出邀請各地的商人、游客來參加文化節(jié)。他來到一個大城市的旅行社,對經理說:“經理,您不知道我們陜北的小村有多美,文化有多豐富。我們要辦文化節(jié),有原汁原味的信天游演唱,有激情四溢的腰鼓表演,還有精美絕倫的剪紙展覽。您要是帶游客們來,肯定能讓他們有一次難忘的體驗。”經理被栓柱的描述所吸引,決定組織一個旅行團前往。
文化節(jié)那天,村子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村口豎起了大大的牌子,寫著“陜北民俗文化節(jié)”。游客們陸續(xù)到來,他們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在表演場上,腰鼓隊率先登場。隊員們身著鮮艷的服裝,系著紅綢帶,手中的鼓槌上下飛舞,鼓聲如雷,節(jié)奏明快。他們的動作剛勁有力,時而跳躍,時而后仰,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游客們紛紛鼓掌叫好,不少人還拿出相機拍照錄像。
接著,信天游歌手們走上舞臺。一位年輕的歌手清了清嗓子,唱道:“藍格瑩瑩的天來喲,黃格澄澄的地。遠方的客人你可知道,陜北的情意在心里。”歌聲悠揚婉轉,帶著陜北特有的韻味,仿佛把人們帶到了那廣袤的黃土高原。游客們靜靜地聆聽,有的甚至閉上眼睛,沉浸在這動人的旋律中。
剪紙展覽區(qū)也圍滿了人。一幅幅剪紙作品栩栩如生,展現(xiàn)了陜北的生活百態(tài)、民間傳說。一位游客驚嘆道:“這剪紙?zhí)懒耍恳坏抖枷袷琴x予了紙張生命。”負責剪紙展示的王大娘笑著說:“這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我們從小就跟著學,里面可都是咱陜北人的念想。”
栓柱在人群中忙碌地穿梭,他看著游客們滿意的笑容,心中充滿了成就感。他對蘭花說:“蘭花,你看,咱們陜北的文化多受歡迎。以后咱們要多辦這樣的活動,讓更多的人愛上這里。”蘭花點頭稱是:“栓柱,你做到了。咱們村的名聲肯定會越來越大。”
文化節(jié)的成功舉辦,讓村子的知名度大幅提升。不少商家看到了商機,主動找到栓柱,想要合作開發(fā)陜北特色的旅游產品。栓柱與他們洽談,決定推出以陜北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手工藝品、特色食品等。
村民們紛紛參與到旅游產品的制作中來。有的制作精美的刺繡手帕,上面繡著信天游的歌詞;有的烤制香甜的小米酥,用傳統(tǒng)的配方和工藝;還有的編織草編工藝品,展現(xiàn)陜北的田園風情。栓柱還組織村民們對村里的窯洞進行改造,打造特色民宿,讓游客們能親身體驗陜北的居住文化。
隨著旅游產業(yè)的興起,村里的收入再次實現(xiàn)了飛躍。但栓柱并沒有忘記村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他帶領村民們植樹造林,改善村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他說:“咱們不能只想著眼前的利益,要讓子孫后代也能享受到這片土地的美好。”
在栓柱和村民們的努力下,村子的山坡上逐漸披上了綠裝。樹木郁郁蔥蔥,鳥兒開始在枝頭筑巢。清澈的小溪在村邊流淌,魚兒在水中歡快地游動。村子真正實現(xiàn)了從貧窮落后到富裕文明的華麗轉身。
多年后,栓柱和蘭花站在村子的高處,望著這片充滿生機與希望的土地。栓柱感慨地說:“蘭花,咱們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但看到現(xiàn)在的村子,一切都值了。”蘭花緊緊握著栓柱的手:“栓柱,是你的堅持和努力改變了這一切。咱們的村子會越來越好的。”栓柱望著遠方,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他知道,只要村民們團結一心,這個陜北的小村將會繼續(xù)書寫屬于它的輝煌篇章,而那悠揚的《趕牲靈》也將永遠在這片土地上飄蕩,訴說著這里的故事,傳承著無盡的希望與夢想。